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国内首部土家族电影《哭嫁》连续拍摄13天后,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顺利封镜。
摄制组在资丘拍摄外景时与当地志愿者合影
电影《哭嫁》自从3月22日开机以来,电影剧组先后在“土家第一军”诞生地——长阳都镇湾镇麻池古寨、西湾村、腰站溪流域各点进行主要场景的拍摄,在资丘镇天池口等地和清江沿线拍取外景。根据电影剧情和主要演职人员片期调整需要,先后完成了覃家接亲、十姊妹哭嫁、国军进驻麻池古寨、跳撒叶儿嗬、田家嫁女、资丘古镇红军突围战、砂子岭遭遇战等主要场景的拍摄,在电影主拍摄地——长阳都镇湾镇党委政府的直接协调和附近资丘镇以及村组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下,拍摄工作进展十分顺利。
根据剧情需要,每个场景现场都需要大量群众演员配合进行民俗表演、迎送和战斗场景拍摄等工作。在麻池古寨进行现场拍摄的前四天四夜里,当地40多名干部群众和资丘镇近60名民俗表演群众冒雨参加义务演出,多次拍摄到凌晨6点多,令剧组和在场人员非常感动。
导演张友龄与参加战斗演出的群众合影
电影导演张友龄表示,革命老苏区长阳民风纯朴,群众政治觉悟高,积极支持电影拍摄,为剧组加快拍摄进度提供了条件,这是他从事电影导演以来,拍摄环境最好的地方。为此,摄制组集中精力,连续作战,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认真拍摄好每一个场景和细节,有时候连续拍摄10多次才过关,这种高度负责、高度敬业的工匠精神,也感动了当地的干部和参演的群众,大家更加自觉地配合电影剧组的拍摄工作,营造出更好的服务环境。
电影剧组在拍摄4月1—2日资丘红军突围战和砂子岭遭遇战时,近100名青壮年群演参加,战斗剧情复杂,场面十分壮观,令参加演出的干部群众和从宜昌、长阳县城远道而来观看的的现场观众深感震撼,达到了通过拍摄主旋律电影、提振干部群众士气和精神的目的。
导演张友龄与麻池古寨参加演出的群众演员合影
为全力服务电影剧组的拍摄工作,长阳县高度重视,县政府进行了专题办公研究,并随时跟踪电影拍摄进度,协调有关重要事宜。都镇湾、资丘等当地政府和麻池古寨管委会积极组织镇直单位干部和附近村组干部群众报名参演。麻池村党总支书记杨军、西湾村党总支书记杨开继说,电影剧组能在麻池和西湾村拍摄红六军的革命业绩,通过电影展示土家族的优秀民俗文化,我们应该全力做好拍摄的服务工作,积极配合,确保完成后群演任务。
都镇湾镇人大副主席骆志庚和麻池古寨管委会党支部书记赵远轩、主任田科银等组成协调服务专班,从剧组和群演的食宿安排、拍摄地点的协调保障,到拍摄场景的水电供应、卫生保洁和秩序维护,保障了电影剧组的拍摄正常运行。
开机仪式以来,资丘民俗文化馆馆长刘光菊先后带领近60名群众演员,专程乘船到麻池古寨,参加跳撒叶儿嗬、摆手舞、土家吹打乐、花鼓子等民俗表演,先后参加拍摄了四天夜戏,夜间温度只有三、四度,许多群众一挨着椅子就睡着了,辛苦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哭嫁》拍摄现场
文/图:曾爱民 编辑:冯潇
?。ǖ慊髯笊戏?ldquo;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