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金秋,峡江两岸,艳阳高照,花果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一个主题为“共同缔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宜昌市美术作品展”的艺术盛宴,在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的知名文化地标——三峡美术馆,拉开了帷幕。
宜昌市美术家协会、三峡大学艺术学院与三峡美术馆,共同主办本次展览。这个展览,是宜昌市美术集群最新艺术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展览总策划田亚洲教授及其工作团队艺术理念与艺术追求的一次精彩亮相。作为宜昌市美协新任主席、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田亚洲先生通过本次展览,对宜昌美术界在“打造世界级宜昌”整体发展战略中,应有的艺术责任、艺术使命与艺术担当,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权威阐释与充分的视角表达。
展览开幕那天,田亚洲先生接受了艺术媒体的专访。他说,本次展览与以往历次美术展览比较,也没有太大区别。略有不同的是,本次展览参展的作品题材更丰富、艺术表现形式更多元、入选作者地域更宽广。老画家的作品严谨厚重,年轻人的作品朝气蓬勃。具有原创性、艺术性、时代性、世界性、前瞻性的作品,活力四射、精彩纷呈,令观众耳目一新、大饱眼福。版画、雕塑、陶艺,设计、数字、装置等作品,兼收并蓄、千姿百态。“大美术”的概念,在这里得以有效演绎。参展作品按照类别分别在A厅(特邀作品、评委作品、国画作品、油画作品)与B厅(设计作品、综合作品)展出。作为一名美术观察者,我数次进入展厅,认真观摩了参展作品,并进行了一些梳理。在此,笔者拟对本次展览参展作品,做一个艺术理念思维层面的,而不是主要针对艺术表现技法层面的文化解读。现将自己的心得与读者分享。
评委团队:宜昌美术领军人
本次展览,评委作品作为一个独立板块,给观众留下了特别印象。田亚洲先生与他的美协主席团,承担了展览方案策划及作品的征集、挑选、评奖、布展、文宣等相关工作。他们自己创作的作品,代表了这个团队的整体艺术追求与创作实力;他们挑选出来的参展、获奖作品,又体现出了他们集体的艺术眼光与艺术倾向。
田亚洲的油画以风景见长。这次的参展作品题为《遥远的记忆》。作品画面主色调以低调的“高级灰”呈现,一改他过去作品浓烈、靓丽、饱满的主观色彩倾向。这幅作品改变了他自己,一种不断创新求变的艺术理念,在画面中得到充分体现。但审视这幅作品,依然可以发现,一种向往宁静、纯粹、恬淡生活的诗意追求,感染了驻足欣赏的每一位观众。
郑军的中国画作品《峡江情》山高水长、情驻笔端。郑瑰玺的《南国奇葩春意闹》沿袭了他一贯的艺术风格,花鸟世界成为他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刘洪军的大写意《梦游板塘》,是本次展览难得一见的水墨写意作品,恣意挥洒的笔墨表现给展厅带来了强烈的视角冲击力。张顺琦的《南国秋韵》宁静雅致,坚守了学院派艺术家一以贯之的审美追求。刘鸿伟的《家乡雨雾》,依然是他坚守的水墨方式,他一直在认真打磨自己独钟的艺术语言。万丰华的作品《安宁清江是故乡》,淡彩水墨,气势恢宏,给人以高远辽阔、山清水秀的艺术感觉。
付先德的《山水之间》、刘晓明的《下牢溪风光》、宁夏的《秋日奏鸣曲》都属于油画风景系列。但表现方式各有千秋,付先德的娴熟洒脱、刘晓明的优雅宁静、宁夏的酣畅淋漓,分别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特色与视角效果。杨明清《油菜花开》表现的是郊外小景,生活瞬间的乐趣,勾起了每一个观众对自己平常生活的美好回忆。刘路喜的《过闸》,既是生活的闸门,也是人生的闸道,他的画面给人一种思考的空间与想象。徐爱国的《扫码历史》,沿袭了他对历史与文化进行艺术思考的传统。周铭的漆画作品《欢乐颂》刚刚入选了全国第十四届美展,这次参展作品是《困·兽》,他让大家看到了“另一个”周铭。侯美玲的彩陶作品《秋收》,做出了静物色彩的效果,值得欣赏。
王剑波的《山乡新曲图》和杜倩的《橡皮山上开路人》,都是水彩作品,这种艺术作品特殊的审美效果,深深打上了湖北地域美术的生动烙印。
高新章是夷陵文化名家、夷陵版画代表性的传承人。他的参展作品数码版画《隆冬一抹红》,依然保持着地方传统木刻的“山野”秉性,黑白相间的主色调,但在“一抹红”之间,传达出了寂寞隆冬乡下那种美妙的人间烟火气息。
田亚洲 《遥远的记忆》 油画
郑军 《峡江情》 中国画
付先德 《山水之间》 油画
高新章《隆冬一抹红》数码版画
特邀画家:艺术部落追光者
朱丹峰、周善庆、付武群三位先生,都是年逾八旬的宜昌老艺术家。从他们给我们奉献的作品,可以看到三峡宜昌半个多世纪以来美术创作发展的一些印痕。朱丹峰先生的中国画《泉鸣翠谷》依然表现的是三峡自然风光。付武群先生的水彩作品《神女峰烟云》,以“水面”视角仰视三峡的山高水长、云蒸霞蔚,这样的表现方式过去并不少见,但??闯P?,这也许正是三峡人血脉基因里面的一种审美底色。周善庆先生的水彩人物画《吹?!?,表现的是三峡孩子生活的精彩瞬间,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幅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证。
中央美院在读博士、广州美院讲师杨山河,这位从宜昌走出去的年轻艺术家,其作品曾连续入选第十三届(获奖提名)、十四届全国美展。这次应田亚洲主席邀请,他从北京寄回其在央美参加博士双个展的凹版版画《追光者》。田亚洲主席在展览开幕式上指出,因为有杨山河等一批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回到家乡参展,本次展览多了一些原创性、现代性的艺术气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讲师王曦堇的油画作品《还山》,色彩靓丽、技法娴熟,画面给人以春风拂面的美好感觉。在意大利米兰攻读博士学位的王曼苏,化腐朽为神奇,她的木雕人物栩栩如生,艺术的想象力在作品中一目了然。在日本留学的郑好,其漆艺作品矗立展厅中央,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刘楚唯也是从宜昌走出去的年轻艺术家,现在中国美院攻读硕士学位,其陶艺作品《层·变》,既可以看做是一个具象的物件,但也可以看做是一件关于观念的艺术作品。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年轻艺术家田力夫,其装置作品《2024年关于坐姿的设计》陈列于A厅。很有意思,一眼望去,这就是一个完全手工制作的木靠椅,没有木工技术的人也可以完成,但其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则需要一种艺术修养与思想深度。对老房梁的回忆,“坐着”舒服,但也必须自己动手,这些元素的组合,使得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现场得以瞬间升华。
李大洋、钟远龙、梁卫星先生,是特邀参展的艺术家。他们也是三峡宜昌美术界成熟的中坚艺术家。策展人将李大洋的油画作品《工地上的人们》,与杨山河的版画作品《追光者》,布置在同一个展区。不一样的画种、不一样的风格、不一样的技法,但表达的是同一种高度、同一种视角、同一种情怀,这也许是策展人的匠心独运。钟远龙的油画作品《变迁》聚焦的是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他的作品色彩丰富、画面协调,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油画语言。梁卫星的雕塑《陶虎》威风凛凛、自然天成,给人一种力与美的绝妙享受。
杨山河《追光者》 版画
钟远龙 《变迁》油画
艺术新秀:星光天地赶路人
本次宜昌市美术作品展,新人新秀佳作叠出。周晓芹的油画作品《家园》,以赭红为基调,将百姓生活印痕、国粹经典脉络等元素植入画面,在结构安排、视角效果方面借鉴版画等其他门类架上艺术的技法,表现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文化的自信心。
刘孟楚的中国画作品《无丑不成戏》,画面人物生动鲜活,笔墨灵动、妙趣横生。工笔中国人物画,在本次展览上也有不错表现。李红的《繁花》给我留下了较深印象。作者专业功底扎实,作品的构图、色调、技法均有不错表现。吴宏军的《春晓》、项大年的中国画人物群像、冯书芬的水彩人物画,值得关注。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宜昌美术界,从事人物中国画创作的作者队伍相对来讲,比较稀少,卓有建树的作者就更为罕见。
花鸟与山水中国画作品的创作,在宜昌美术界一直占有较大份额。陈德兰、罗静虹、仪莉莎等人的花鸟中国画作品,可以放在一起对比欣赏。她们的作品很少设色,多以传统水墨呈现。徐少艳、向亦盈、别方静、高国泰、董昌珍、曾祥飞等人的作品,则是另外一种风格,作品色彩丰富、色调和谐,“花团锦簇”的艺术感觉跃然纸上。李庆贞的6小品山水《见山》以青绿山水方式呈现,值得品鉴。陈志阳、王华、代斌、龚烨、郑联学等人的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
刘军兵的油画《风景》,在宜昌美术界,有一种“示范效应”,一代又一代的美术逐梦人都在这样画,天空纯净,小河、步道、村庄、远山天然相连、和谐相伴,美好的故土与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的。李俏的《岸花汀草共依依》、赵家越的《大坝·秋》、罗荣的《阳光下的白马营》、邓智黎的《琴里画外2》、钟鸣的《初夏》等作品,均为油画风景写生作品。这类作品,在宜昌美术界一度非常“流行”。写生的作者们大多试图努力“还原”大千世界的“原貌”,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自己的内心对外在世界的感受,“主观”的情感元素没有能够更好地融入画面。这样的例证还有很多,这也只是我个人的一孔偏见。
张平与裴红平的油画同题作品《小憩》,一个表现的是电力工人的“浪漫的高空生活”,一个表现的是医务工作者疲惫的“工余瞬间”,但作品传递给观众的是作者对这些可敬可爱群体人士的特别关注与尊重情怀。万鹏的《收获》、汪蔚的《种玉米》、刘心美的《土家榨油坊》等作品,都是表现劳动者劳动场景的油画作品。应该说,这样一批作品“紧扣”了本次展览“共同缔造”的宏大主题。
周晓芹 《家园》 油画 157×230cm
刘孟楚 《无丑不成戏》 中国画 200×150cm
版画陶艺:地域特色守望者
夷陵版画、西陵陶艺,在宜昌当代美术半个多世纪的艺术传承中,均有突出表现,并在全省乃至全国美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次参展的版画作品多达18件。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艺术力量。表现方式有铜版、木版、数码等,表现内容包括劳动场景、乡村生活、自然生态、思想观念等。雷皓月、尹依格的版画《濒?!废盗凶髌罚壑诹粝履淹∠?。作者充分利用版画这种艺术形式独有的肌理效果,将目光聚焦于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一个“点”。那些濒临绝迹的珍稀生物的困境,也是我们人类自身的共同困境。在艺术世界增强“警醒”意识,也是在拯救我们的俗世生活。谭峰的版画作品《乡村四月》、易艳的版画作品《晒秋》,均为木刻,是夷陵传统版画的“基本盘”。以往宜昌的美术展,均不难看见,但常看常新。这,也许就是具有乡村泥土气息的夷陵版画的独特魅力。
陶艺作品,是宜昌美术的传统强项,但近些年参展的作品不多。本次展览有9件作品参展。梁爽的《茶碗》、贺晓静的《一座来电的城市》、陈晓悦的《路》等作品特别亮眼。陶艺是雕塑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而广之,则是环境与公众艺术的宏大范畴。我们要打造“世界级宜昌”,就必然要有与之匹配的公共艺术理念与艺术人才。在这方面,我们的美术界和社会有识之士,还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
雷皓月 尹依格 《濒危之壹》 版画 20×20cm
贺晓静 《一座来电的城市》 陶艺 42×165cm
设计追求:美好生活创造族
本次展览有26件艺术设计作品参展。设计艺术,也可以称之为“实用美术”,她是与“造型艺术”或者“纯艺术”相对而言的。其实,我们每一个普通的社会个体,既是设计艺术的享受者,又是实用美术的参与者、实践者与评判者。生活处处充满着设计艺术,我们的衣食住行、生产与生活,都是在艺术设计的框架中展开的。对设计艺术的关注与重视,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宜昌市新一届美术家协会的工作团队,有了这样的文化眼光与艺术觉醒,非常难能可贵。
回到本次的展览现场,在B厅,艺术设计作品正是展厅的真正主角。洪维康、朱涛的艺术设计作品《泗溪乡村美术馆》就是最典型的例证。作者将结构美、自然美、梦想美的诸多元素,植入一种具象的建设蓝图之中,这正好暗合了人们积极投身于“共同缔造”创造实践,努力追求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思想动机、心理预期与行动规划。艺术设计作品给予了人们不断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力量、智慧和勇气。
洪维康 朱涛《泗溪乡村美术馆》艺术设计
拥有作家、书法家基因的宜昌市文联副主席李扬先生,在展览前言中写道:“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近年来,宜昌的美术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取得了丰硕艺术成果,为“建设长江大?;さ浞冻鞘小⒋蛟焓澜缂兑瞬?rdquo;贡献了文艺力量。这次主题展览就是对近年来我市美术家们静心沉淀、开拓创新、引领风气的一次集中检阅,完整展现了当今宜昌美术家的审美情趣、创作动向、艺术风格和美术成就。也是近几年来宜昌市美术展览中画种最齐全、门类量丰富、规模最大的一次优秀作品展。
我以为,李扬先生的评价是客观的、中肯的、准确的。艺术,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一次美术展览,给了我们明确的满意答案。
(作者系宜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伍家岗区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