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7日,秭归县屈原文化广场,山风习习,荆楚文艺讲堂走进屈原故里——宜昌市秭归县屈原镇乐平里。湖北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刘醒龙与当地农民诗人、文学爱好者共话文艺创作。湖北省文联、省文艺志愿者协会、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宜昌市文联、秭归县文联及秭归县骚坛诗社社员、文艺爱好者、当地群众等近200人参与了本次活动。据悉,这是“荆楚文艺讲堂”的首站,也是刘醒龙担任省文联主席以来的首讲。(活动直播视频见文后)
宜昌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周立荣,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许雯;秭归县委书记卢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雷青松等领导参加活动。
刘醒龙主席授课
周立荣主席(左)主持活动
守庙人——91岁的徐正端老人(前排右二),卢辉(前排右)、许雯(前排左)、雷青松(前排左二)等领导及嘉宾现场聆听讲座。
刘醒龙主席带来一场精彩讲座,他从春秋典籍说起,谈到楚文化的博大精深。结合自己的几部作品,与大家探讨中国精神,认为“遵从内心做一些该做的事,就是圣贤之举”。他借行走长江的感悟,谈到李清照写项羽寥寥几笔却千古流传,是因她在写自己。他提出“文学创作不能太急,也不能不急”,文艺工作者要将根深深扎在泥土中,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给现场文学爱好者带来颇多启发。
作为“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双冠得主,刘醒龙的创作具有深厚的乡土情怀,他对三峡和秭归颇为关注。“到三闾大夫、屈原老祖的故里举办荆楚文艺讲堂,用意在于和基层文艺工作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作家也好,艺术家也好,不深入基层和生活就是无根的彩霞,风一吹就散了,要从基层汲取营养,从生活汲取营养,从传统汲取营养。”
刘醒龙主席向社员赠送长篇小说《一棵树的爱情史》
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长江文艺评论》副主编蔡家园为骚坛诗人们的作品和吟诵进行指导和点评
“学诗恰似驭轻舟,欲向洪流逆上游。”“夜闻屈子读书声,旦见农夫锄作笔。”刘醒龙主席授课结束,当地民间诗歌社团——骚坛诗人黄琼、郝明月、黄家兆、谭国洪、谭荣昌依次上台,吟唱了自己的新诗。因为屈原,骚坛诗社已在这片土地延续数百年,骚坛诗人的诗沾着泥土的气息,却具有最朴素的诗意。当这些“捻断胡须”偶得的妙句,被农民诗人以传统方式深情吟唱出来,在刘醒龙看来,是“历史的回响”。“虽只浅浅看,懵懂听,但诗中佳句妙作给人印象深刻,难得难得!”刘醒龙主席点评骚坛诗人们的诗作。点评到诗句“屈子阶前三叩首”时,他随即起立转身,面向古朴的屈原庙山门,虔诚地三鞠躬,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骚坛诗人谭国洪朗诵《七律• 缅悼屈公》
骚坛诗人谭荣昌朗诵《七律• 颂屈姊女嬃》
活动最后,骚坛社员、大学生谭威朗诵了刘醒龙散文《亲爱的三峡》节选,刘醒龙向社员赠送长篇小说《一棵树的爱情史》。
社员谭威朗诵刘醒龙散文《亲爱的三峡》节选
骚坛诗人、秭归文学爱好者和屈原村的老百姓现场听讲座
文化气息浓郁的乐平里,携老带幼来听讲座的当地居民
秭归县委书记卢辉现场聆听讲座后表示:“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来到基层,一定能促进当地文艺发展,振奋当地文学艺术爱好者的心灵,给他们的创作带来动力,为地方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小时候就读过刘主席的作品,今日得见偶像非常激动。刘主席说文艺创作不能急也不能不急,这些观点对我启发很大。”秭归本土作家胡兴发听完讲座后感言。
“屈子”昂首仗剑,衣袂飘举,作行吟状。
现场参与报道的媒体
省文联负责人称,荆楚文艺讲堂是“红色文艺轻骑兵”品牌活动之一,将不定期邀请省内外知名艺术家走进乡野、学校、社区等基层,到群众中开展最接地气的文艺宣讲,为基层文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秭归广电直播|湖北省文联主席与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天人对话”
文/图:向红梅、海冰、马璨 编辑:冯潇
?。ǖ慊髯笊戏?ldquo;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