《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山花奖”宜昌媒体研讨推介会
2015年12月2日,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盛典在浙江海宁举行,《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为本届奖项中的重头奖项,也是湖北省的唯一获奖项目。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同志为宜昌颁奖。宜昌市卷主编、市文联党组书记黄尚荣同志出席颁奖仪式并领奖。至此,宜昌民间文艺工作连续四届斩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2009年,《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宜昌卷》在第九届“山花奖”·民间文学著作奖;随后两届,王爱民、王爱华民歌表演的《细碗莲花》夺得第十届“山花奖”·民俗表演奖,长阳县《土家族撒叶儿嗬》获得第11届“山花奖”·民间广场歌舞奖。宜昌民间文艺工作由此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也寄予宜昌更大的期待。
12月25日下午,宜昌市文联举办《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山花奖”宜昌媒体推介研讨会,来自《湖北日报》、《三峡晚报》、《三峡日报》、《三峡商报》、三峡电视台、荆楚网、腾讯大楚网、三峡宜昌网、湖北之声、湖北手机报宜昌版、宜昌文艺网等10余家媒体参会研讨?;嵘?,市委宣传部领导对各媒体的宣传方式、力度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市文联党组书记、《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主编黄尚荣就文艺精品生产作重要讲话。执行主编王作栋,副主编熊庆文、王志琦分别讲话,并逐一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市文联党组书记、《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主编黄尚荣作重要讲话
关于文艺精品的生产,黄尚荣结合民俗志提出了三点要求:
1、选题要科学。文艺精品生产获奖不是唯一目的。精品生产项目既要有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现实意义,又要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同时还要考虑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认可度。编纂中国民俗志是国家部委项目,是非遗抢保工程,其意义重大。从地方来讲,随着时间流逝,地域民间民俗文化逐渐消失,民间老艺人逐年减少,加强抢保、传承民间民俗文化,强化民间文化记忆非常重要。同时对地方开发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这一项目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使之成为宜昌一个惠及千秋的文化发展基础性工程项目,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是其必然。
2、组织要精心。规划创作一般题材较大,必须精心组织策划,充分发挥组织的优势,组建创作专班,群策群力,有效保证创作项目圆满成功。宜昌民俗志编纂出版工作历时4年多,我们组织290多名民间文艺工作者日以继夜,深入采集,精心编纂;组织召开编纂辅导、研讨、评审等活动80余次;三进北京汇报,聘请国家著名专家学者来宜指导编纂、参加评审工作。这些工作有效保证了精品项目的生产需要。
3、定位要明确。实现文艺创作效益最大化,首先必须明确创作目标定位的起点要高,立意要准,要求要严。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了宜昌民俗志编纂的全过程。我们在动员之初提出的明确目标就是要夺得“山花奖”;在编纂过程中,不厌其烦,精益求精,步步实践定位目标;在正式出版发行后,组织首发研讨活动,加强媒体新闻宣传报道,扩大创作成果的影响,积极组织申报评奖,最终实现精品生产目标。
《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奖杯
《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全套13卷本
《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执行主编王作栋讲话并回答记者们的提问
《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副主编熊庆文在会上讲话
《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副主编王志琦在会上讲话
研讨推介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