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7日,省作协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学进校园暨第十五期东湖青年评论家沙龙活动在三峡大学举行。著名作家、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还做客三峡大讲堂,为师生们作了题为《用自己的声音和世界对话》的文学讲座。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文坤斗,党组成员、副主席耿瑞华,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市作协主席周立荣,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许雯和杨延俊参加相关活动。
▲ 第十五期东湖青年评论家沙龙活动会场
26日下午,由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办,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宜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第十五期“东湖青年评论家沙龙”在三峡大学文科楼召开。第二届签约评论家,特邀作家、评论家,《长江丛刊》评论版,宜昌市文联、市作协,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三峡大学文传学院的代表约四十人参加活动。沙龙活动由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耿瑞华主持。
▲ 三峡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敏昌致辞
▲ 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文坤斗致辞
本次沙龙以“新时代文学的筋骨”为主题,三峡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敏昌,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吴卫华、宜昌文学艺术院院长陈刚分别致辞,对本次沙龙致以美好的祝愿。
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文坤斗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代文艺工作的要求,强调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把“国之大者”用文学形式表现出来。
主持人刘波教授提出“新时代文学的筋骨是什么”的问题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与会批评家和作家从新时代文学的筋骨到底是什么,从写作主体的筋骨和文学作品的筋骨两大方面,以及作家们如何创作出有筋骨的文学作品,怎样塑造有筋骨有温度的人物形象,给读者以思想启迪和精神引领等纷纷发言,针对当代批评家集体失语带来的批评困境,当代作家应当肩负时代使命等话题进行交流和探讨。沙龙最后,省作协主席李修文强调新时代文学应当重视“新时代”这个前辍,为“国之大者”作出文学贡献。
本次沙龙既有对新时代文学的精准剖析,也有对筋骨问题学术源流的路径探讨,更有从创作实践入手的个人表达,集中展现了湖北青年作家、批评家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意识。
▲ 第十五期东湖青年评论家沙龙活动合影
10月27日上午,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在三峡大学电视演播厅作了题为《用自己的声音和世界对话》的专题讲座,学院教师代表,本科、硕士各专业学生代表百余人参与了讲座。讲座由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吴卫华主持。
省作协主席李修文在三峡大学作题为《用自己的声音和世界对话》的专题讲座
李修文从自己的成长和创作经历入手,诉说自己想要发声的缘由及可能。紧接着,他还自然过渡到其近十年“浪迹山河”的生活及工作经历,详细介绍了搜集各种声音的准备与沉淀,和因各种原因想发声而不得的无奈与苦闷。他通过一首首经典的古诗,带领大家跨越历史的茫茫长河,与杜甫、苏东坡、白居易等伟大诗人对话,感受诗词名句凝练的情怀。他表示自己的文学启蒙是戏曲(如儿时常听的豫剧),也不断从杜甫、韦应物等古典诗人的作品中借鉴美学经验,并以此来观照我们的时代。他认为,面对一个新的时代带来的震撼与困惑,我们的抒情传统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要捍卫一种纯正的文学生活。在西方潮流滚滚来袭之时,我们应该去追寻中国人自己的声音。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李修文还就阅读经典、模仿经典、如何进行文学创作等问题进行了分享交流。
文传学院刘月新教授从专业角度分享了自己听完讲座后的感想。他认为,李修文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写作经验给大家讲述了当代中国的文学写作,让大家体验中国、思考中国,从而书写中国,传达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声音。
三峡大学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王雨欣同学兴奋地说:“之前在刘波老师的指导下,我以李修文老师的《诗来见我》撰写了学年论文。当时还在纠结于他的文体似乎不是纯粹的散文,现在听了讲座之后我恍然大悟,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传达出自己想表达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