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力量”宜昌26人新影像展参展作品及作者简介
(9月28日 宜昌市群众艺术馆二楼展出)
《故乡·断章》摔纸牌、打泥巴、石子棋……每日,凡课业结束,余必与伙伴嬉戏欢闹,乐而不知天上人间也!山东省栖霞市亭口镇杏家庄是我的故乡,在那里,我度过了11年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1982年,我离开了那里,此后,每隔数年,我如候鸟般往返故里,然而,每一次,在我享受温暖与亲切的同时,却感到了陌生与忧伤,我的亲人和故友们,他们在一个个老去、远去甚至离去,而许多旧时的场景,也早已消失不见……所以,除了拿起相机,我别无选择——我必须把那些即将逝去的旧时光记录下来,让它们联通岁月、永恒记忆、慰解乡愁。
丁川华 2006年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国摄影作品大展》优秀奖、2006年参加《北京首届国际影像专家见面会》、2007年《故乡.我的乡愁》获全国22届摄影艺术大展记录类优秀奖、2012年获《中国产业经济新闻摄影大赛》银奖?!吨泄阌氨ā防尢ù笕判憬?、《人民摄影报》工业题材大赛优秀奖、宜昌当代摄影展参展作品《故乡·断章》。
《我建造了大坝》从1980年10月来到宜昌,35年。用毛主席的话说:弹指一挥间。然而追溯上古时代的大禹治水、2200年前的李冰父子建造都江堰及现代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和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枢纽电站的建造者们,用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为人们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和福祉。我既是大坝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千千万万建设者的缩影。如今我用手中的相机:为自己也为他们表达在建设中的生命轨迹。所谓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便是这组照片最好的诠释吧!
管珍珠 女 2008年10月有了第一部入门级单反,摄影爱好者,器材发烧友。2009年06月拥有了“无敌兔”及配套“三???rdquo;。惭愧却无与器材同级的摄影战绩。
《渴望透明》 “漫天的霾,遍地的灰,我伸出手去抓,全是悲伤;我哭出的泪是红色,我流出的血是黑色,我渴望白色,我渴望透明。”我的这组作品主要是表现了一群特殊的年轻人群体的心理,如今的社会不论是80、90还是00后,都是青春的战士,但在现实的禁锢中有一部分年轻人走入了迷茫,他们看似光鲜亮丽,生命力十足,但在他们年轻的身体上我们看到的只是黑暗和鬼魅的一面,浓黑的妆容,不羁的笑容,各种各样的金属装饰和金光熠熠的服装,这些,都让人疑惑。
郭秋源 女 23岁,毕业于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摄影与数字媒体专业。
《江湖小子》自编自导的一场青春闹剧。与以往摄影方式的不同,作品中一条红色领巾作为个人艺术符号的象征。即是自我观察现实的独特视点,也是关注人性真实状态的表达主体。如今的表达意识则是指向当代若干问题的深入解析。
何广庆 曾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附中、中国画系、研究生部,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职于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基础教学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绘画与影像。
《我书写留下了什么》视频装置,尺寸可变,23分28秒相对于工业文明的实用性特征,东方文化中的大智慧无法直接转化成物质性效益?!段沂樾戳粝铝耸裁础肥窃谝徽判缴嫌么克樾葱木敝聊谌萑肯У男形悠怠U馐且桓霭蠹芄壑谑奔涞男形?,迫使你在艰难而有形的时间里发呆或思考。我书写过后并未留下痕迹,但却成为我的一部分;心经本身并无解释,但其中的智慧精华全由书写念诵者自行领悟所得。这也是为什么不选择其它书写内容的原因。
黄东黎 1990出生于湖北宜昌,201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获纽约帕森斯设计艺术学院纯艺术硕士学位,现中国美术学院影视研究生在读。曾获2014年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新人奖,2013年度三影堂摄影奖入围奖,2012色影无忌全国最佳新锐摄影师等,作品曾参加英国FORMAT国际摄影节、纽约Photoville、奥克兰摄影艺术节、上海摄影艺术展和中国当代摄影书展等。
《三峡游记》前期三峡实地装置加后期影像混合制作。材质:宣纸,艺术微喷。除了平实客观的记录这些三峡历史变迁中的人类生活外,我更喜欢用观念表达自己对三峡的情感。每次坐在峡江的船上,闭上眼睛,李白、杜甫、苏轼与我同游,我经常在想他们看见现在的三峡会有何感想?肯定会诗兴大发,我不能作诗,只能用影像把我的情感表达。
黎 明 1976年生,摄影作品曾获得2014新浪年度纪实摄影师奖、色影无忌2013十佳中国新锐摄影师、2012大理国际影会亚洲十佳先锋摄影师、济南摄影双年展优秀摄影师奖、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最佳摄影师提名奖、丽水国际摄影节最佳展览奖。连续三届侯登科纪实奖提名、入围,“杜邦杯”全国环保摄影展览专业类一等奖等。
《二次元晚餐》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社交方式。这个时代流行的社交工具是微信、微博、facebook、instagram等,移动互联网把大家带进一个新的时代。但有些人也迷失在网络的二次元晚餐中,他们借“Minecraft”方式,修建了社交“像素房”,构筑朋友圈社群。他是“低头族”,沉浸于比特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他是“点赞狂”,热衷崇拜和被崇拜,在互联网流水线上沦为千人一面的“粉丝”。
李亚隆 发表作品数百幅。第22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纪实作品类组照金奖、银奖。第三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文化艺术类单幅金奖、组照优秀奖。人民摄影报第15届(2006年度)新闻摄影作品评?。ń鹁低罚┪幕帐趵嘧檎战鸾薄5谑呓熘泄挛沤鄙阌白髌犯雌牢幕帐趵嘟鸾?。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组照类银奖。第11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优秀奖。2006中国济南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最佳摄影奖、学院荣誉奖。2008中国济南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PPA世界职业摄影师奖。“第三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铜小孔奖。
《空房子》 2014年7月湖北省宜昌市开始旧城改造,老城开始大面积拆迁。在拆迁现场,很多老房子中散落着搬迁户丢弃的大量衣物、家具等日常生活用品,甚至包括结婚照。这些被遗弃的物品,曾刻录下老房子主人的种种信息。如今,在即将消失的空房子里,它们仿佛成了有灵魂的东西,默默诉说着过往的日子。
李 风 三峡日报报业集团视觉副总监。美国《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等杂志签约摄影师。湖北省十佳青年记者、2014年湖北省摄影年度人物等。2007年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金奖《等待做试验的猴子》、第二十二届中国摄影艺术展(国展)铜奖、第二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展(国展)优秀奖《空房子》、第三届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奖《三峡移民走过20年》、第九届国际新闻摄影赛(华赛)《中国自造的实验用猴》银奖、中国新闻摄影奖铜奖《合龙了!》、第十届“亚洲风采”摄影赛铜奖、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中国首届水电摄影大赛金奖、第三届亚洲新闻摄影奖金奖《感受中医文化》等。
《四方城》我的家乡在河南方城。据说春秋战国时,楚国人在此修筑了中国最早的长城——方形的长城,县名也就得名“方城”。也许有这个血缘关系,当我二十几年前走进荆州古城时,就一见如故。2009年后,我用手中的相机有意识去拍古城,几年下来积累了一些照片,也有些作品在国内、省内有关摄影比赛中获奖,还将作品带出国进行过展览,也因此快步跨入省摄协、中摄协,成了一个摄影人。这都缘起于荆州古城、缘起于四方城。所以,这次展览选了数张构成一组,命名为《四方城》。
李进都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宜昌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诗意残荷(组照)》荣获2010年第十二届全国当代摄影艺术邀请赛艺术类银奖;《荆州玉面》,荣获2011年“楚国故都,三国名城”荆州全国摄影艺术大展银奖;《胡同魅影(组照)》、《荷塘冬韵)》、《等候》(记录类单幅),分别入展第九、十、十一届上海国际摄影邀请展;《音乐圣殿》(记录类单幅),入展2012年第四届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睹?middot;碎片》(个展),入展2012首届中国凤凰国际摄影双年展?!豆壅铡罚ǜ稣梗胝?013年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展。
《食品至上》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触目惊心,“毒奶粉”、“皮革胶囊”、“地沟油”、“毒大米”等等事件,已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对利益至上的追求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食品安全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人心需要救赎。由此我产生了这个作品,我将生活中曾出现过食品安全问题的物品,用至上主义风格将之一一呈现,由试管试纸共同组成的至上主义风格画面下面,是利益至上、金钱至上,这个迫切需要救赎的金钱至上时代。
李永红 公司职员,2011年10月开始学习摄影,数幅照片发表于《中国摄影》杂志。
《天注定》这个作品耗费了我近3个月的时间,实际上,如果算上前期试验,前前后后应该将近1年。帮助我的人上至北大博导教授,下至我太太。最后得到这几分钟影像,语言却十分简单,几乎一目了然,无需再加阐释。但是,对于不同的观看者,个中滋味可能还是各自不同,甚至南辕北辙。故此,我觉得,这几分钟的驻足还是值得。
李朝晖 196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从事医疗相关职业20年,2010年成为全职艺术家。展览——第六届大理国际影会(大理,2015)、“第二届三影堂实验影像开放展”(北京,2015)、“中国风景第三回-向东是大海”宁波展(宁波,2015)、“中国风景第三回-视向”西安展(西安,2015)、第十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05-2014:中国当代摄影十年”展(连州,2014)、“中国风景第三回-视向”展(广州,2014)、2013年“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入榜作品展(丽水,2014)、第五届济南双年展(济南,2014)、第六届三影堂奖展(北京,2014)、第九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主题展(连州,2013)、第八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邀请展(连州,2012)。
《生存与空间》灵感来源于旧城拆迁,本意想表达现代城市人在现有压抑的生存环境下想逃避现实的一种莫名的生存状态。后来在学习过程中,创作思维进行了拓展,用三峡作为环境背景,将人隐匿于一个狭小的空间,借以表达三峡工程对库区人文、自然环境影响。
梁 强 生于70年代初,工作于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名船员在三峡库区漂泊二十多年,目睹了三峡工程的兴建和库区移民的变迁,工作之余喜欢拍摄三峡的人文。现任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摄影协会秘书长、宜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
《梦幻家园》这里,绿绿山峦下,悠悠湖水边,白鹭看着天边的朝霞,长脚鹬情侣梳理着羽毛,赤麻鸭夫妇在指点孩子们游泳;这里,茫茫草原中,郁郁树荫里,狮子咧着嘴发呆,角马群望不到边的渡河;这里,金丝猴们一起嬉戏,熊大熊二慵懒地趴着......这是哪里?同一个地球,共一个家园,这些伙伴儿,我们可曾遇见?不是在笼里,也不要在馆中。汽车在轰鸣,城市在长大;电锯在咆哮,树木在倒下。鸟儿的欢唱,小鹿的舞蹈,或只在梦幻里。
刘 洋 1968年11月生于宜昌,大学文化,工程师。走进摄影殿堂,虽然短暂,不过激情飞扬。脚步或许踉跄,却是一路向前,向前。
《夷陵系列》 34年前,我来到这个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城市夷陵。那时候,人们似乎没有特别感受到对自然环境,尤其是对绿色的向往,更多的是期待物资的丰富,城市更加的现代化……如今,曾经的梦想,似乎在一个接一个地实现;曾经忽视的东西,似乎变成了梦想与期盼……曾几何时,我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一幅幅承载着人们希望的城市景观……
任志强 祖籍浙江绍兴,1962年生于古都南京。1981年至今在宜昌生活、工作,从事水电站管理工作。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摄影协会秘书长,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摄影协会会长,湖北省宜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城市风景》随着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与自然的关系似乎越来越远。那曾经的青山、那曾经的家园,在大拆大建的潮流中,被改头换面,披上了绿色的盛装;那曾经长有庄稼的田野,如今却长出千城一面的高楼。我们城市发展的理念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可现实是那样的无奈,作为一个摄影者,我无力改变它,只好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我眼中城市的别样风景,来见证一个时代发展的印迹。
王绪波 一个业余摄影及书画爱好者。最爱用摄影来记录时代、记录生活。供职于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消逝的美丽》恰如英国诗人所说,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消逝者未必不是永恒。时间流逝了,记忆留了下来。一边是无尽的去,一边又是无尽的来,如果一味地将目光凝聚在这去的一面里,未免显得不谙消逝本身这一辩证的妙谛。消逝的不会是其全部,消逝的总是以崭新的面孔重新呈现在我们面前。就如久陈的佳酿,愈陈而愈香,回忆随着岁月的消逝才能成为永恒。
向 红 三峡集团公司工作,2014年开启摄影之旅,湖北省第26届省展获得优秀奖。
《读报》 报纸燃烧,仅仅 空气中报纸,让我闻出了焦糊的气味 我感到新闻的崇高,我充满敬意 符号是燃烧的新闻,记忆的痕迹 我读着,只是证明人造景观,山山水水 我读着,只是想抽打人们在心灵暗处的秘密 我读着——我读着——我读着 我站在这里,想握住燃烧的光芒 紧紧盯住老树、古墙和江水 紧紧盯着惊心动魄的每一幕 我心蒸腾,你们仍在抢夺,新的劫掠 看见上演的悲剧,而我覆盖情绪 淹没,失去全部记忆 燃烧的新闻,记忆的痕迹 新闻的崇高,我充满膨胀 从此,我无望孤独在自己…… (2009.11于武大枫园)
肖萱安 199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现工作湖北宜昌市群众艺术馆研究馆员、三峡大学客座教授、第四届、第五届市政协委员、宜昌市民进会员、宜昌市第七届优秀市管专家。
《场景——并非合影》生活就是舞台,人生就是演戏。人在戏中,戏在人中,你方唱罢我登台,舞台始终热闹。演戏的人们自己搭建了一个个的“场景”,但往往又不认识了这些“场景”,既熟悉又陌生。我寻找着这种“陌生”。在“场景”中,我试图脱离“演戏者”的身份,用冰冷的手机拍下一幕幕熟悉的陌生场景。这“陌生”是新,是奇,更是质。但愿这“陌生”能触动人们思想的开关。我不是一个自觉的影像创造者。近来几乎不用相机,特别是在听到影界关于“用手机拍照的都是大师”的传说后,手机成了我偶尔制造影像的工具。我不追求像素,不追求清晰,不追求画幅,我只追求意义。
徐为民 1974年从事摄影,1983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1984年至1986年就读江西大学新闻系摄影专业,中国第一代摄影专业大学生。宜昌市文联副调研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宜昌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正在消失的影像》这是一本存放了30多年的家庭相册,一位老水电建设工人家庭成员的音容笑貌曾经清晰地定影在这些相纸之上。时间模糊了照片,而往日的岁月依然在这一家人的记忆中不断显影。记忆是什么?无非就是一串接一串的繁衍生息、摔打挣扎、欢歌悲泣、生离死别在时空中的舞蹈。此刻,当灵魂在舞蹈时,我们,既是作者又是观众……
闫冬莉 长江电力股份公司职工,2012年参加了第一届全国电力职工摄影大赛,《湖北古风》、《三峡马帮》获得两个大赛优秀奖,作品入《播撒光明》作品集。2012年参加第一届湖北艺术节暨第十五届楚天群星赛《古城记忆》优秀作品奖,作品入选大赛《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集》。2014年《正在消失的影像》参加第十四届平遥国际摄影展。
《舒然的手机影像》手机的摄影功能日趋完善,手机摄影已成为人们生活常态,翻开相册,像是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最能反映当下社会百态,我亦如此。作为记者,我首选手机来拍摄新闻现场,实时上传即时发布;而最喜欢的还是工作之外随拍的这些带着体温的照片,快速表达,快速传播。方便快捷的手机拍摄,让以我更平和、更细腻、更朴实的心态来观察并记录生活。
杨舒然 湖北宜昌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新媒体记者,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手机摄影作品曾经参加第三届大理国际影会展览和第十四届平遥国际大展,曾获得中国摄影协会影会活动二等奖。
《困兽》 197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解放军报》元旦社论《新年献词》中,传达了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同年防空洞开挖。六年后建成,整个山都掏空了,那年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两年后防空洞变成“洞天乐园”游乐场对外承包。“兽”生,困于粮仓供人参观,各种游乐设施热闹了十年后逐渐冷清关门。20年后门再次被打开,“困兽”卒,其钢筋铁骨被卖给了废品站。享年33岁。洞现用于藏酒。
杨铁军 1968年生于甘肃省兰州市。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宜昌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摄影专业,学士学位。
《点军区-搬运工》哈哈镜下的人物映像——用摄影照片去表现人物近景状态,我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拘谨与尴尬。其实人生就是面哈哈镜,社会就是个万花筒。欲在几张照片里解码人生,解析社会,何其难哉!将生活拉长截短,快乐其实很简单。我用油画式的哈哈镜里去映像出着不可完全掌控的荒诞不经的另类趣味,在瞬间变幻的表情里,让这个时代的人物也充满了许多不可确定的意味!
张 彬 籍贯辽宁大连,毕业湖北工业大学设计专业。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旅游摄影家协会理事、宜昌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宜昌市人像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宜昌市网络摄影家协会秘书长、高级摄影师、湖北摄影师考评员。
《魂归故里》依旧带着花冠,腰佩长剑的一路走来。从他出身的乐平里出发,驻足看一眼儿时读书的地方,走过破败的旧墟,一路向东。这一路,他曾在二千年前就走过,走着,想着,在那里徘徊着,思索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他有那么多的问题,总是问个不停,终于,恢弘的《天问》诞生了。而今,站在新祠的高高山顶眺望,他又将问什么?
张 毅 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摄影作品在2014年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美丽远安、村村诗画”全国摄影大赛中分别荣获银奖和优秀奖。在第26届湖北省摄影艺术展中荣获铜奖和优秀奖。
《蚀》表达的意思是一种残缺不全的社会现象,主被摄体是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子,这个男子不仅仅代表的是自己,而是代表着一个范畴。人的思想、人格,社会表象等正慢慢地受到侵蚀。在越来越浮躁的社会中,每个人都习惯了戴着面具生活,这种不安全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整个社会的大环境迫使我们不得不将自己?;て鹄?。当我们摘下面具时突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表情来面对这个社会,整个社会让人变得麻木,变得残缺不全。
钟胜军 宜昌海事局通信信息中心工作,宜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长江摄影家协会会员。
《无生命的风景》曾经的景象——湖水清得能数水中的水草石头,雪白的天鹅、黑色的野鸭在雾中若隐若现,栗子落进湖里几声滴答。一里又一里的草原,草原那边有郁郁的森林,林中有潮湿长着果莓的小径……我们这样现实及心理的田园风光何在?只能用水泥重新塑造心理的田园风光的今天,多么希望,一种神秘的变动在我们身上发生:一种曾经背叛过自己,但是非常美好的东西复归了,而另一种我曾想摆脱而无法摆脱的东西消失了。
周运逸 17岁至今一直沉浸在摄影之中。探索用影像中表达人的精神状态。同时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摄影观念必须是围绕人自身的影像语言。
《迷茫的长江》在文人骚客眼里,你是伟大的母亲,你既温柔又坚强,既细腻又狂放。你曾浇灌生灵,哺育文明。像所有的母亲一样,在流逝的岁月中,你承载过太多的梦想、荣光、失落、苦难,甚至绝望……时光悠悠,天地运转。河已非河,湖亦非湖;家已非家,园亦非园……母亲,已不识自己曾经的芳容。这一切,莫非都要让母亲来承受?今天的母亲,还能为我们、为子孙孕育什么?
朱 鸿 1963年生,供职于中国三峡集团。《迷茫的江河》系列,2015年中国当代摄影名家法国政府邀请展及第52届法国比耶雷夫摄影展,法国巴黎;《吾江吾河》系列,2014年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中国西双版纳;《彼岸·此岸》(组照),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大展艺术类优秀作品;《彼岸·此岸》系列,2012年第12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作品作为范例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摄影系主任彼得•菲茨帕特里克教授引入“国际大讲堂”,给予好评。出版、发表专题纪实摄影集《中国筑坝人》(2013年长江出版社出版)。有多篇摄影评论、散文和若干摄影作品发表或收录于《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家》、《人民摄影报》、《湖北画报》、《旅游世界》以及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文化丛书《回眸三峡》、长江出版社出版的《盛世江河》等丛书。
?。ㄏ昵榧?015-09-20三峡影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