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作品展”在四川美术馆展出。
宜昌籍青年作者杨山河的版画作品《天眼》(与人合作)入选本次展览并获“获奖提名作品”。
周吉荣 杨山河 王霖《天眼》铜版80cm×114cm
版画作品《天眼》是以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为主题的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这一伟大工程凝聚了几代人的努力,从工程设计到开工建设再到后续科研使用,无一不是中国力量的体现,无一不是中国智慧的结晶。
《天眼》以写实的表现手法再现了这一“中国奇迹”,并借“凹版画”精细的表现能力还原该工程的精密与严谨,同时结合中国传统天文学中的星象、天象,进行了浪漫化的处理,以求达到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为求达到艺术表现的真实,创作中利用了电脑MAYA三维软件,按实际比例复原了FAST的建筑模型,其中的圈梁,支承结构,馈源塔结构,拉索分布等环节,力求与原建筑的结构一致,随后原大导出渲染图进行二次创作,按照艺术创作的规律,调整光线、细节等要素,最终完成建筑部分的塑造。与此同时,作者查询了大量的天文资料,并借助相关模拟软件,以FAST天眼所在经、纬度,推演出2016年9月25日天眼落成之日0时的天象(自西向东视角),并以按照中国传统星宿的分布绘制出本作品的星空背景部分。其中重点刻画了东方天空的“天苑”、“五车”、“天船”“奎宿”等星宿,具体到星宿中每颗星的明亮度、大小,并依据科学知识与视觉逻辑相结合进行艺术化处理,以求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作品中巨大的“天眼”被群山环绕,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独特山体、山脉群峦叠嶂,地面闪亮飞舞的萤火虫与浩瀚天穹中的星辰连接成一体,使生命融入宇宙。构成了一幅天、地和谐相容的景象。也尝试运用了凹版画的新技法“柔性版材凹印技术”,这是结合多个版种材料和技术的复合方法,它吸纳了丝网和铜版的版种特长,电脑和照相制版的科技优势。创作中克服了大量的技术性难题,使得该技术在版画表现领域得以深入的应用,是版画制作技法的一次重要突破。
作者简介
周吉荣,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版画系第二工作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杨山河,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学位。作品入选第五届中国青年版画展、第七届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版画100—2018年度收藏作品展、千里之行——2014届全国重点美术院校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一见青年”版画作品展;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作品获中央美术学院“千里行”提名奖、虚苑青年版画创作双年奖等。
王霖,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中央美术美院美术学专业博士在读。曾获第三届灵石青年版画奖。作品入选第二十届、第二十一届全国版画展,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选获奖提名。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作品展”采取网上投稿、评委线上评选的初评方式,于2019年7月8日至10日进行了为期3天的远程线上评选,进入复评的共计655件;7月30日,经过严格现场复评,最终从655件作品中遴选出入选作品340件,其中进京作品40件(含获奖提名作品9件)。展出作品题材丰富,版种语言丰富多彩,展示了五年来中国版画的创作成就,凸显了版画语言的细微、精巧与厚重,反映了版画家对版画本体语言的继承、探索与创新,展现了版画界健康、向上、全面发展的良好状态。
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开幕式上指出,这次参展作品鲜明地展现出广大版画家的时代意识、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致力于重大历史主题和现实题材创作,多视角表现劳动生产和家园建设,同时极大地拓展了版画形式语言,从刀笔刻画到运用综合手法,从融合科技到创新传播形式,都彰显出新时代中国版画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上长足发展,具有世界性的水平。
文/图:本网编辑部 编辑:冯潇
(点击左上方“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