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理事,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早在数十年前,湖北省最早的民间故事专集,就由他编辑。几十年来,以极大热情倾注于民间文学的发掘、抢救、搜集、整理、出版、?;さ裙ぷ?,全心全意,不遗余力。
编纂《三峡传说》
湖北最早民间故事集出炉
说起王志琦,宜昌研究民间文艺的人都知道他。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人对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还处于摸索与学习的阶段,王志琦就已经把民间文学、民间文艺定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并且是宜昌地区群艺馆的一名创作辅导干部了。
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的王志琦,之所以早早就倾情于民间文学领域,是受了他大学老师李惠芳的影响。李惠芳教授一直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在老师的耳濡目染之下,王志琦逐渐被民间文学的魅力所吸引。
大学毕业之后,王志琦被分配到宜昌文教局文艺创作组工作。宜昌地区本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工作的便利让他有了更多机会接触民间文学以及民间文艺人才。当时王志琦的领导正是对民间文学有着深入研究的著名作家刘不朽,在刘不朽的指引下,王志琦开始深入实践和研究这一领域。至今,他家里还保留着当时到田间地头采风留下的一箱子文字资料。
1980年5月,湖北省群艺馆与宜昌地区群艺馆联合在兴山县城举办“湖北省第一期民间文学骨干培训班”,著名学者江云、李继尧、刘守华、李惠芳以及刘不朽、来层林等人亲自登台授课,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而这次活动的幕后组织者中,就有王志琦的身影。这年10月,湖北省最早的民间故事集问世,赢得了读者的广泛青睐和好评。这本书就是由王志琦任责任编辑的《三峡传说》,书中收录三峡区域的民间传说故事146篇,全书分“三峡的传说”、“屈原的传说”、“王昭君的传说”等栏目,20余万字,风靡全国。
编辑民间文艺刊物
力推民间文艺研究成果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一本刊物名叫《民间文艺研究》,由王志琦负责编辑工作。这是全国范围内仅有的一本地市级民间文艺刊物,在学界被广泛关注。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研究部主任、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副社长高野夫曾经写诗,盛赞这本独具特色的刊物:“谁言荆越属荒蛮,江河何尝非摇篮。屈子骚歌传千古,伯牙律吕绕九天。楚歌曾碎霸王胆,湘竹早染帝子斑。踏遍江南山水土,无边风采在民间。”
《民间文艺研究》大力推介民间文艺研究成果,吸引了诸多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研究和阐述了民间文艺领域里的诸多问题和现象。杂志涉及的话题有长阳南曲、建东花鼓、枝江秧歌、枝江楠管、远安花鼓、五峰柳子戏等。宜昌地区民间文艺最具价值的典型代表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与研究。
30多年默默耕耘
民间文艺著述颇丰
30多年以来,王志琦始终在民间文艺这块肥沃的艺术土壤上辛勤耕耘,著述颇丰:他主编了《三峡民间文学集粹·故事》(中国三峡出版社,1995年,30万字);《留根报告》(三峡音像出版社,2015年,50万字);他担任副主编的有《宜昌民俗风情》(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60万字),《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宜昌卷》(中国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12卷460万字),《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年,13部680余万字)等。
如今,王志琦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依然活跃在宜昌民间文学的领域里,前不久刚刚去枝江市进行民俗文化调研。对他而言,这是值得他倾注一生的事业。(原载于三峡宜昌网,记者 佘昌坤、通讯员 张永久)
文/图:明雪 编辑:冯潇
?。ǖ慊髯笊戏?ldquo;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