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文学
甘茂华 《鄂西风情录》获首届湖北文学奖(2000)
作品简介:莽莽苍苍的鄂西山水,钟灵毓秀;险峻巍峨的长江三峡,烟波浩淼。巴楚蜀与异质文化的交融整合,历来是出散文的好地方。散文集《鄂西风情录》所收入的50余篇作品不仅艺术地摹绘了浅层次的地域文化,并且在流徙、变异和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从历史、现实、哲理等层面对“鄂西风情”作了有深度的挖掘?!抖跷鞣缜槁肌芬陨⑽男问?,以精美灵动的语言状写鄂西,以鲜丽的色彩描绘了令人神往的土家人文风光,以诗人的智慧开启了巴、楚文化的新视野。该书获首届湖北文学奖、《守望吊脚楼》获第二届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
刘小平 《鄂西倒影》获首届湖北文学奖(2000)
作品简介: 诗集《鄂西倒影》,199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诗集收录诗作80余首,主要以鄂西清江土家族地区民族生活为题材,从人们习见常闻、不以为奇的平凡生活中发现崭新的诗情,捕捉浓郁的诗意,表现了自然美、民俗美、人性美,给人以意外的惊喜。正如一位诗评家所说,他的诗是“唱给自己的民族和土地的心灵之歌”。诗集在京举办了作品研讨会,受到多位诗评家好评。2000年该诗集荣获首届“湖北文学奖”。
刘小平,笔名羊角岩。土家族。中国作协会员,省文联中青年文艺人才库成员,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十一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红玉菲》等10余部,2013年,长篇小说《花彤彤的姐》获“湖北省长篇小说重点扶持计划”。现供职于宜昌市艺术研究所。
温新阶 《他乡·故乡》获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2002)
作品简介:《他乡·故乡》是温新阶的第三本散文集,2000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计20万字。该书主要反映了作者的故乡——鄂西土家族地区的风土人情,描写了清江两岸秀美的风光,展示了这一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赞美了土家人民的善良、勤劳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表现了他们渴望开放渴望富裕又不愿意摒弃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的焦灼和不安,有少数篇章则叙写了作者故乡以外的另一种生活场景,从另一个侧面反衬了故乡的美丽、宁静、单纯和相对封闭。
《他乡故乡》语言清新流畅,在叙述和描写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具有强烈的诗意美和画面感。2002年,《他乡故乡》获得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9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颁奖。
冯绪旋 《三峡小移民》获中国人口文化奖(2004)
作品简介: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三峡工程,从而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建设的壮阔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女孩王争艳一家开始了移民生活,而王争艳则在这一生活历程中成长起来?!度啃∫泼瘛芬允榛獾谋实髅枋鐾跽薜某沙だ毯图彝サ男律?,就像是一首诗一幅画,然而,透过它我们却可以看到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壮阔历史画卷。《三峡小移民》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第一部专门写小移民的文学作品,因此成为开拓性的第一犁。
冯绪旋,湖北兴山人,省作协会员。现任宜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宜昌市少年儿童文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宜昌市少年儿童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着有各类文学着作多部。曾获得中国人口文化奖、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湖北省少儿文艺金蕾奖、屈原文艺奖等。长篇报告文学《三峡小移民》2005年在日本出版。
胡世全 《革命百里洲》(与赵瑜合作)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05)
作品简介:长篇报告文学《革命百里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出版。该书讲述了湖北枝江百里洲20世纪初年到中叶50多年的历史,展示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画卷。半个世纪的革命风云变幻,贫富恩怨的惊涛骇浪,国共斗争的腥风血雨,以及民众赖以生存的民俗风情,都写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
作者坚守民间立场,写人性人道,探问长江农人的命运;评地亩地权,重温乡村土地悲歌。对于长久困扰中国的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作者从历史的困境中寻找真谛,对当代中国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该书被出版界誉为“珍稀的世纪长篇”,“泡沫书海中一块粗砺的真金”。在读书界也引起了强烈反响,北大读书会将此书列为当年最值得一读的十本书之一。 (作者介绍见“名人堂·作家”)
阎刚 《村上的将军》获第四届湖北文学奖提名奖(2009)
作品简介:《村上的将军》(《清明》2006年1期)是跨越一个国军退役将军整个人生的一部中篇小说。退役将军没经历内战即回到了家乡,他渊博的知识和走南闯北的军旅人生受到了家乡河口百姓的敬仰。尤其是他浴血奋战的抗日故事,让村里的人为之激动,引以为豪。然而,他与自己的初恋情人却总是不能如愿初衷,而真正始作俑者竟然是他们不曾相认的亲生儿子。将军为了儿子的前程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偿还所欠的孽债。作家在这部作品中对那段荒唐的历史从人性的角度进行了有力的揭示。同时也对生存在那段历史中的人们倾注了极大的同情。
阎刚,男,汉族。湖北省作家协会文学院签约作家。宜昌市第二、三、四届文联委员会委员。现任宜昌市作协副主席、西陵区文联主席。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当代》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计100万字。中篇小说集《村上的将军》荣获湖北省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奖和宜昌市第四届屈原文艺创作奖。中篇小说《村上的将军》获第四届湖北文学奖提名奖。
王玲儿 《梦想启示录——宜都十年纪实》获湖北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2009)
作品简介:通过作者大量深入采访,全景式地反映了湖北宜都市十余年来艰难创业的光辉历程;通过一个个梦想如何变成现实的故事,描绘了这座城市的人们求变、求新、求发展的风雨历程。不仅是对改革开放30周年所取得成就的一次探索和回顾,也成功解码了作为中小城市代表的宜都,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所创造出来的独特的“宜都模式”和“宜都经验”。
王玲儿,女,湖北宜都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鲁迅文学院第十四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宜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宜昌市女作家协会主席。已发表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近百万字。出版散文集《给自己的情书》、长篇非虚构作品《龙船调——关于一首歌的非虚构记忆》等。剧本《我的教师生涯》拍摄成电影,电影剧本《巴人》正由相关机构投入拍摄。长篇报告文学《梦想启示录——宜都十年纪实》获湖北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
朱朝敏 《起于乔木》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2010)
作品简介:《起于乔木》以家乡树木为主要内容,写故土家园,写楚地风情民俗,也写出一块特殊地域的人间烟火和精神脉相,是作者心灵泉流的流淌。整篇文章13000字,从心灵发祥,融会贯通荆楚大地厚重的精神养料,展现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现实生活、精神梦想,作者用笔简洁优雅又大气恢弘,赋予文字光洁和质感,赋予当下散文缺乏的艺术张力。
朱朝敏,女。湖北枝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文学院第9届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学员,写作小说和散文。若干文字发表于多家文学期刊。出版散文集《她们》、《涉江》、《开败时间的花朵》计3部。作品荣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湖北省首届网络小说大赛短篇小说一等奖和《人民文学》杂志社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百年征文三等奖。个人荣获湖北省第八届屈原文艺人才奖。
郭 寒 《逝水无声》获第八届湖北产(行)业文艺楚天文学作品一等奖(2011)
作品简介:《逝水无声》2008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18.5万字,分为青葱无影、清江无形、行者无疆、大地无言、生命无痕5个板块。评论说,“这本书与其说是散文集,不如说是一个男人的成长史。故而不媚俗,不矫情,不呻吟,不炫耀文字技巧,优美而不耽美,素净而不洁癖。捧读在手,你会看到一棵树成长的历史,会重温一盏香茗冲泡的艰辛,会欣然一个陶品焙烧的流程。”(《中国电力报》2009年12月29日《一个人的河流》)。
郭寒,生于1967年,湖北浠水人。1989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为清江企业文学领军人物,先后主持创办了在电力行业有较大影响的刊物《清江文汇》,策划并执行主编我国第一本流域文化画册《文化清江》。主要作品有报告文学集《清江放排人》、散文集《目击清江》等。现任宜昌市作协副主席。
章晓明 《我们到红旗厂看王二盛》获楚天文艺奖(2011)
作品简介:小说描写上个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主人公王二盛正直、善良,但无论哪个年代,他都是失落者和牺牲者,穷其一生也走不出“得到——付出,一一失去”的怪圈。种种离奇故事,通过时空交错的方式,向读者逼真地展示了生存的苦难性和多样性。小说揭露了在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年代,人性被极端扭曲的状态,在貌似平静的叙述里表达了一种悲愤和哀伤之情。《我们到红旗厂看王二盛》的突破在于探索善良的极限:在一场接一场的悲剧中,思想单纯的王二盛展示出爱的能力,感恩的能力,自我牺牲的能力。这些人类永恒闪光的品质成为小说折服人心的有力武器。
章晓明,笔名宋离人,1969年生,湖北宜昌人,1987年开始业余创作。曾于《读者》、《花城》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作品。散文《母亲的胸衣》入选《读者,十年精选》丛书。2008年长篇小说《我们到红旗厂看王二盛》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并获第八届湖北产(行)业楚天文艺奖一等奖。
1954 ——
《台湾,我的故乡》(诗歌4首·郑文蔚)
载《文艺报》,系宜昌首次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的诗歌作品。
1958 ——
《我是一个装卸工》(诗歌·黄声孝)
载《湖北日报》,系宜昌首次在省报刊发表的诗歌作品。
1962 ——
《站起来了的长江主人》(长篇叙事诗·黄声孝)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共18章1800余行。后再版,累计发行五万余册。
1978 ——
《“苕”队长纪事》(短篇小说·秦廷申)
载《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
《女民警与皮大王》(短篇小说·杜培?。?/p>
获1980年全国法制文学奖。
1979 ——
《长江三部曲》(长篇小说·鄢国培)
由《漩流》、《巴山月》、《沧海浮云》三部组成(1979-1986),共约160万字。
1980 ——
《也谈“交学费”》(杂文·高峡)
原载《光明日报》,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杂文集》。
1981 ——
《大坝剪影》(散文·张泽勇)
原载《中国青年报》,获该报征文二等奖。
《车辙》(散文·吴绪久)
原载《年青人》,入选《中学生语文读本》(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2 ——
《Fe耳锅》(短篇小说·殷小英)
原载《青年作家》,后被四川电视台改编同名电视剧,获“飞天奖”。
1984 ——
《同船过渡》(短篇小说·映泉)
获第七屈“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雪人》(短篇小说·胡世全)
原载《中国青年报》,获全国小小说大赛二等奖。
1985 ——
《桃花湾的娘们儿》(长篇小说·映泉)
获《中篇小说选刊》年度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五届湖北省政府奖。
1986 ——
《老鼠》(短篇小说·黄灿)
原载《作家》,获中国现代派小说奖。
《“他是他,我是我”》(杂文·扬子)
原载《长江日报》,获湖北首届杂文征文一等奖。
1987 ——
《百年风流》(长篇小说·映泉)
获湖北首届“屈原文艺创作奖”。被改为同名电影全国上映。
《一座富有魅力的水塔》(散文·陈宏灿 张道清)
原载《当代企业家》,获首届《人民文学》“银杉奖”。
《雄言鹰展翅》(散文·文振效 肖康)
原载《宜昌日报》,获全国报纸副刊二等奖。
1988 ——
《可悲的自我原谅》(杂文·扬子)
原载《团结报》,获首都17家报刊杂文征文三等奖。
《两声啼哭》(诗歌·肖筱)
原载《大西南文学》,获全国少数民族诗歌一等奖。
《森林边缘的黑洞》(短篇小说·张永久)
获“南方9省绿色文学征文”二等奖。
1989 ——
《大坝锁蛟龙》(散文·赵红继)
原载《解放军报》,入选《高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两条腿、三条腿、四条腿》(短篇小说·余重庆)
原载《当代作家》,当年获全国小小说大赛二等奖。
1990 ——
《白风筝》(中篇小说·蒋杏)
原载《萌芽》,《中国文学》分别以英、法译文转载。
《一个父亲的独白》(组诗·姚永标)
原载《诗刊》,入选《湖北新时期文学大系》。
1991 ——
《在古老的河边》(组诗·姚永标)
原载《萌芽》,获该刊萌芽文学奖,后入选《湖北新时期文学大系》。
1993 ——
《湘西,我的梦》(散文集·李华章)
获“中国旅游散文作品集(1989—1994)一等奖”。
《人比黄花瘦》(短篇小说·李继尧)
获中国小说年会奖。
《葡萄架下的女人》(短篇小说·吕志清)
载《新生界》,并获该刊年度优秀小说三等奖。
1994 ——
《一个老师的独白》(长诗·徐原)
原载《诗刊》,入选《湖北新时期文学大系》。
《魂系中堡岛》(散文·韩永强)
原载《湖北日报》,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二等奖。
1996 ——
《家住三峡》(散文·韩永强)
原载《文艺报》,获全国报纸副刊二等奖。
1997 ——
《面对下世纪的散文》(评论·陈胜乐)
原载《当代文坛》,获第二届湖北文艺论文奖。
《青林寺谜语村探谜》(散文·杨兆武)
原载《人民日报》,获该报副刊作品铜奖。
《“有偿不闻”,可乎?》(杂文·高峡)
原载《中国记者》,获该刊征文一等奖。
《移民车队》(诗歌·徐原)
原载《诗刊》,获该刊第三届新田园诗歌大赛三等奖。
1998 ——
《虔诚的造型》(散文·李华章)
获全国首届吴伯箫散文大奖赛三等奖。
《我的老师》(散文·张泽勇)
原载《文艺报》,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优秀奖。
《鄂西风情录》(散文集·甘茂华)
获首届“湖北文学奖”。
1999 ——
《这两座政治名山》(杂文·张勇)
原载《今晚报》,入选《中国百年杂文精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走进夏天》(长篇小说·蒋杏)
获2001年第五届湖北“屈原文艺创作奖”提名奖、第二届“湖北文学奖”提名奖。
《子虚村纪事》(小说集·王永红)
获首届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提名奖。
2000 ——
《鄂西倒影》(诗集·刘小平)
获首届“湖北文学奖”、首届“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荣誉奖。
《放歌坛子岭》(散文·杨尚聘)
原载《人民日报》,获中国报协年度周末好作品一等奖。
《叔叔,等我长大嫁给你》(中篇小说·彭善良)
原载《今古传奇》,后改编电影《缘来是爱》全国上映。
《他乡·故乡》(散文集·温新阶)
2002年获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骏马奖”。
2002 ——
《刁民李梦醒的家庭隐私》(中篇小说·杜鸿)
原载《芳草》,2002年获该刊芳草文学奖。
《高峡出平湖》湖北少儿出版社(科普图书·李华章)
获第四届“湖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二等奖。
《贪官亲自干什么?》(杂文·王应献)
原载《宜昌日报》,获全国报纸副刊铜奖。
2003 ——
《南京在哪里》(中篇小说·吕志清)
2003年获“上海第六届中篇小说三等奖”、2004年获第二届“湖北文学奖”。
2004 ——
《革命百里洲》(长篇报告文学·赵瑜 胡世全)
获第二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三峡小移民》(长篇报告文学·冯绪旋)
2004年获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银奖、2006年获首届“湖北少儿文艺金蕾奖”二等奖。后译成日文在日本刊物《世界的小孩子》连载。
2005 ——
《英雄无壮举》(长篇小说·陈孝荣)
获第二届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学奖。
《守望吊脚楼》(散文集·甘茂华)
获湖北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奖。
《日出江花红似火》(报告文学·杜培?。?/p>
原载《三峡文学》,获全国报告文学一等奖。
《像天一样高》(长篇小说·姚鄂梅)
在《当代》第4期首发,《长篇小说选刊》第3期转载,同年出版单行本。
《蜥蜴的尾巴》(短篇小说·马艳)
原载《小小说》,同年获全国小小说大赛三等奖。
2006 ——
《暗香》(诗文集·徐述红)
获第三届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提名奖。
《锁住链子崖》(散文·张泽勇)
原载《人民日报》,获该报征文二等奖。
《村上的将军》(中篇小说集·阎刚)
获湖北省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奖。
《新闰土的读问题》(杂文·王应献)
原载《三峡日报》,获全国报纸副刊二等奖。
2007 ——
《袁世凯家族》(长篇传记文学·张永久)
宜昌首部显赫家族文化史,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与柳如是相遇》(散文·冯汉斌)
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一等奖。
2008 ——
《巴土文化丛书》第二辑(丛书类·王新祝 马尚云主编)
获湖北省政府图书奖。
《瞎子》(短篇小说·谭岩)
获第三届《北京文学》奖。
2009 ——
《思想解放运动救了我》(报告文学·冯汉斌)
获湖北省副刊作品年赛金奖、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二等奖。
《走进山楂树之恋》(电视纪录片·杜鸿 童江南)
获“改革开放30年赞礼优秀纪录片(专题片、宣传片)评选活动”金奖。
《汪洋庄》(散文集·陈哈林)
获“首届中华之魂优秀文学作品”一等奖。
《梦想启示录——宜都十年纪实》(长篇报告文学·王玲儿)
获湖北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乡村影像》(散文集·温新阶)
获第七届湖北省“屈原文艺奖”文学优秀奖。
《宁胡阏氏王昭君》(大型历史文学剧·殷小英)
获湖北省文学剧本三等奖。
2010 ——
《起于乔木》(散文·朱朝敏)
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
《泰雅魂》(长篇小说·彭善良)
获北京文联主办的全国首届网络小说大赛二等奖。
《游仙记》(小说·余娅琴)
获中国科幻小说最高奖银河奖。
《杖筒而哭》(散文·李华章)
获第二届“漂母杯”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赛三等奖。
《隔代情深似海》(散文·张天一)
获第五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散文类二等奖。
《月照娘娘山》(短篇小说·李星亮)
获第五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小说类二等奖。
《为老朋友干杯》(散文·林文楷)
获中国散文学会授予的“中国当代散文奖”。
2011 ——
《刁民李梦醒的家庭隐私》(中篇小说·杜鸿)
获《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
《神女峰,永远美丽》(散文·李华章)
获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金奖。
《台儿庄,水与火的交融》(散文·冯汉斌)
中国百名文化记者台儿庄采风征文评奖一等奖
《开败时间的花朵》(散文·朱朝敏)
获《人民文学》纪念武昌起义100周年征文三等奖。
《西行散记》(散文·张天一)
获《散文选刊》二等奖。
《剩女奋斗记》(长篇小说·粟小园)
获第七届新浪原创文学大赛优胜奖。
《重访韶山冲》(散文·李华章)
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
《我们到红旗厂去看王二盛》(长篇小说·宋离人)
获第八届湖北产(行)业文艺楚天奖一等奖
《逝水无声》(散文集·郭寒)
获第八届湖北产(行)业文艺楚天奖一等奖
《巴山旧事》(长篇小说·曹宗国)
获第二界“长江杯网络小说大赛”一等奖、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 ——
《乡村影像》(散文集·温新阶)
中国教育学会和当代文学研究会授予“十佳教师作家”。
《“反对”与反“对”》(杂文·符号)
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2013 ——
《雾中,九月天》(小学作文·李焱杰)
获第14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特等奖。
《小车晃悠悠》(小学作文·王思源)
获第14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特等奖。
《山乡新韵》(新故事组合·徐荣耀)
获全国新故事创作大赛征文银奖。
《异?!贰ⅰ兑旌?》(长篇科幻小说·蛇从革)
两作品入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
《宜昌鬼事2》(长篇科幻小说·蛇从革)
入围天涯社区“2013年网络十大作者(作品)”。
《明宫闹鬼·揭秘明代宫廷秘史》、《三峡人家之岔道》(网络小说·皇帝不称朕)
入围天涯社区“2013年网络十大作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