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非遗传承人刘泽刚举办“欢庆十九大忠孝家庭”故事会
10月25日,“欢庆十九大忠孝家庭”故事会在长阳都镇湾镇十五溪村刘泽刚家中如期举行。本次故事会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镇湾故事省级传承人刘泽刚牵头举办,是十五溪村开设家庭故事会以来举办的第四届大型家庭故事会。都镇湾镇相关领导、都镇湾故事传承人、非遗传承基地庄溪小学的师生、以及慕名而来的爱好者等百余人参加了故事会。
长阳市级非遗传承人谢邦忠现场讲故事,并赞四句歌诵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摄影:覃庆华)
长阳都镇湾镇党委书记带头讲故事(摄影:覃庆华)
非遗传承基地庄溪小学的师生参加故事会(摄影:刘影)
2008年6月,“都镇湾故事”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具有鲜明的土家族特色的民间文字,内容涵盖了精怪故事、神话传说、生活故事等各种故事类型。以十五溪村故事为代表的故事数量庞大,讲述者众多,刘为芬,刘泽刚,谢邦忠等都是都镇湾故事传承的杰出代表。(明雪)
宜都市民协彩虹旗袍协会成立
宜都市民协彩虹旗袍艺术表演协会11月6日在宜都剧场举行授牌仪式,吴华红当选主席,李从芹、熊艳当选副主席。宜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洋、宜都市文联党组书记周保平、宜都市民协主席杨培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在仪式上,宜都市民协主席杨培新宣读宜都市文联关于民协成立彩虹旗袍艺术表演协会的决定,宜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洋、宜都市文联党组书记周保平、宜都市老科文化艺术工作者协会会长徐荣耀为彩虹旗袍协会授旗并讲话,希望他们光大传统,弘扬国粹,走出韵味,亮出风采。(徐荣耀)
湖北(夷陵)盘古文化研究会在夷陵区召开
11月8日,湖北(夷陵)盘古文化研究会在夷陵区中大饭店召开,30多位省市专家、学者和文化工作者参加研讨,深入阐发文化精髓,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吴晓东、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鄢维新和秘书长黄朝芬参加研究会并论述盘古名称的起源与演变,并对中国盘古神话的渊源问题及类型分析,认为,“自古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盘古是起源于人类开天劈地的英雄人物神话,并演变成代表人物的合称?;惺Ψ洞笱难г航淌诹跏鼗⒁牧昵坦盼幕芯炕峄岢せ剖捞醚芯颗坦盼幕恼涔蠹壑?,认为盘古神话传说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提供了论据,盘古文化的核心是开拓奋进、无私奉献精神。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教授向柏松、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教授吴正彪,分析夷陵盘古文化信仰文化圈的地理优势及其特点,认为夷陵盘古文化是介于中国南北之间的盘古文化圈,是最具价值的盘古文化的宝藏。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陈顺智、三峡大学水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黄权生提出,夷陵盘古文化遗存夷陵文化渊源影响深远,应该立项开发盘古文化,服务综合发展。
会议由夷陵区盘古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建章和湖北省民协常务副主席鄢维新主持,会上先后观看电视片《追寻盘古》,湖北省盘古文化研究基地总干事长易德礼介绍研究基地建设情况。夷陵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光学,宜昌市民协主席熊庆文,湖北省盘古文化研究基地顾问彭明吉在会上讲话。与会人员还参观考察了官庄柑桔文化、夷陵柑橘博物馆、夷陵楼和刘德芳陈列馆。(明雪)
刘守华教授考察太平溪盘古庙
11月9日,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民间文学专家刘守华应邀参加“湖北(夷陵)盘古文化研讨会”后,专程到夷陵区太平溪镇古村坪村考察盘古庙遗址,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刘守华教授(左)与村医谭传礼座谈
古村坪村退休医生、世代居住在盘古庙门前的76岁老人谭传礼,向刘教授简单介绍了盘古庙情况,盘古庙的始建年代不详,是两重殿,两层楼,面积约120平方米,庙里最后一个和尚姓孙,1992年才圆寂。庙里供奉六尊神,盘古神位居正中,盘古相是柳木雕刻,有一人多高,一手举着开天斧,一手举着红太阳。庙里有一个牛皮大鼓,两人手牵手抱不拢,鼓声一响像震天雷,方圆几十里都听得见。谭传礼说,他听老人讲,以前,盘古庙的香火一直很旺。庙里有神灵,古村坪一直风调雨顺,从来没打过“冷子”(冰雹)。2011年,盘古庙倒塌。
刘守华教授考察盘古庙碑刻
刘守华教授仔细考察庙址,辨认碑刻,踏看四至地界,与谭传礼座谈。在回程途中,刘教授对陪同考察的夷陵盘古文化研究会的人提出三点建议,并希望陪同人员向相关部门负责人转达他的建议,一是以古村坪盘古庙为基础,申报夷陵盘古信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将庙址清理出来,立一块“古村坪盘古庙遗址”的牌子,供考察之用;三是尽可能在原址恢复盘古庙。(杨建章)
文/图:明雪 编辑:冯潇
?。ǖ慊髯笊戏?ldquo;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