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曾经的青林寺谜语是散落在田间地头的草的话,现在却是影响世界的广袤“山花”;如果说杨守敬故事沉寂多年再次在全世界火热,他就是最重要的推手;如果说松木坪吹打乐只是乡村自娱自乐游戏,他则把吹打乐推到央视……他,就是裴学明。这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没有鸿篇巨著,有的是数不清的汗珠,数不清的脚印……
“杜鹃啼血”“青林寺谜语”浴火重生
每年春季,杜鹃鸟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鲜血洒在地上,竟然不断扩大慢慢的染红了整片山坡,花吸收了之后就变成了杜鹃花。这是成语“杜鹃啼血”的来历。裴学明就是这样“杜鹃啼血”的。
誉满荆楚的湖北民间文化“三家一村”之一的“中国谜语村”青林寺,总是与裴学明这三个字连在一起,毫不夸张地说,裴学明是青林寺谜语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ご械淖钪匾剖种?,也是青林寺由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一跃而成为蜚声中外的“中国谜语村”的奠基者之一。
时间回溯到上个世纪的1992年,裴学明就任宜都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市移民局局长。在负责清江水利枢纽工程高坝洲电站库区移民工作期间,他与青林寺民间谜语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个平常的日子,一位个头不高的青年农民,怀揣一沓皱皱巴巴的文稿纸,诚惶诚恐地进入宜都市文联办公室的时候,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同时也为家乡叩开了一扇通往中国谜语村的大门。
这个年轻人名叫丁开清,来自青林寺村,他此行的目的是要出版谜语集,为此来申请经费。裴学明意识到青林寺谜语这一地域文化现象的特殊性,决定学习三峡库区?;の幕挪木俅?,并着手向上级移民管理部门申请专项经费。
敢于担当“中国谜语村”响彻世界
裴学明周围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有担当的人,责任感相当强。在上级专款还没有到位的时候,他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尽量挤出一点资金,用于支持宜昌市、湖北省的相关专家学者赴青林寺考察的接待。有如犁铧深深翻过泥土一般,裴学明一犁一犁地向前推进,深藏在清江河畔的青林寺谜语得到行家里手的好评愈来愈多。
在裴学明为首的宜都移民局大力支持下,《青林寺谜语选》于1999年经北京的大众文艺出版问世。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在省移民局开展《清江水利枢纽工程高坝洲电站库区移民投资概算修编》过程中,青林寺谜语终被纳入库区文化遗产抢救项目,编列了60万元的专项经费。
两年前,央视《北纬30度•中国行》摄制组到青林寺采风后,央视荧屏上展现了青林寺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被广泛赞誉为“谜歌大王“的村民赵兴寿,则被央视邀请,六次进京演出,放大了青林寺谜语效应。
不用讳言,裴学明是青林寺谜语这项宝贵的文化财富抢救?;さ姆⑵鹑酥?,是中国谜语村发展扩大的坚强护航者。
慧眼识珠松木坪吹打乐上央视
正如千里马需要伯乐,如果没有裴学明,宜都市松木坪镇的吹打乐,也仅仅是乡村红白喜事的自娱自乐活动。有了裴学明这位“伯乐”,松木坪民间吹打乐就成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走进央视7台,一时间家喻户晓。
2007年,裴学明担任宜都市政协副主席,他负责联系松木坪镇的工作。当时,“中国故事家”徐荣耀向他推荐松木坪观音桥的吹打乐。以前,他曾经听说这里的吹打乐有名气,但没有想起怎么推广和发扬光大。
经过徐荣耀提醒,慧眼识珠的裴学明立即重视起来。在他的努力下,松木坪比较散漫的吹打乐迅速组建了一个队伍,换成统一服装,添置新的乐器,组建负责人,开始正规排练。
这些平时活跃在乡间的吹打好手,经过有组织训练之后,水平大大提高,在当年宜昌市文化部门组织的吹打乐大赛上获得一等奖。
这个消息被湖北日报报道后,引起央视注意。第二年,央视七台派记者到宜都市采访松木坪吹打乐。
当年春节,央视7频道播送了《吹吹打打过新年》的节目,迅速在全国走红。随后,宜都市松木坪乡被评为湖北省吹打乐之乡。(原载三峡宜昌网,记者王凌云、通讯员杨兆武)
文/图:明雪 编辑:冯潇
?。ǖ慊髯笊戏?ldquo;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