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9日,新华网湖北频道•头条刊载《绿色诗意生活 诗歌之城宜昌人民的新追求》,对2018“中国端午•诗意宜昌”端午诗会专题报道。现将全文刊载如下:
图为在“中国端午·诗意宜昌”端午诗会现场,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左一)向吉狄马加副主席赠授“中国诗歌之城‘桂冠诗人’”纪念杯。新华网 欧阳小洁 摄
新华网武汉6月19日电(肖进安 连迅 欧阳小洁)端午节期间,宜昌这座坐落在长江边的城市,诗意像永不停顿的江水,绵延流淌。透过一场惊艳全场的端午诗会,人们可以看到,在今天,绿色诗意生活,已然成为宜昌人民的新追求。
诗歌之城诗意流淌
浓浓端午情,朗朗诗歌颂。6月14日晚,“中国端午•诗意宜昌”端午诗会在宜昌举行,吉狄马加与叶延滨、王家新、余秀华等十余名诗人以诗的名义在宜昌相聚。一缕缕关于文化和山水的乡愁,在一首首诗歌中绽放。瞿弦和、徐涛等朗诵艺术家,用饱含深情的朗诵,为观众奉献一场诗歌盛宴。
在当天的诗会上,宜昌市授予吉狄马加“中国诗歌之城‘桂冠诗人’”称号,授予叶延滨、王家新、李少君、谷禾、雷平阳、胡弦、陈先发、张执浩、朵渔、余秀华等十位诗人“中国诗歌之城‘诗歌大使’”称号。
宜昌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是中国汉语诗歌的源头。在这块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为弘扬中华诗歌传统,推动中国诗歌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骚体”的浸润中,三峡歌谣、五句子歌、竹枝词、山民歌,如雨后春笋般在三峡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宜昌人最诗意的信仰、最滋养的精神来源。
2014年,在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奖”颁奖暨端午诗会上,宜昌被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中国诗歌之城”荣誉称号。随后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端午诗会,还有2017年在宜昌举办的第五届中国诗歌节,一次次擦亮宜昌“中国诗歌之城”的城市名片。
在宜昌,诗歌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早就融入群众的生活。据统计,目前,宜昌有近2万名群众坚持诗歌创作,诗歌研究和创作团队不计其数。有“中国第一农民诗社”之称的“骚坛诗社”,成员中不少都是农民,他们白天拿着锄头耕作,晚上握笔书写春秋,坚持诗歌草根属性,致力于让诗歌深入民间。
在中国,没有哪一座城市能够像湖北宜昌这样,与诗歌结下几千年的不解之缘,诗歌已然成为宜昌这座古老而又浪漫城市的文化标识。
图为在“中国端午•诗意宜昌”端午诗会现场,宜昌市市长张家胜(右一)向叶延滨等十位诗人赠授“中国诗歌之城‘诗歌大使’”纪念杯(李少君因事未到诗会现场,纪念杯由诗人毛子(右四)代领)。新华网 欧阳小洁 摄
图为宜昌市市长张家胜在“中国端午•诗意宜昌”端午诗会开幕式上致辞。新华网 欧阳小洁 摄
长江元素激荡端午诗会
“家住长江边,一天又一天。家住长江边,一年又一年。女人挽着那岁月,挽着那岁月走。男人扛着长江走大山,一波波流水一代代的爱。洗尽了酷暑冲走那严寒,男人的笑,女人的歌,都是醉人的好春天,醉人的好春天。” 由著名作家熊召政作词的歌曲《家住长江边》,配上徐千惠优美的演唱和原始古朴的长江画面,诗会现场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2018“中国端午•诗意宜昌”端午诗会分《家住长江边》《爱在音画中》《诗咏新时代》三大篇章。诗会总策划、宜昌市文联主席周立荣6月16日告诉新华网采访团队,整个诗会跟长江主题直接相关的内容占到了七成以上。
在上篇《家住长江边》中,《诗意宜昌》《醉三峡》等诗歌,诵出了峡江儿女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中篇《爱在音画中》,《昭君琵琶语》《母亲》《感恩大地》等诗篇,歌颂了亲情、爱情和友情;在下篇《诗咏新时代》中,《感恩新时代》将整场诗会推向高潮。诗会从歌颂家乡宜昌,到传达对母亲、大地的爱,再到诗咏新时代,随着节目的演出,主题逐步升华。
谈到诗会为什么要花较大篇幅展示长江的内容时,周立荣告诉新华网采访团队,他认为宜昌的城市定位应该是长江水岸上的浪漫家园。宜昌这个城市离不开浪漫,也离不开温暖。我们随着年龄的增大,在孤独和无助的时候,非常需要温暖,需要诗歌来温暖我们的生活。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应该有一种诗歌情怀,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这样世界就会变得美好。
在这届诗会上,诗会主持人、北京电视台新闻主播李杨薇说了这样一段话。李杨薇说,这座因水而生的城市,处处弥漫着故乡的味道。在这样的土地上行走和呼吸,你永远不会迷路,你也不会孤独。多少时光流逝,她总是流淌着爱与美的旋律。她是一本书,清香四溢;她是一幅画,天人合一;她是一抹爱,藏在心中;她是一个迷,歇在梦里。
这段话,在某种程度上,也许表露出诗会策划者的长江情结。
图为“中国端午•诗意宜昌”端午诗会现场。新华网 欧阳小洁 摄
3月27日,几台大型设备在田田化工厂拆除旧厂房。
以诗言志 誓言打造绿色诗意生活
得益于丰富的磷矿、航运、水源等资源禀赋优势,宜昌化工产业规模过千亿元?;げ狄欢日嫉揭瞬泄ひ挡档慕种?、湖北全省化工产值的近三分之一。但与此同时,当地生态环境也出现恶化,环境治理任务不断加重。
根据中央“共抓大?;ぃ桓愦罂?rdquo;的指示精神,为促进经济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宜昌加速理念转换,以壮士断腕决心强力推进沿江化工企业转型升级。2017年关?;て笠?5家,化工产值占工业比重下降到19.8%,精细化工占化工比重提高到30.2%。
“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和追求。”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说,发展是手段、路径,目的是为了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在面临生态环保这个突出短板的严峻考验时,必须把?;し旁谟畔任恢?。
2017年,宜昌制定实施《宜昌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计划陆续关、改、搬134家化工企业,到2019年底实现长江及其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留白”。
要在三年内将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全部关、改、搬,需要付出多大代价,克服多少困难,闯过多少难关?
“为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为了子孙万代白云蓝天,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长歌当啸,壮士断腕!”“不管痼疾多深,困难多大,我们必须挺起胸膛,擦干泪眼,让每一条河流唱响幸福的欢歌,让每一座青山享受生命的尊严!”
在诗会下篇《诗咏新时代》中,当瞿弦和、徐涛、史可、纳森、周宇、王思懿、陈超、王吉峰、鄢继烈、胡乐民、李杨薇、臧金生等朗诵者一起朗诵《感恩新时代》时,人们可以真切感受到宜昌人民“共抓大?;ぁ⒉桓愦罂?rdquo;的毅力与决心。
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胜在端午诗会致辞中指出,宜昌是生态文明之城。本次诗会以“绿色宜昌、浪漫家园”为元素,就是要以诗言志、以文聚力,彰显宜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毅力与决心,体现宜昌?;ひ唤逅鞯脑鹑斡氲5保故疽瞬话肷剿话氤堑淖匀簧?。
如果说,2014年宜昌获得中国诗歌之城称号,当时扛起打造诗意生活旗帜只是一个表象概念的话,在这次端午诗会上,“诗意宜昌”有了新的内涵,这就是宜昌人追求的诗意生活,它是生态的、绿色的。
图为宜昌市点军区自然风光。新华网发 汪军 摄
图为黄柏河自然风光。
来源:新华湖北:绿色诗意生活 诗歌之城宜昌人民的新追求
链接——
2018屈原故里端午诗会精彩上演
文/图:新华网 编辑:冯潇
(点击左上方“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