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第六届“长江杯”江苏文学评论奖暨第五届扬子江诗学奖颁奖仪式在张家港市举行。我市文艺评论家刘波的论文《初心、活力与个体的美学——论新世纪诗歌的写作转型和审美可能性》(刊于《南方文坛》2017年第4期)获第五届扬子江诗学奖 • 评论奖。
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韩松林,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汪政,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钟山》主编贾梦玮,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李朝润,张家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芳及相关部门领导,特邀省内外著名诗人、评论家,获奖作者代表,省内外新闻媒体记者等出席了颁奖活动。
刘波(左)在领奖台上
刘波在颁奖晚会现场
“长江杯”江苏文学评论奖是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作家协会、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的省级文学评论奖,由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张家港市文联承办。该奖旨在通过评选、表彰优秀文学评论作品,进一步发挥文艺批评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该奖原则上每年评选一次,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本届“长江杯”共收到作品47篇(部),沈杏培的《“计划生育”的叙事向度与写作难度》、张光芒的《追索道德之光》获一等奖;刘俊的《从“单纯的怀旧”到“动能的怀旧”》等5篇作品获二等奖;张晓林的《淮安文学批评与研究》等8篇作品获三等奖。本届扬子江诗学奖共评出5篇获奖作品。
扬子江诗学奖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和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扬子江》诗刊、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张家港市文联承办。该奖设立于2013年,每年评选一次。从第三届开始,评选面向国内公开出版的书报刊上发表的诗歌和诗歌评论展开,参评作品数量更多,质量更优,影响更大,奖项的权威性和包容性进一步增强,有力推动了中国当代新诗和诗歌批评的发展。 本届扬子江诗学奖的评奖,由《扬子江》诗刊聘请25位国内著名诗人、评论家和诗歌编辑组成提名委员会,对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国内公开出版的省级及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诗歌和诗歌评论进行遴选推荐,由终评委员会从被提名作品中评选出获奖作品。
颁奖仪式结束后,举行了“诗歌里的城”诗歌朗诵会。(获奖名单附后)
第六届“长江杯”文学评论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
沈杏培 《“计划生育”的叙事向度与写作难度》;张光芒 《追索道德之光——对张炜小说经典价值的一种解读》
二等奖
刘 俊 《从“单纯的怀旧”到“动能的怀旧”——论<台北人>和<纽约客>中的怀旧、都市与身份建构》;韩松刚 《含混的“诗意”:小说写作的一种美学倾向》;刘阳扬 《主体性的“显”与“隐”——2014至2015年长篇小说的书写倾向》;周红莉 《“非虚构”与在场主义散文叙述》;朱红梅 《在哪里独自升起——关于叶弥》
三等奖
张晓林 《淮安文学批评与研究》;李丹 《中国当代文学的“征求意见本”现象——以人民文 学出版社20世纪70年代的长篇小说为中心》;马季 《网络时代的故事回归与文学想象》;周卫彬 《心史纵横自一家——论徐可散文》;张娟 《<甲骨时光>:寻找“看不见的城市”》;王美春 《别具一格诗评的魅力——王耀东先生诗评之我见》;陈法玉 《恢复高考制度的文学表达——读周清长篇小说<大 学梦>》;思不群 《“傲慢”与“偏见”——论车前子散文》
扬子江诗学奖获奖名单
第五届扬子江诗学奖•诗歌奖获奖名单(3名):
古马:《河西长歌》(《人民文学》2016年第11期);臧棣:《新山水诗(组诗)》(《扬子江》诗刊2017年第2期);叶舟:《西游记(组诗)》(《花城》2017年第1期)
第五届扬子江诗学奖•评论奖获奖名单(2名):
西渡:《当代诗歌中的意象问题》(《扬子江评论》2017年第3期);刘波:《初心、活力与个体的美学——论新世纪诗歌的写作转型和审美可能性》(《南方文坛》2017年第4期)
刘波 1978年生,湖北荆门人,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五届客座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湖北省作协首届签约评论家,现任教于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与新诗研究。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文坛》《当代文坛》《当代作家评论》《扬子江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等报刊发表评论文章多篇。出版有《“第三代”诗歌研究》《当代诗坛“刀锋”透视》《文学的回声》《诗人在他自己的时代》《重绘诗歌的精神光谱》《胡适与胡门弟子》(合著)等专著。曾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诗选刊》杂志年度诗歌评论奖、湖北文艺评论奖,“后天”批评奖、《红岩》文学批评奖等。
刘波获奖作品及更多内容详见“宜昌文艺网-文艺名家”专栏——刘波:http://www.ycwl.gov.cn/content-49420-970912-1.html
文/图:刘波 编辑:冯潇
?。ǖ慊髯笊戏?ldquo;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