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开放以来宜昌民间文艺创新性发展为例
作者/ 文汇军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一代文豪郭沫若笔下的宜昌市,是一座拥有悠久灿烂文化的历史名城。宜昌民俗不仅具有浓厚的楚巴遗风和汉土色彩,还具有强烈的多元性和流变性,保留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传承下来丰富的民间习俗,很早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之乡”“中国民间版画之乡”,这些承载着宜昌民间的道德追求、精神信仰、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和知识体系,实现了汇集文化力量、搭建百姓舞台、展示民间精彩的目标。
一、秉承改革开放,回眸宜昌文艺成就
远古峡江,巴风楚韵。山水之城,水电之都。古老而又现代的宜昌,从来都散发着极富生机的文化魅力。根植于这片沃土的民间文艺创作,在传承创新中大放异彩。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宜昌文艺创作硕果丰,文艺精品泉涌,文艺人才辈出,群众文艺繁荣,城市品牌响亮。
?。ㄒ唬└参滞?,创文艺精品
改革开放带来宜昌新时期文艺的春天,广大文艺工作者根植宜昌文化热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突出三峡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宜昌特色的文艺精品,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等全面复苏并走向繁荣。
1979年,鄢国培的长篇小说《漩流》和张映泉的短篇小说《慰问》在刚刚解冻的中国文坛引起震撼。自此,宜昌文学创作进入一个新时期,小说、散文、诗歌、影视文学佳作频出。一批富有峡江特色的优秀原创歌曲涌现,少儿歌曲《雀尕飞》、儿童音乐电视《推磨歌》、土家歌曲《咂酒歌》、器乐曲《欢乐的土家寨》、民乐合奏曲《三峡黄牛曲》等唱响全国。20世纪90年代起,以大型土家族婚俗舞台剧《土里巴人》为代表,宜昌大力打造精品剧目?!锻晾锇腿恕贰冻蜕健啡倩袢幕焙臀幕蠼碧乇鸾保栋屯亮蹈琛贰督恿怠返?0件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美酒喷喷香》《敲起琴鼓劲逮逮》等15件作品获全国群星奖。2018年12月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湖北省优秀剧目北京行剧目之一、市京剧团创排的新编历史剧《孙尚香》精彩上演,这是宜昌文艺佳作进京演出。端午节前夕,宜昌另一部入选湖北省优秀剧目、秭归屈原艺术团创排的民俗情景歌舞剧《大端午》在京演出,向首都人民献上来自屈原故里的视听盛宴。
?。ǘ┤瞬疟渤?,强创作队伍
宜昌文艺大发展,一大批文艺名家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成长起来,其中不少人从宜昌走向全国,致力推广宜昌文化,带回先进理念,为宜昌文艺的发展争光添彩。2018屈原故里端午诗会上,京剧表演艺术家熊明霞回到家乡,深情唱颂《醉三峡》,颂巴山楚水的美丽丰饶,唱京腔京韵的美妙旋律。
文艺舞台的兴旺繁荣造就了一批舞台艺术家。从宜昌走出了全国有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袁慧琴、熊明霞,中国残疾艺术团团长、舞蹈艺术家邰丽华,戏剧影视表演艺术家史可,军旅歌唱家金波,歌唱家傅祖光、王丹萍。本地域的农民歌手陈家珍、原生态唱法歌手农民兄弟王爱民、王爱华,百变歌后陈娟等。文学创作领域也人才辈出,创作队伍逐渐强大,出现了鄢国培、张映泉、蒋杏、杜鸿、温新阶、甘茂华、周立荣、毛子等在湖北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作家、诗人队伍,创作了一批在全国都叫得响的作品。
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也涌现了汪国新、蔡静安、孙才清、周德聪、罗海东、徐达等名家,挖掘发现了刘德培、孙家香、刘德方、彭泗德、赵兴寿、黄太柏、陈德望等一大批民间艺人。“江山代有人才出”,宜昌文艺人才始终薪火相传。符利民、李华章、王作栋、陈家珍等老一辈文艺家倾情守望,在各自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或著书立说,或传承技艺。中青年文艺骨干茁壮成长,诗人毛子凭借优秀作品从宜昌走向全国,青年作家朱朝敏因其独特风格蜚声文坛。刘德东、彭绪洛、当年明月、猫腻等一批新文艺群体异军突起,为宜昌文学艺术界吹进了新鲜之风。
?。ㄈ┓⒕蚬灞?,守文化之魂
刘德培、孙家香、向长仪、刘德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宜昌先后涌现出4位享誉全国的故事大家。是谁成就了他们?这得益于一群担当责任、践行使命的民间文化掘宝人,王作栋就是其中一个。谈起刘德培,王作栋回忆:1976年冬,他所在的五峰文化馆年久失修,请来年近古稀的瓦匠师傅检修屋顶。晚上王作栋邀请瓦匠烤火喝茶。瓦匠开始谈天说地,从传统情歌到赛歌斗狠的五句子,连讲带唱张口便来。随后半月,两人每晚都在聊民间文化。一杯酒,几碟菜,他民歌、故事、谜语、婚丧习俗样样来,不重样。此后25年,王作栋相继整理出刘德培传讲的民间故事512则、歌谣1000余首、俗谚2000余条、谜语800余个、皮影戏文5部。
刘德方被人关注,则不得不提彭明吉、余贵福。1993年举办首届皮影戏擂台赛,刘德方表演令人耳目一新,引起时任文化站长余贵福的注意。时任宜昌县委副书记的彭明吉,特意跑到刘德方家中,一连听他传讲了12个民间故事。彭明吉当即拍板,要求文化站对其进行采录整理。其后3年,余贵福利用休息日进行采录工作。1999年记录刘德方传讲民间故事《野山笑林》一书出版发行。
?;ご耍糇∶褡逯?。宜昌建立民间故事等非遗资源数据库,开展评选优秀民间传承人活动,对高龄民间故事家给予传承补贴。长阳出台一系列措施,?;に锛蚁闶降拿窦涔适麓腥恕H看ず抛又撕窈?、鄂西小调重要传人万戌姐、杜元香等都成为专项扶助对象。问鼎青歌赛、喜摘“山花奖”的原生态“农民兄弟”歌手王爱华、王爱民,被破格招入夷陵文化馆……
?。ㄋ模┐形拿?,惠民生之本
民间文艺是中华文化的亮丽瑰宝和鲜明标志,坚守民间文艺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展现着宜昌人民的悲欢离合与无尽乡愁。质朴粗犷的土家跳丧舞历史悠久,是鄂西土家族在民间保存最完整,可以独成体系的一种民间舞蹈。从小就喜爱民间文化的土家族汉子覃发池,发誓要让跳丧推陈出新。历经取舍、研究、整理,1979年由“半边月”“靠身子”“四合”“喜鹊登枝”“双龙摆尾”“百凤朝阳”“风摆柳”“巴山摇”八套乐曲和舞姿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舞蹈“巴山舞”诞生。“巴山舞”改“跳丧”时的向下、埋头、扣胸的沉闷感,昂首挺胸,放开手脚。著名舞蹈家贾作光三赴长阳,与群众同跳巴山舞,赞扬巴山舞是“东方迪斯科”。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巴山舞”作为全国十大广场健身舞之一向全国推广。
民间文化进校园,民间艺人上讲台。撒叶儿嗬传承人张言科、南曲传承人覃远新、兴山民歌传承人陈家珍等人走上讲台,传授技艺。近5万名学生会喊山歌、唱南曲、演花鼓戏。长阳、五峰、枝江、宜都、兴山等县市建立18家民间文化传承基地。走进“中国谜语村”青林寺,村头十字路口竖立着巨大光滑的石头??咳俗缓梦鹊薄⒍形酶呱?、力加两点不认办、镶木成松绿山庄,这是廉政谜语,谜底是立党为公。干部??匆豢础⒛钜荒?、想一想,很有警示教育作用。“廉政谜语”的作者是村民赵兴寿,已创作出版《廉政乡音》《计生谜语》等谜语书籍,让青林寺谜语以特有魅力渗透到各行各业。
?。ㄎ澹┳孕抛跃?,活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精品迭出,蜚声中外。声乐作品《五峰板凳龙》、摄影作品《等待做实验的猴子》等200余件作品获得全国群星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比赛金奖等国内外大奖。2016年兴山昭君民间舞蹈团参与全国百姓广场舞北京展演;2017年舞蹈《板凳龙》、独唱《峡江情歌》、京剧《红梅赞》等特色群文精品亮相央视《群英汇》。
连续举办43届的长阳资丘民族文化节,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土家民族民间文艺的大发展,累计超过45万人次参与艺术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推动精品群文作品的创作。而西陵区学院街办艺术团,则通过主动“走出去”参演和参赛,扩大社团影响力,推动群众文艺的普及与提高。自2013年开始多次参加全国性广场舞大赛,2016年至2018年连续获得全国广场舞大赛分站赛特等奖。
改革开放给群众文化注入生机和活力,宜昌城乡群众文艺活动空前活跃。业余文艺团队达到5000余支,文艺骨干过万人,文艺志愿者43000余名。宜昌11个专业院团每年送戏达2000余场,年服务群众200多万人次。同时,建设基层文化设施、开展各种文艺赛事,搭建群众文艺发展的平台。目前,宜昌实现基层文化场馆设施县乡村全覆盖,各级文化馆站年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3000多场。远安嫘祖文化节、长阳廪君文化节、五峰茶乡女儿会等150余个群众文化品牌活动轮番上演,为群众搭建展示平台,丰富群众文艺生活。
?。┦榍僖?,扬城市品牌
诗歌之城、钢琴之城、读书之城……一张张闪闪发亮的宜昌文化名片,建造起宜昌文化地标,凸显宜昌的文化实力、活力、魅力,提升着宜昌软实力。走进宜昌,就是走进诗歌里的城市。宜昌诗歌研究和创作团队达32个,民间诗社团队达39个,平均每年举办大型诗歌活动80余场,每年至少有10万余人次参与诗歌创作、诵读活动。琴动宜昌,音享生活。连续举办七届长江钢琴音乐节,举办44场钢琴音乐会、80余场钢琴系列惠民活动,成为全国知名的专业和群众文化相结合的音乐盛会,惠及百万市民。“满城飘佳句,相逢说读书”,果园文学读书社、骚坛诗社、编剧联盟等有一定规模且影响力大的文学社团有200多个,会员6000余人,热情高涨、读书创作、新作不断。
以节促文化品牌建设。自2010年以来,宜昌连续承办六届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端午文化节、承办第五届中国诗歌节,举办两届宜昌艺术节、七届长江钢琴音乐节,诗歌之城、钢琴之城的文化品牌深入人心。2014年端午夜,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奖颁奖暨端午诗会在宜昌举行,宜昌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中国诗歌之城称号,成为国家级诗歌大奖——中国屈原诗歌奖永久颁奖地。同年10月,中国音乐家协会将中国钢琴之城牌匾授予宜昌,宜昌成为我国首个被命名为钢琴之城的城市。
二、列举特色亮点,彰显民间文艺内涵
有了自然之美,宜昌就有了色彩;有了文化汇流,宜昌就有了灵魂。奔流不息的长江带给宜昌的远不止是地貌上的特征,更多的是历史文化上的恩泽。历史上,巴楚文化在此融会激荡,源远流长。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从这里踏浪而去;和平使者王昭君从这里告别家园;晚清学者杨守敬从这里乘舟东渡;长坂坡留下了刘备、关羽、张飞驰骋疆场的雄风霸气;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陆游等中国文化宗师挥毫泼墨,留下了千古绝唱。而历史走到今天,仍有骚坛诗社吟诵着泥腿汉子的雅兴,峡江号子喊出了民族复兴的心声,“土家兄弟”和“撒叶儿嗬”律动着土家儿女的豪情……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风气。纵观宜昌的民间文艺走过的风雨历程,铭刻沧桑变迁印迹,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文化苦旅。当悉心推敲文字,打开的是一座城市的风俗画卷,听到的是一方热土的动人叙事。“太阳落坡四山黄,衣裳搭在肩膀上”光是这样的民间号子就幸福的让人为难。
?。ㄒ唬┐甯杷渤赏欤婀牡鞒吃惫?。
渔鼓调是三峡宜昌地区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表演时怀抱渔鼓,边敲边唱。党员干部唱《许家冲村党员公约》歌的曲子,并非新创,而是用三峡地区流行的民间文艺形式——渔鼓调,填入党员公约内容,用大家熟悉的曲调唱党员公约,简单易学,通俗易懂。通过歌唱,使党员干部记住公约,警醒自律,时时记住使命和纪律。
2018年4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来到许家冲,看到村党员公约歌,问大家会不会唱,村支书望作战便与在场的村党员干部一起唱起了渔鼓调党员公约。饶有兴致地听后说:渔鼓调很悠扬,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党员公约内容写的很好,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党员干部把党的作风和纪律要求记在心中,这种办法很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许家冲村用民间文艺唱响党员公约,何尚不是基层政治思想教育的一次创新!
?。ǘ┮瞬宓厝胙?,荣获省级艺术之乡。
2021年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2021-2023年“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宜昌长阳资丘镇、秭归县、枝江市、五峰仁和坪镇、夷陵区鸦鹊岭镇榜上有名。五地民间文化艺术各具特色:长阳资丘镇民俗文化长阳土家跳丧(土称撒叶儿嗬),是清江流域土家族祭祀歌舞,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学术价值,为清江所独有。秭归县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一次端午三次过,祭奠屈原贯穿始终,设坛祭拜、游江招魂、龙舟竞渡、粽子寄情、乡里闹晚,既保留了传统端午习俗驱疫、避瘟内容,更传承了故乡人民对屈原精神、品格的颂扬和纪念。枝江民间吹打乐是由打击、丝弦、唢呐等乐器结合进行演奏的民间音乐,成为鄂西南民间音乐的奇葩。2000年枝江被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吹打乐之乡。五峰土家族“打溜子”是一种锣钹合奏技巧,节奏轻快跳跃、情绪热烈欢快、强弱变化鲜明,被称为大山里的交响乐,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は钅棵?。宜昌丝竹是用丝弦和竹管演奏的一种古老音乐,据考证有2000余年历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ㄈ?2名艺匠上榜,为民间文艺家立传。
民间文艺家是散落在城乡的文化艺人和能工巧匠。他们用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传承着中华传统民间文化,是不离乡土的基层文艺人。专门为民间优秀文艺家立传的图书《宜昌民间文艺家》于2018年首发。全书38万字,不仅记载宜昌民协三十年的辉煌历史,还重点推出王作栋、熊庆文、王志琦、刘德方、王书林等32位优秀民间文艺家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同时,书中附有宜昌民间文艺获奖消息、宜昌历届主席团、以及宜昌民协千余会员名单,是宜昌民间文艺发展的阶段性历史文献,是不可多得的民间文艺经验成果集。读者可以从宜昌民间文艺家的事迹中,管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内容,传承发展的措施方法及组织领导措施,可以阐发民间文化精髓,传播文化全民教育。
?。ㄋ模┎煌跣睦?,荣获终身成就称号。
2020年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刘德方、彭明吉、覃发池、沈远义、徐凤诚、张同新六位同志“湖北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荣誉称号。其中刘德方、彭明吉两人是夷陵区优秀民间文艺家,多年来为民间文艺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刘德方在夷陵区下堡坪青山秀水的滋润下和长期艰苦劳作生活的磨练中,以其惊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成为一名能讲故事、唱山歌、演皮影戏的民间文化大师,是从乡村出身的艺术家。其记忆力惊人,背记的唱本多达数百万字,会演皮影戏、唱山歌、打丧鼓,但最拿手的还是传讲浓厚三峡区域特色的民间故事。成名后仍不忘初心,常年活跃在学校、舞台和田间地头。彭明吉是推出“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方”的有功之臣。1994年从深山栗子坪发现刘德方后,致力于刘德方的挖掘、推荐、?;ず痛泄ぷ鳌W橹霭婀适录兑吧叫α帧?,整理出版三峡情歌《郎啊姐》等,也是推出夷陵区下堡坪、民歌等9个省级民间艺术之乡的重要组织者。
?。ㄎ澹┣闱楦冻鍪占?,入选国家级传承人
2002年宜昌率先在全国开展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すぷ?。目前,宜昌民间文艺工作者倾情付出,挖掘整理了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7人、省级110人、市级543人、县(市、区)级1973人。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30位提名候选人产生,长阳国家级非遗项目都镇湾故事代表性传承人刘为芬入选。刘为芬少年多病,青年不遇,老年丧子,但她讲述的故事包含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她不屈从于命运,常与乡邻乡亲相聚,讲古说今,渗透到都镇湾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天地、山川、河流的起源,人的来历与作物的栽培,名胜古迹、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机智人物、革命斗争故事,构成了都镇湾特色鲜明的故事种类。她被聘为都镇湾故事校外辅导员以来,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故事节等活动,免费带徒传艺1000多人。自2005年以来,刘为芬参与中央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省社科院等对都镇湾故事的调查研究、收集整理,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故事。
三、吹响峡江号角,践行宜昌民协路径
随着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的改变,许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自成体系也自有天地的民间文艺,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来自当代社会的挑战,面临着时代语境转化带来的困境,这使得如何传承民间文艺成为当下的紧迫问题。宜昌,特别是宜昌民协成立以来,大兴理论学习之风,加强民间文艺理论研究,提升民间文艺精品创建能力,推进民间文艺精品上档次,大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工作为宗旨,主动作为,创新机制,攻创精品,谱写了宜昌民间文艺新篇章,今后仍需要继续有五大突破。
?。ㄒ唬┟窦湮囊站酚型黄?。作为地方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群众喜爱的民间文艺精品。地方民间文艺精品,往往承载着长期积淀的地方文化传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可以不断从那些神话传说、民谣小戏、剪纸年画里,从那些乡风民俗、村规家训、先贤故事中,获得精神滋养、砥砺家国情怀,明白安身立命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准则。适时举办民间文艺精品展,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探寻民间艺术作品精巧奇绝,感受传统文化无限魅力,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喜爱、研究、?;っ窦湮囊眨谛率贝婪⒊鲇τ泄獠?。激励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以展览展演活动为契机,扎根基层,潜心挖掘继承,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繁荣兴盛,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驻入新思想、新内涵、新活力。
回望时光,宜昌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记录时代发展进步,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树立精品意识,坚持精益求精,投身文艺创作,将巴风楚韵镌刻在文艺创作之中,将峡江风情陈列于展览艺术里,将千年文化闪耀在广阔舞台上。音乐类表演唱《打银锁》摘得全国群星奖,许扬编导的纪录片《宜昌薅草锣鼓》获中国国际纪录片评选活动“金熊猫”奖,孙才清油画《三峡平湖码头》、杨明清油画《对话·融合》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
宜昌曾夺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四联冠。2013年广场舞蹈《土家族撒叶儿嗬》获第十一届中国山花奖;2015年民间文学艺术著作奖《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夺得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以来最显著的成果之一,筑就中国民间文艺的一次新高峰;2017年竹编工艺《隐型观音》和民间文艺著作《长阳九老十八匠》获第十四届山花奖提名奖。多年来,宜昌民间文艺作品获得28次国家和省级奖励,实现了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四联冠,还有三次入围山花奖,特别是《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的编发,标志着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取得显著成果,创造了中国民间文艺奇迹。
?。ǘ┩瞥鲈炀兔擞型黄?。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共商文化事业发展。文艺工作者须担当起更大使命与责任,创作出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优秀文艺作品。人才乃发展之根本。宜昌市先后制定《关于宜昌文艺人才百人工程实施意见》《宜昌文艺人才百人工程扶持办法》等,市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对精品文艺创作和大众文艺优秀作品进行扶持。自2013年以来,宜昌市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成绩卓越:10名作家成功签约省作协,30多名文艺家入选省文艺人才库和百人工程,300多人加入国家级协会。
宜昌民间文艺名人是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带动者和广告牌。宜昌民协加强人才建设,推出一批国家、省民间文艺名人。巩固发展宜昌民间文艺老的“三家一村”(中国故事家刘德培、刘德方、孙家香、青林寺谜语村),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方获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提名奖,青林寺中国谜语村代表赵兴寿出书到十六本。又涌现出新的“三家一馆”,即中国民间文化功臣王作栋,中国好人、湖北故事王徐荣耀,中国当代工艺名家朱新泉;中国最大的平民博物馆(宜昌袁裕校家庭博物馆)。推荐评出袁裕校、徐荣耀、李凤英等三位“中国好人”,名扬天下。宜昌民协还命名表彰22位“宜昌市最佳民间文艺家”。
宜昌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升华。一大批来自基层民间的编剧活跃在全国影视界。如火爆全国各大卫视的《老妈的三国时代》,编剧就是来自当阳的李春。而傅博、张道清、黄新民等20余名当阳籍编剧也不断有新作问世,仅一年创作的剧本就超过400集、投拍200多集,占全国年拍摄影视剧总量的1/50?;阄难缤沤ㄉ枞缁鹑巛?,一批社区居民变成“专业”作家。西陵区果园文学读书社成员陈金华,将平时做网格员的所见所悟定格字里行间,独创“格格文学”,于2013年底出版发行散文集《格格吉祥》,中央政法委主管《长安》杂志连续4期重磅推出她的“格格日记”。目前果园文学读书社社员已发展到138人,居民作家李晓梅、韩玉洪、王新民已成为湖北省作协第二届长篇小说扶持项目签约作家,14名社员集体加入宜昌作协。此外,还活跃着骚坛诗社、散文学会、丹阳诗社等200余家具有一定规模、重要影响的草根文学社团,社团会员达到1500多人。通过政府大力扶持和培育,近年来发表和出版作品集120多部,获得市级以上奖励20多项。
?。ǘ┐唇ㄎ囊掌放朴型黄?。有人说,没有文化的城市,是钢筋水泥的丛林;没有文化的地方,只会产生沙漠一般的心灵。在荣获中国城市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宜昌,以文“化”人来打造文化活动品牌,目前已有“三峡文化讲坛”、西陵庙会、兴山昭君艺术节、长阳民间歌舞、宜都农民读书节等150多个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全市年均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3000多场,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以文“化”人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宜昌精品艺术连续8届10件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9届14件作品获全国“群星奖”,2台大型舞台剧目获全国“文华大奖”,文艺精品获奖数量居湖北省市州第一。宜昌接连荣获中国诗歌之城、中国钢琴之城、中国“屈原诗歌奖”永久颁奖基地、中国龙舟名城等一批国家级文化品牌,拥有5个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和3个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市)。丰富的群众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注定让宜昌成为一个文化繁荣、精品叠出、魅力四射的城市。三峡明珠宜昌,将继续以文化强市为目标,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让“高雅艺术”和“乡土文化”并肩绽放,迈向世界旅游名城建设目标。
打造民间文艺传承发展品牌是一项基本建设。继续积极支持各县市区创建中国民间文艺之乡和湖北民间文艺之乡。夷陵区成功创建中国民间版画之乡、中国民间文艺长诗之乡、中国民间高跷艺术之乡和8个湖北民间艺术之乡。全宜昌设立28个民间文艺传习基地和产业基地,包括宜都正国博物馆设立中国民间文化研究基地、湖北省徐荣耀故事传习基地。夷陵区打造中国最大的袁裕校家博园,宜都市青林寺村引资20亿建设青林文化古镇,五峰县李凤英正在建设印象竹艺公司。
?。ㄋ模┟窦湮囊昭莩鲇型黄啤N幕且恢掷砟詈推橇?,是最贴近民生的关怀。8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解决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现在文化被当作一面旗帜迎风招展时,老百姓生活必定充满和谐幸福。宜昌以演出活动促创作、推精品、创品牌,成功承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中国长江钢琴音乐节、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重大文化文艺活动。世界目光聚焦宜昌,千年文化和现代技艺在此融合共生,成就了不一样的魅力,《大端午》《长江好声音》等一批文艺精品应运而生。
宜昌市各县(市区)民协多种形式开展民间文艺演出,每年在200场以上。宜都市民协艺术团团长杨培新坚持每年开展上山下乡志愿者活动。长阳民俗艺术团20多年坚持在国内境外演出,夷陵区每年开展民间文化艺术节活动,西陵区民协艺术团每年演出30多次,兴山县民协每年开展文艺大型演出活动,宜昌民协民俗艺术团成立并到国内外多次演出。
2011年来,宜昌连续举办五届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邀请马克西姆、郎朗、李云迪等国内外钢琴大师云集。举办35场高规格钢琴音乐会、20余场音乐大师讲座、3届中国音乐“小金钟”奖长江钢琴比赛及“琴动宜昌”、名家进社区等活动,吸引市民参与。柏斯音乐集团向社区赠送300多台钢琴,组织百名志愿者定期钢琴培训,体现“音乐惠民”。2013年举办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和第九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来自俄罗斯、美国等国民间艺术家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景区巡演,中外艺术家与市民大联欢。2009年来以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为内容的中国端午节年年举办。赛龙舟、游江招魂、端午诗会、洗艾水澡……特色民俗吸引数万群众投身参与,更吸引了余光中、流沙河、郑愁予等知名诗人参与。城市文化精彩纷呈,乡村文化能人辈出。宜都市杨培新“黑仔歌舞团”等有一定规模的草根文艺团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民间文艺队达3000余支,创作演出大量源自乡土、反映民族民间生活的原生态歌曲、舞蹈节目,在群众中深受欢迎,常演不衰,成为推动宜昌文化发展的“生力军”。
?。ㄎ澹┟裥菇ㄉ栌型黄?。民间文艺家协会是党领导的群众性文艺组织,民间文艺的传承和发展,是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和振兴的基础元素。宜昌民协模式的成功典型经验,受到中国民协、湖北省民协领导同志多次肯定。2018年4月中国民协指出“创建宜昌民协模式推进了民协工作全面发展,要把宜昌民协建成全国民协先进代表”。
宜昌民协创造和发展宜昌民协模式,把工作定位为12个字:正方向、抓重点、人为本、增动力。其模式的要点是建立《民协会议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即建立主席团会议制度,每年一次年会,每月一次主席办公会,主席团成员管线联县,即每人分管一个方面工作,一人联系一个县(市区)民协工作。运用行政手段,强化责任管理;借鉴新闻经验,运用精品推动工作;坚持重心下移,重点工作在基层;把责任钉在县(市区)民协主席上,让民协全盘活起来,从而构成“宜昌民协模式”全部要素。
完善和发展“宜昌民协模式”,宜昌民协坚持围绕政治节点,发挥地方优势,把全方位攻创民间文艺精品,当作重中之重来抓。其主席团成员酷爱民协工作,坚持政治方向、研究业务、团结会员、带头实干、开拓创新,创建主席义务值班制度,确保工作正常运行。主要负责人每年到各县(市区)民协工作30多次,特别是发挥民协王作栋、王志琦、彭明吉等“十老”“少数关键”作用。宜昌13个县(市区)全部建立和完善民协组织,会员由过去117人发展到1098人,还发展一批中、省级会员,搞研讨、搞活动、搞比赛、搞参赛,用民间文艺精品创作带动业务学习、文艺创作、人才培养、产业发展、致富会员。县(市区)民协向“六有”发展:有组织、有主席、有办公室、有经费、有活动、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