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湖北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和宜昌市艺术研究所隆重举办“三峡讲艺堂”29期“飞入寻常百姓家”公益微电影《听琴》创作座谈会。宜昌市文联原党组书记、主席李华章,市文联党组书记、原党组书记、主席王浚山,市文联名誉主席周德聪,市作协名誉主席张永久,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文联副主席陈襄阳等出席活动。宜昌文学艺术界近60名作家、编剧、导演、演员欢聚一堂热议《听琴》。活动由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市音协主席梅春莲主持。
公益微电影《听琴》是由宜昌果园文学读书社副社长陈忠毅生前创作的,讲述的是一位退休教师义务教社区孩子学钢琴,因患绝症而在琴室病倒的感人故事。陈忠毅热爱文学和钢琴,创作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并在社区创办“秋实儿童钢琴工作室”,6年时间里无偿辅导和启蒙了百余名优秀琴童。他生前创造了微电影剧本《听琴》,希望能将之搬上银屏。去年四月中旬,他因患肺癌去世后,为完成陈忠毅先生遗愿,展示宜昌文艺志愿者的风采,宜昌果园文学读书社发起筹拍了公益微电影《听琴》,并由国家一级导演陆洞元义务出任该作品导演,宜昌果园文学读书社、宜昌市艺术研究所、宜昌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共同出品单位。自去年八月底首映以来,已先后斩获第七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好作品奖、湖北省礼赞新中国成立70周年网络视听作品大赛最佳微电影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网络剧情故事片奖四项大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听琴》海报
陈襄阳同志称,该剧是一部艺术地反映宜昌“钢琴之城”的气质,反映宜昌三连冠全国文明城市的面貌,反映宜昌“志愿者之城”的大爱精神的作品。反映的是最美宜昌人,最美宜昌事,也是最基层社区的人和事。这也正是我们今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实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思想教育的成果,是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思想的成果,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
会上,宜昌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主席、本片导演陆洞元讲述了《听琴》的创作体会,他说,好的作品离不开领导支持,观众支持,创作团队的支持和奉献,以及对作品的反复打磨。作为文艺工作者,要有非常认真,非常严谨的态度,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符利民、李华章、王浚山、周德聪、张永久、甘茂华、李煜林、杨涌泉等专家学者分别发言,大家一致认为:第一,《听琴》讲述了宜昌的故事,传播了宜昌的声音,在这个层面上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宜昌钢琴之城的打造,小中见大,见微知著,表达重大的主题。第二,影片事迹(内容)感动人,主人公周忠毅用他的音乐人生,深情阐释了人间大爱的全部真谛,他艺术人生的溘然谢幕,让在世者顿悟奉献精神的崇高与珍贵。第三,陈忠毅本人义务六年教出了百余位琴童,而导演陆老师也是零片酬,片场自理,服装自理,微电影的拍摄过程讴歌了正能量奉献精神。第四,这部微电影反映了果园文学读书社的社会责任担当,果园不光是拍《听琴》,还有给女诗人郭娟捐款出诗集等故事,凸显了文学的在场感、责任感。
文/图:刘小平 编辑:冯潇
(点击左上方“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