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端午众多的文化意象和文化符号中,屈原和诗歌始终是重要的元素。2017年第10期三峡文化讲坛以《 屈原、诗歌与远方》为题,推出端午专题讲座。主讲嘉宾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三峡诗词学会副主席、宜昌市杂文学会副会长、三峡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三峡晚报副刊部主任冯汉斌。
冯汉斌在现场讲座
当天的讲座分三个篇章。
其一:屈原的启示。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颗诗国巨星。他首开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光彩照人的伟大诗篇,被鲁迅先生誉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由集体歌唱进入到了一个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冯汉斌在讲座中提出屈原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开创之功,赞赏了屈原诗作所展现的宽广大气;从屈原之死,谈到了诗人之死这个恒长的话题,认为屈原之死已成为中华民族最永恒的记忆。
“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正如习近平所说,今天纪念屈原,是为了寻找古人精神与当下需求的连接点,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用屈原精神为生民“塑心”,为实践“立行”。
其二:致敬百年新诗。
打开端午节和屈原的最好方式,还是诗歌。冯汉斌谈到自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首发新诗以来,中国新诗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诗歌主体性、本体性开始觉醒,产生了一大批优秀诗人和诗歌作品。当天,主讲者结合自己的诗歌创作历程,与听众一起分享百年新诗中那些感人至深、影响深远的诗歌精品。他认为: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位诗人。即使不写诗,生活依然充满诗意。在讲座现场,冯汉斌和听众一起回顾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好诗:《一夜萧邦》、《大雁塔》、《朗诵》、《女人》《镜中》等等,解读了其中难忘的诗句。情真处,意难平。
其三:诗歌五要。
谈到诗歌创作,冯汉斌分享了自己多年阅读与创作的体会:从建立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资源;要有一颗追求自由的心,真诚而敏感;要重建写诗的难度;要反映时代的美学精神,反映人民的生死歌哭;要警惕中国新诗的平庸化、警惕伪诗等多个维度,论述当下诗歌写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即中国新诗要向何处去的问题。
文/图:梅春莲 编辑:冯潇
?。ǖ慊髯笊戏?ldquo;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