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峡》是中共夷陵区委宣传部主管、区文联主办的一期地方文学刊物,已走过39年办刊历程。1979年,宜昌县文化馆编印内部刊物《峡江文化》,不定期出版,以登载文学作品为主,免费赠送至公社和部分大队。1983年,《峡江文化》更名为《晚曦》季刊。1990年,《晚曦》更名为《西陵峡》季刊。 2000年,《西陵峡》更名为《新三峡》季刊至今,成为夷陵文学爱好者展示创作成果的重要平台、对外文艺交流的重要平台、培育本土作家的摇篮和传播主流价值的文化阵地。
自2016年5月全区第四次文代会召开以来,区文联机关坚持以办好《新三峡》为抓手,繁荣文学创作,培育文艺新人,取得一定成效。一是狠抓队伍建设,培育本土作家。近年来,区作家协会、文艺理论家协会每年坚持举办采风、培训、诗会活动5次以上。先后成立了诗词学会、文学创作学会、杏林文学社等民间文学社团,文学创作队伍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一年多来,区作家协会会员从50余人发展到100余人。二是深耕校园文学,赓续夷陵文脉。夷陵文学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代又一代的新人加入,为了在中小学校园内播撒文学种子,从2016年第4期起,《新三峡》推出“校园文学”专栏,收到夷陵师生的踊跃赐稿,推出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校园题材佳作,在促进全民阅读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三是策划文学专题,讲好夷陵故事???ldquo;本期专题”栏目,或推出夷陵作家个人专辑为题,或以同一题材为题,或以一次采风活动为题,或以一种文学式样为题,在刊物栏目设计“静中有变”的同时,力求题材鲜活,展示夷陵作家创作成果,讲好夷陵故事。四是打造多元平台,遴选优质稿件。文学社团还定期出版《杏林苑》等纸质文学期刊、《夷陵雅集》、《夷陵评论》、《夷陵摄影》等网上美文,文学创作在拥有多元展示平台的同时,《新三峡》稿源也拥有了多元遴选渠道,为确保稿源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坚持正确导向,引领文学创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北京文艺座谈会讲话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为基本遵循,对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所投稿件的主题思想、价值导向进行严格把关,力求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六是规范版式设计,力求素雅大方。按照简洁大方、儒雅端庄的风格进行封面设计,封面、封三、封四推出美术、书法、摄影以及舞台文艺作品,封二刊发图片新闻,反映我区文学创作活动与动态。每期版面128个页码,设5个固定栏目。
通过以上措施,《新三峡》办刊质量不断提升,接地气、有特色、受欢迎的预设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下一步,区文联将进一步提升《新三峡》的办刊质量和水平,继续坚持纯文学方向、高品质定位,强化地域性特色,改进发行方式,适度加印每期印数,覆盖全区村镇、社区、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扩大受众面,努力将《新三峡》办成夷陵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夷陵本土作家成长的摇篮和全省有影响的文学刊物,力争届期内获得全省优秀刊物称号。
文/图:杨永权 编辑:冯潇
?。ǖ慊髯笊戏?ldquo;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