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协为杨培新家庭授称并召开全市民间文艺演出现场会
杨培新家庭授牌仪式暨宜都市民间文艺演出工作现场会
9月21日,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为杨培新家庭举行仪式授予“宜昌民间文艺之家”称号并召开的全市民间文艺演出工作现场会在宜都市红花套镇红花套村4组农民杨培新家庭文化广场隆重举行。宜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洋、宜都市文联主席李姜洁颁发“湖北省优秀文化志愿者”匾牌,宜昌市民协领导王作栋、熊庆文、王志琦、裴学明、王友兵、胡世春、袁裕校颁发“宜昌民间文艺之家”匾牌,杨培新、廖宙远夫妇分别接牌。
宜昌市民协常务副主席王志琦在会上宣读宜昌市民协关于命名杨培新家庭“宜昌民间文艺之家”的文件通知。通知说,宜都市民间主席杨培新及家人,1996年创建宜都市红花黑仔歌舞团,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民间文艺演出队、两班民间吹打乐队、一个管弦乐队,固定演职人员25人、机动演职人员80多人,拥有860平方米的固定活动场所、6套舞台设备、8台工作车辆,固定资产120多万元,成为一家中型民间文艺演出队伍。他和夫人、儿子媳妇、其弟及亲家都是演职人员。他们坚持面向人民群众,为百姓演戏,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演出服务区域到达川湘鄂三省100多个乡镇,共演出8000多场,先后受到各级领导表彰奖励30次,其事迹在全国新闻媒体传播。他们还公益义演68次,捐款捐物10万元,杨培新荣获“湖北省文化志愿者服务先进个人”称号。他们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做出突出贡献,创造了先进示范。
宜昌市民协主席熊庆文在会上讲话。他说,这是一次给杨培新家庭命名表彰的授称会议,是学习杨培新家庭文化建设的现场会,是繁荣全市民间文艺演出的工作会,是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动员会。他对杨培新家庭命名表彰授称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杨培新家庭是农民家庭,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们敢于担当在农村“吃文艺饭”,建成为数很少的农村文艺专业户,而且发展越来越快,创造性的发展家庭民间文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做出了贡献。他是全市民间文艺专业户的带头羊,是全市发展民间文艺产业的好典型,是传承发展民间文艺的新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礼敬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坚持吃好“民间文艺饭”;我们要学习他们坚持文化方向,致力于发展民间文艺,致力于服务人民群众;我们要学习他们坚持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民间文艺产业,让农民在文化中致富;我们要学习他们坚持精神文明,奉献社会,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贡献。他希望杨培新家庭民间文化产业越办越大、越办越强,力争建成全国、全省大型民间文化演出队伍。
熊庆文在讲话中说,要学习杨培新家庭,把全市民间文艺演出工作推向新阶段。他说,在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宜昌民间文艺工作突飞猛进。现在民间文艺工作真正到了春天和秋天,天时地利人和,万事皆为具备。全面建成小康,文化娱乐吃香;建成全域旅游,民间文艺帮手。民间文艺香起来,民间文艺人才俏起来。我们民间文艺家必须认识时务,抢抓机遇,用我所长,乘势而上,迅速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把宜昌打造成为民间文艺演出大市。我们提出村建小型演出队,镇建中型演出队,县建大型演出队。各县市区民协都要因地制宜的确定演出模式,可以是财政补贴模式,可以是民间合作模式,也可以是走向市场模式,都要找靠山,寻伙伴,都要与当地旅游合作,为民间演出挂钩。不管什么模式,都要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都要坚持传承和弘扬民间文艺,都要坚持发挥地方特色打造亮点。强调要把政策用足用活,充分发挥民间人才作用。市民协将成立民俗艺术团,将评选表彰迎接十九大优秀民间文艺作品,将举办全市狗年民俗春晚,将为袁裕校家博园举办专题民间文艺演出。
会上举行了精彩的民间文艺表演。首先是杨培新家庭全家登场,爷爷奶奶唱情歌,爸爸妈妈唱民歌,儿子媳妇唱新歌,曾孙曾女唱儿歌,78岁的奶奶杨永珍表演了采莲船。接着黑仔歌舞团表演管弦乐、二胡奏、祝酒歌、男女声独唱、舞蹈和旗袍秀表演等。宜昌民间文艺家朱新泉、周长青、孙军等向大会赠送民间文艺工艺美术作品。
会议由宜昌市民协理事、宜都市民协名誉主席徐荣耀主持。宜昌市民协主席团成员、宜都市文联及各文艺协会负责人、各县市区民协主席及艺术团代表、宜都市民协主席团及10个分会负责人、黑仔歌舞团演职人员,共200多人参加会议。(明雪)
杨培新,1956年出生,宜都市红花套镇黑仔歌舞团团长,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宜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陶行知民俗文化发展基金会艺术团副团长。
“提上两壶酒,山乡走一走,拜望文艺家,鸡年再携手,撸起袖子干,挥毫写春秋。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十上午,2017年春节已整整过了11天了,宜都市民协主席杨培新却并没有静下心来在家中帮夫人弄团年饭或带孙儿玩,或陪家人亲友围炉言欢,满脑里装着的都是全市的民间文艺家。
除夕团年饭之后,就立即驱车到陆城龙窝、丰家店,到高坝洲大战坡、青林寺,到红花套杨家畈、蔡家冲,去民间谜语大王赵兴寿、丁开清,故事家徐荣耀、陈泽伟、汪光发,雕塑家周长青、奇石大王孙军等10多位民间文艺家家中拜年,用自己掏腰包一万多元所购买的礼品,送到2016年为宜都民间文艺作出贡献的民间文艺家们的家中,使民间文艺家们一个个都深受鼓舞感动,激动地表示要在2017年里闻鸡起舞,大展宏图,为宜都民间文艺再作新的贡献。”
这是今春“三峡新闻网”上发表的一则关于杨培新的消息,日前已被国内外20多家媒体报道。这样的事杨培新多年来不知做了多少,早已屡见不鲜了。
活跃在山乡的群众文化创业者
杨培新,高高的个子,黝黑的脸庞,果断的性格,办事有条不紊,说话掷地有声。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颇有天赋的民间文艺家,一个乐于奉献的宜都市民协主席。他自幼酷爱音乐,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学会了吹笛子、拉二胡、小提琴、架子鼓等乐器,高中毕业后被推荐到红花套镇文化站从事摄影、雕刻、放电影等以文补文工作,1993年,他申请成立了宜都市第一个农民艺术团——红花黑仔歌舞团。
农民自办歌舞团,说起来容易,办起来可难。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钱和人。缺钱可以找朋友们东拼西凑,缺人就不好办了。
俗话说:“打虎要靠亲兄弟,打仗就要父子兵。”缺人手,他率先动员两个弟弟参加,弟弟们说他们什么都不会,他说:“只要你们参加,我包教你们。”缺歌手,他就动员自己爱人参加。他妻子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歌唱得很好。于是,他就给妻子做工作,要她回家帮他办团。妻子廖宙远有中师文凭,在村小学教了10多年书,不愿意放弃教师职业。为此,两口子差点闹离婚。最后还是没犟过杨培新,同意辞职回家支持丈夫协助丈夫创办农民歌舞团。后来,杨培新又找了两个民间艺人入团,拉起了一个只有6人的队伍。
杨培新他们的第一次演出是黑仔歌舞团成立的第二天。那是本村一个农家的儿子结婚,请黑仔歌舞团去热闹热闹。进门时主人家的鞭炮一放,他们就登上舞台说了起来唱了起来。6位演员轮番上场又蹦又跳,把一场婚庆活动推向了高潮,把整个村子搞得喜气洋洋的好生热闹。
有一次,黑仔歌舞团在长阳山区的一个农家演出,从中午一直唱到晚上,由于唱的时间长、嗓子受不了,弹琴时间长,手也受不了,站的时间长,脖子腰腿都受不了。但是他们坚持只要客人高兴,掌声不断,他们就歌声不断,努力演好唱好争取做到最好。他们把歌声唱到了人民心里,也从此深受观众的青睐和好评。几年打拼之后,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农村演出市场的日渐火爆,也给杨培新和他的黑仔歌舞团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他招收了几名能歌善舞的回乡青年,充实到团内,并请来专业老师进行培训,提高了演职员们的技艺。
为保持节目更新常演常新,还不断排练一些小品、故事、曲艺等丰富多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历经几年一番苦心经营摸爬滚打之后,他们的演出市场也越来越红火,不仅辐射到宜昌各县市区,还演到了恩施、荆沙、湖南等地,黑仔歌舞团也由原来的6人发展到30余人,拥有了汽车舞台及各类车辆6台,音响设备6套,成了宜都“业余”中最“专业”的剧团,有时一天之内还可以同时开展五、六个现场演出。每年演出多达400多场,公益性慰问演出20多场。
宜都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者
宜都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抢救?;さ拇械娜挝袷址敝?。杨培新在主持黑仔歌舞团工作和担任宜都市民协副主席期间,积极参加抢救?;し俏镏饰幕挪ぷ鳎⒆坑谐尚?。他常说“我们黑仔歌舞团成员大都是农民,来自于民间、成长于民间、应该服务于民间,要努力为传承弘扬地方民间文化作贡献。”
近些年来,杨培新和他的黑仔歌舞团根据宜都民间吹打乐、青林寺谜语、宜都故事的本土文化特点,联系各类文艺节目的实际,编排上演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民间文艺节目,到各村和镇直机关、学校巡回演出,到市以上文艺大舞台、电视台演出,传播正能量,催生新气象。
2015年6月,杨培新当选宜都市民协主席,新官上任三把火,为纪念抗战七十周年,他主动跑文联、文化局、宣传部、没向政府申请要一分钱,主动承担由宜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和黑仔歌舞团牵头,联合宜都追梦乐团及有关单位,在宜都剧场举办了“宜都市纪念抗战七十周年大型歌舞晚会”。演出那天晚上,现场战歌嘹亮,红旗飘扬,观众拍手叫好,气势非同凡响。宜昌市民协主席熊庆文说:“杨培新主席走马上任第一把火烧得好,宜都民协工作一定会日新月异,红火兴旺!”
除此之外,近些年来杨培新还安排抽调精干演员,义务参加了红花套镇和宜都市组织的系列文艺汇演活动。如:宜都“春之声”首届文艺调演;1997、1998连续两年的宜都市秧歌舞比赛;2008年宜都新农村文艺调演;2009年宜都市第四届文化艺术节;2015年和2016年陶行知民俗文艺发展基金会的两届春节文艺晚会。也多次代表村委会,参加了红花套镇举办的《劳动者之光文艺汇演》、《庆九九重阳文艺汇演》、《宜都民间文艺团体汇报演出》、《庆祝建国60周年》等大型文艺演出?;怪鞫渭庸嫘曰疃?,敬老助残活动,为非遗传人汪光法的《桔乡笑林》首发、李定富的《将军山故事》首发、“陈泽伟农家故事会”演讲、“徐荣耀从艺50年捐书”等活动提供音响、搭台置景协助给力50多次,亲自率团上山下乡进工厂、军营、机关、学校义务演出250多场,为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捐款捐物、扶贫救助资金达16万多元。
2015年12月,杨培新被宜昌市民协授予:宜昌市优秀民间文艺家;2016年12月,杨培新家庭被宜昌市民协授予:宜昌优秀民间文艺之家。
如今,昔日的“宜都市黑仔歌舞团”还在不断发展壮大,近两年内又增加投入,购置增添了高清LED显示屏、大型音响等设备,演出车、拖运设备、接送演员的车已达到12辆,固定资产超过100多万元。具备了为各种庆典演出活动服务的能力,特别是2016年投资40余万,占地2500平方的文化广场也即将落成,将为城乡和周边村民带来更多的欢声笑语。走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杨培新和他的黑仔歌舞团,将越唱越红,越走越远,为文艺再作新的贡献。(徐荣耀)
李凤英入选全国少数民族国庆参观团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省大师级工艺传承人、中国好人、民协会员李凤英,入选由国家民宗局组织的全国少数民族国庆参观团。此次全国少数民族国庆参观团共有246人参加,李凤英是湖北省唯一代表。
参观团在9月17日至10月4日期间在全国参观,目前已参观上海、浙江和北京几地。(明雪)
文/图:明雪 编辑:冯潇
(点击左上方“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