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文艺成果展·戏剧类
京剧《茶山七仙女》奉调进京演出(1957)
1959年,宜昌市京剧团赴五峰体验生活,以五峰茶山林场茶农的生活为素材,组成编创组,集体创作了现代京剧《茶山七仙女》,同年7月7日,该剧赴省参加全省优秀剧目汇演。专家们称赞《茶》剧的创作演出是“小剧团,大革命”。
《茶》剧与《洪湖赤卫队》、《亲人》并列为湖北省的三朵红花?!恫琛肪绮唤龇畹魑笔〉诙斓炒嶙飨桌裱莩觯褂?963年6月,被文化部调入北京为周恩来、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专家、观众汇报演出。国家主席董必武接见了《茶》剧主要演职人员,高度赞扬该剧,还当场题词:“观宜昌市京剧团 茶山七仙女,旧瓶装新酒,装试已成功。酒赋新醇味,瓶存旧古风。茶山七仙女,京剧万花筒。歌颂大跃进,登场博采红。”
主要参演人员——
编剧:靳万春、常啸波、陈沫潮(易永一执笔)、张信祥。导演:张信祥。音乐、唱腔设计:徐鹏飞、郭万才。舞台美术设计:金果夫、杨孝华。演员:靳万春、琴丽芳、赵畹华、姚凤石、谢丽娟等。
大型土家族婚俗系列舞剧《土里巴人》获第五届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5)
由宜昌市歌舞剧团创演的大型土家族婚俗系列舞剧《土里巴人》以凤妹和虎哥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艺术地展示了古拙奇异的土家婚俗,传承着丰厚的巴人遗风。全剧共分八章:《摸灰》、《骂媒》、《织锦》、《背山》、《哭嫁》、《甩筷》、《穿鞋》、《抢床》。
该剧于1993年11月开排,1994年4月29日首演。1994年8月28日赴甘肃省兰州市参加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同年10月应国家文化部邀请参加国庆45周年展演。199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骂媒》、《摸灰》片段。1996年6月赴香港参加“香港神州艺术节”,并到全国各大城市演出300余场,场场爆满,获得中央、省市领导、专家评委和观众们的高度评价,被当年国家舞蹈界赞誉为“舞魂”。
该剧1994年12月获湖北省第三届音乐舞蹈新人新作比赛演出特等奖;1995年3月获文化部第五届文华大奖;1995年5月获湖北省翔麟艺术奖励基金优秀作品奖;1995年10月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6年5月获文化部颁发的获文华奖的剧目演出超百场的奖励;1999年12月获宜昌市第二届屈原文艺创作特别奖。
《土里巴人》参加1996年香港(英)第三届神州艺术节展演海报
主要参演人员——
总编导:门文元。编剧:陈洪。作曲:赵方。编导:张小蕊、谢克、魏伶、李卫星。舞美设计:郑君、董振刚、吴力。声乐指导:周友金。领唱:周友金、余凤兰、蓝东、范卫华、赵梦弦。领衔主演:陈冬、戴丽。主要演员:郭昌宜、陈伶艳、魏伶、李卫星、邓交军、胡承志、周燕云。
大型民族风情音画《楚水巴山》获第十二届文华大奖特别奖(2007)
大型民族风情音画《楚水巴山》由序《巴虎楚凤》,上篇《神农木鼓》、《沮漳陶影》、《利牙火塘》、《巴山夜话》;下篇《千秋简魂》、《落雁归梦》、《钟鸣云天》;尾声《虎凤合鸣》组成。
巍峨连绵的群山,茂盛张扬的古藤,蜿蜒潺潺的溪水,清脆悦耳的鸟声。巨大的虎纽凤飞钟敲响,“白虎”、“金凤”,翻滚飘飞,天空五彩斑斓生机盎然。神农木鼓,粗犷豪放;沮漳陶影,悠远妩媚;利牙火塘,神圣温馨;巴山夜话,浪漫神秘;千秋简魂,厚重深邃;香溪桃花,美妙亮丽;西塞烽火,雄浑威武;钟鸣云天,恢弘华彩。巴与楚的融合、“虎”与“凤”的交融,大地震撼,辉煌灿烂。三峡是巴文化的发祥地,三峡是楚文化的摇篮。神奇的山水,厚重的文化,生命的赞礼,灵魂的涅盘。当人们踏进这方热土,那“虎”的雄风,“凤”的神韵会扑面而来,让你步入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该剧2006年10月获全国歌舞杂技主题晚会优秀剧目一等奖;2007年11月获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化大奖特别奖;2007年11月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观众最喜爱剧目奖”;2007年12月获湖北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等奖;2008年2月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06-2007年度)“精品提名剧目”。
《楚水巴山》剧照
主要参演人员——
出品人:冯万林。艺术指导:门文元。总编导:刘震。作曲:王原平。编剧:蓝东。歌词:雷子明。舞美总设计:李智良。舞美设计:郑君。编导:李发友、魏伶、官美华。总编导助理:范红。演唱:胡承忠、徐千惠、沈欣、梁译元。领衔主演:刘震。主要演员:杨也、张丝蕊、李万华、崔睿、张鹤、钟艳、张珅、董华兴、向东。
大型民族歌舞《巴土恋歌》荣获湖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大奖(2011)
“宇宙之中,最辽阔的是星空。星空之下,最雄伟的是大自然。在大自然里,有一条河流叫清江,有一个民族叫土家族。他们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交汇出一曲天长地久的巴土恋歌……”
该剧以歌舞为主,包括梦里清江、生命之舞、巴土天堂三个篇章,共13个节目,立体再现了土家民族生存、繁衍所独有的文化气质,将民族风俗、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相结合。
主要参演人员——
总导演:魏伶。音乐总监:方石。文学统筹:周立荣。
舞美设计:郑君、费晓霜。服装设计:周熔。
大型无场次纪实舞台剧《土家妈妈—罗长姐》荣获湖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大奖(2011)
这是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九门村。一九六八年,土家妇女罗长姐把她未满十八岁的儿子祁才政送到部队,祁才政很快就成为一个政治合格、军事过硬并多次立功受奖的优秀士兵。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祁才政勇对危难,身负重伤,尽管部队全力救治,但祁才政还是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为了不给部队增添负担,为了军人的荣誉,在罗长姐的一再要求下,祁才政被母亲接回家中。从此,这里就有了一座特殊的军营,一个用母爱叙述的故事。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歌舞剧团根据这一真实感人的故事,邀请县内外知名专家组成阵容强大的创作班子,投资200多万元,历时4个月,于2010年底,完成了大型无场次纪实舞台剧《土家妈妈—罗长姐》的创作、排练。并于2011年1月首演。该剧在2011年首届湖北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夺得大奖。
主要参演人员——
总导演:蓝东。编剧:蓝东、方一方。导演:尹波、雷雄。舞美设计:郑君。作曲:张春林、周友金。音乐制作:张渠。服装设计:张涵。主要演员:向红英、胡冰、杨丽、张盛亚、王静、雷雄、向宏军等。
《三峡,我的家乡》获第一届湖北艺术节暨第十届楚天文华优秀剧目奖(2012)
三峡的纤夫,世世代代在激流险滩中拼搏;三峡的山民,年年岁岁在高山峻岭上攀登。是家中女人的火篓,点亮了三峡男人心中的太阳。千辛万苦,化成了石破天惊的呐喊。
三峡的月亮,像女人一样柔美;三峡的女人,像月光一样亮丽。那丝竹弹唱的悠情,那摘桔采茶的倩影,融汇成三峡永恒的魅力;那棵象征爱情的山楂树,伫立在高山牧场百里荒。清风拂动,山楂树唱着纯真的恋歌;稻花酿成的浓烈,绿茶飘荡的清香……都引得男人们情绕魂牵。三峡的女人多情,挖黄姜看郎,绣花鞋盼郎……三峡的女人多梦,山歌、花鼓、莲湘舞,都是三峡女人的美梦。三峡,峭壁上镌刻着太深的传奇和记忆,江涛中流淌着太多的悲怆和神往。如今,三峡大坝的雄姿,高峡平湖的碧波,又铺开了四百里峡江的新画廊。长江三峡,我们永远的家乡。
该剧时长70分钟,由“太阳挂在这个地方”、“月亮歇在这个地方”、“男人想着这个地方”、“女人梦着这个地方”四个篇章以及开篇、尾声共六个部分组成,参与演职人员达90人。
主要参演人员——
导演:唐静平。编舞:兰天文。音乐设计:王原平。文学创作:黄念清、唐静平、李西学、黄世堂、徐军、丁敏。舞美设计:田少鹏、曹春丽。辅导:何强、薛峰、吴萍、刘珍、周莉珺、童俊峰。
主要剧目及获奖作品
1971 ——
《换种》 (话剧)
获省专业剧团戏剧创作优秀奖。编剧:段德新。宜昌地区歌舞剧团演出。
1974 ——
永远的战旗》 (话剧) 获省专业剧团戏剧创作优秀奖。编剧: 段德新。作曲:向家驹。导演:王正垠。宜昌地区歌舞剧团演出。
1977 ——
《打新柜》 (山歌剧)
获省业余文艺汇演创作、演出一等奖, 《湖北日报》、 《湖北文艺》等相继发表。编剧、导演:鲍传华。宜昌地区代表队演出。
1978 ——
《评茶》 (山歌剧)
获省一等奖。编剧:肖克斌。作曲:胡德生、覃正东。五峰县歌舞团演出。
1979 ——
《商洛山》 (京剧) 省创作节目汇演三等奖。宜昌市京剧团演出。
《赶歌会》 (山歌剧)
获省业余文艺汇演优秀奖、 省电台播放。编剧: 鲍传华;宜昌市商业艺术团演出。《血橙》 (歌剧)
获省专业剧团戏剧创作三等奖。编剧:王荣根。曲:陈仲岳。地区歌舞剧演出。
1980 ——
《瓜园会》 (远安花鼓)
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全本录音播放。改编:胡昌孝,远安花鼓戏剧团演出。
1982 ——
《神鱼》 (歌舞剧) 获省专业剧团创作剧目调演创作二等奖。编剧:王健强 (执笔)。作曲:付承旭。秭归县歌舞团演出。
1983 ——
《吕布之死》 (京剧)
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专场汇报演出。编剧: 张钟祥。宜昌市京剧团演出。
《俩亲家》 (剧本) 《中国农民报》 发表。编剧:李督修。宜都市地方志办选送。
1984 ——
《吉人天相》 (远安花鼓) 参加湖北省戏曲创作会议获演出二等奖。编剧:张映泉。作曲:杨卫民。远安花鼓戏剧团演出。
《夷陵之战》 (京剧)
湖北省首届戏剧节展演鼓励奖。编剧:张钟祥、饶锡万。宜昌市京剧团演出。
1985 ——
《渔塘湾》 (楚剧) 湖北省“戏剧节”获舞美奖。作曲:陈立伯。宜都县楚剧团演出。
1986 ——
《休止符大哥》 (儿童剧)载 《长江戏剧》 。编剧:鲍传华。当阳县文化馆选送。
1988 ——
《招魂》 (歌舞剧) 获省电视大奖赛一等奖。作词:王健强。作曲:付承旭。编导:蔡正清。秭归县归州业余剧团演出。
1991 ——
《蚜虫现形记》 (少儿戏曲)
中央电视台播放,获二等奖。编剧:刘明春。长阳县文化馆选送。
1992 ——
《Fe 耳锅》 (戏剧电视剧)
全国第七届戏剧电视剧大奖赛优秀奖。编剧: 殷小英。宜昌市京剧团演出。
《红鞋》 (音乐剧) 获全省戏剧剧种汇演演出奖。编剧:陈斌善。作曲: 方石。导演:何明。当阳市歌舞剧团演出。
《走出地平线》 (话剧) 获全省戏剧剧种汇演演出奖、创作二等奖。编剧: 殷小英。导演:孙剑雄、马纯然。宜昌歌舞团演出。
1993 ——
《笨牛哥应考》 (少儿戏曲)
载《剧本》杂志获二等奖。编剧:刘明春。长阳县文化馆选送。
《绝密·03 东下夷陵》 (电视连续剧)
获省党教优秀电视剧本奖。编剧: 殷小英。宜昌市艺术研究所选送。
1995 ——
《神女瑶姬》 (大型历史神话剧) 获省第二届剧本奖 (此奖项三年一届) 。编剧:殷小英。宜昌市艺术研究所选送。
1998 ——
《魂兮归来》 (大型历史剧)
获省第三届新剧本奖。编剧:殷小英。宜昌市艺术研究所选送。
1999 ——
《明月几时有》 (话剧小品)
获省第四届小品展演剧本奖。编剧: 殷小英。宜昌市艺术研究所选送。
《虎王山下的故事》 (少儿戏曲)
获省第四届少儿戏曲展演优秀创作奖。编剧: 刘明春。长阳县文化馆选送。
2000 ——
《天生胆小》 (独幕话剧)
获中国曹禺戏剧奖·小戏三等奖。编剧:殷小英。宜昌市艺术研究所选送。
2001 ——
《晚饭》 (剧本) 获省新剧本奖。编剧:肖国松。长阳县文化馆选送。
2003 ——
《茅麓山》 (京剧) 参演省第七届戏剧新人新作比赛。编剧: 殷小英。导演: 郭万昌。作曲: 郭友谊等。宜昌市京剧团演出。
2004 ——
《西北望长安》 (大型历史剧)
获省第五届新剧本奖。 编剧: 殷小英。 宜昌市艺术研究所选送。
2011 ——
大型民族歌舞《巴土恋歌》荣获湖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大奖
2012 ——
《三峡,我的家乡》获第一届湖北艺术节暨第十届楚天文华优秀剧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