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尾声处、桃花运最浓。2015年3月18日,作家杜鸿携精心力作《永远的三峡》、《琵琶弦上说》等3部作品在宜昌火车东站火热签售,用本土作家对三峡的深情和文学实力,以飨八方宾客和父老乡亲。来自山东、合肥、江苏、重庆、北京等地13个省市的读者争先购买杜鸿作品。短短不到半天时间,签售了100多部作品。来自中国铁路文工团的知名歌手、山东女排的教练、运动员纷纷和作家合影,把宜昌的书香送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这是一本关于“阅读”的书,阅读的对象是作者故乡的山水、风物与文化。这也是一次致敬或挽留,当现代文明天翻地覆地搅乱三峡区域亘古的宁静,作者唯有用书写的方式抵抗遗忘,保留(挽留)对故土山水、文化的个人与集体记忆——着名评论家陈万华评《永远的三峡》。
作品观照的是三峡的历史文化,但其切入点和立足点却是当下的现实生活,这就使整个作品系列具备了很强的现代气息,同时也升腾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具体到艺术表现上就是,他的每一篇作品都无一例外地凸现着作家主体的声音,都是主人公行走于三峡山水之间,与这一方土地的历史文化遗迹相邂逅、相碰撞、相对话的结果,都是一个当下的知识分子通过联想和想象,对文明碎片的修复和对历史风景的激活,是今天对昨天的反观与重构——着名评论家、南京大学教授贾莉萍。
火熄而炭犹暖,如花谢而风仍香。这部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原型创作而成的小说,对小说的叙事传统给予了极大的尊重,藉此给作品带来极强的可读性“故事中的故事及其反转”式的小说框架,加上细节与叙事伦理上的笔走偏锋,助阵了作家“N+1”小说创作理念支持下的又一力作,并首开革命历史题材的先例。?如血一样纯朴之美,如婴儿一样可爱的人性,如蛇蝎一样的贪婪之恶,如琵琶泣诉一样的记忆芬芬,构成了小说通往读者心灵迷人的幽洞——长江文艺副主编喻向午评《琵琶弦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