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群山是五峰人,曾担任过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联秘书长。好久就收了他的资料来,一直没有编发。现在放“佳作欣赏”专栏也并不准确,但作为一个县里的作者能有下面介绍的这许多成果实属不易。他写小说,也写诗歌,均已出版专集;他写散文、写通讯,林林总总上千篇,逾百篇在全国各地获奖;他还写论文,当然是关于文学方面的,他大胆提出“诗散文”和“诗小说”应成为一种独立的新型文学体裁。妥否可争,唯思为贵,故一并推之?!?img alt="" src="http://img.yichang.gov.cn/upload2017/2019/0130/20190130014035637.jpg" />
小小说《假戏真演》获“东丽杯”全国梁斌小说奖小小说类一等奖第一名(2014年)。图为作者在颁奖会现场
谢群山,笔名群山。土家族,湖北省作协会员,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联原副秘书长,现为县史志办干部。著有长篇小说《我们一起长大》、诗集《背篓中的歌声》、“全球首部诗散文作品集”《行走之树》。除以上文学专著外,另在《人民日报》、《作品与争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2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等报刊台书中发表诗文、小说、理论等文学作品千余篇约200万字,并有百篇获《人民日报》散文三等奖、《光明日报》书信三等奖、人民网书评二等奖、天津市作协征诗一等奖、全国梁斌小说奖小小说类第一名等有奖征文奖120多次,其中诗散文《北京奥运 诗唱歌吟》、《澳门 澳门》、《诗意乌衣巷》等获“全球华人迎奥运”征文纪念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秀奖、“孙犁文学奖”优秀奖。
假戏真演
谢群山
张三乃某县剧团的小品演员,很机智。这天晚上,他们在县大礼堂里演出。他扮成一个肉贩子,站在舞台上,面对黑压压的观众,表演小品《卖假肉》,他手里拿一块“羊肉”,连连吆喝:“狗肉!狗肉!上好的狗肉!”
另一个演员李四正要从后台上前台去配戏,就被观众席上一个五六十岁的酒鬼抢先踉踉跄跄地跑上台,一个劲儿要看张三手里的“肉”。明白人都知道这“肉”是道具,是塑料做的,不能让酒鬼看,一看就会把戏搅黄。自然,这不是小品里的戏路。后台的剧团团长、导演等演职人员都急得要命,心都吊到了嗓子眼。张三却镇定自若,将那块“肉”提着晃过来晃过去,不让老酒鬼看清,还一边晃一边问:“带钱没有?”
老酒鬼答:“没带!”
张三说:“没带钱,看什么看?快回去!”
老酒鬼愣一愣,乖乖下台去了??扇萌司拘牡氖露姑煌?,因为让老酒鬼这么插了一杠子,按原来编好的戏路直接演下去显然是不行的。怎么办呢?这时,配戏的李四上台了,仍按原先的戏文对张三说:“买肉!买肉!我要上好的狗肉!”
张三说:“买什么肉?刚才你爹来买肉,没带钱,我把他轰走了!你莫非也是来拿我来寻开心不成?”
李四也是聪明人,顺着张三说:“你凶什么?他是他,我是我!我带钱了……”
这样,走上了原来编好的戏路。后台的演职人员都暗暗松了一口气。哪知那个老酒鬼又晃晃悠悠地跑上台去,指着李四的鼻尖,气势汹汹地说:“我这辈子只生过闺女,哪来你这个龟儿子?!”
敢情老酒鬼没有儿子,而演员李四是男性,这自然要“坏菜”了。后台的演职人员刚刚放下的心又悬起来。张三却不慌不忙地迎上去,亲热地拉住老酒鬼的手说:“大爷,对不起!刚才,我认错人了。我这里正忙哩,等我忙完了,就请您老去喝酒。您老先下去等着,啊?!”
老酒鬼听说有酒喝,很高兴,很听话地下台去了。张三和李四又走上原来编好的戏路。后台的演职人员才又放心了。观众却一直浑然不觉,都以为老酒鬼是这个小品里的一个角色,都看得津津有味。
张三在台上“挂羊头,卖狗肉”,将一个肉贩子的丑恶嘴脸表演得活灵活现。小品演完后,他后面没戏了。为了防止老酒鬼再来捣乱,他到观众席上找到那个老酒鬼,笑嘻嘻地说:“大爷,走,咱们喝酒去!”
啪!张三做梦也没有想到,老酒鬼会扬手打他一记响亮的耳光。老酒鬼边打边狠狠说:“谁和你这种人喝酒?你这个坑人的假肉贩子!”
注:该文荣获《中国文化报》等单位主办的天津市第二十三届“东丽杯”全国梁斌小说奖小小说类一等奖第一名。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文艺报》总编阎晶明(终评)点评本文:“小说以一个戏剧化场景、戏剧性情节为交叉,巧妙地将一出戏剧表演转化成生活实情的演绎,结尾的突然逆转更加强化了这一用意。体现了作者对小小说艺术特点的熟稔。”谢群山受邀参加颁奖会,他是本次获奖者中唯一的土家族,且为湖北省4名获奖作者中唯一的一等奖获得者,并代表小小说获奖作者发表获奖感言。
长篇少儿小说《我们一起长大》、诗散文作品集《行走之树》、诗集《背篓中的歌声》封面 (田安利/摄)
《我们一起长大》被浩然文学馆永久收藏
《我们一起长大》:2016年1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中国新实力派作家作品文库”书系之一,但独立书号,分上、下两册,计39万字。主要反映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土家族少年儿童的成长历程,由上篇《起伏的悲欢》和下篇《心灵的漩流》组成。虽然主要描写山区土家族中小学生的生活,但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农村所发生的沧桑巨变,并力图揭示“学校小社会、社会大校园”的主题,塑造向上的民族形象,呼唤坚韧的民族精神。
《行走之树》:2010年8月由大众文艺出版社作为“当代作家书系”之一隆重推出。书中定义“所谓‘诗散文’,就是在每篇诗歌与散文有机结合的文章中,包含作者自己创作的、在作品中占相当比重的一首或多首诗歌全文的文学体裁”。2014年10月,再印其修订本,增加了其间新创作的“诗散文”,使其成为一部纯粹的新文体作品集。诗散文适合写游记,因此《行走之树》一书中内容以全国各地游记为主,多是作者以其善意与智慧观看人情自然的结晶。
《背篓中的歌声》:2015年11月由类型出版社在“60首诗”系列第33辑出版。“60首诗”系列诗丛是汉语诗歌资料馆策划编辑制作,作为类型出版社(香港)类型杂志诗歌特刊印行的,该项目启动资金由美丽岛·幸福艺术基金资助,并得到著名诗人屠岸(中国大陆)、杨允达(法国)、余光中(中国台湾)、洛夫(加拿大)、非马(美国)等出任顾问。《背篓中的歌声》一书中,土家族地域的光阴与山水交错纷呈,作者坚韧朴素的人生态度、炽烈的情感、对家国天地的热爱以及对于人生百态的哲思,均通过诗的意象淋漓展现。
县图书馆收藏证书 (田安利/摄)
“诗散文”作为新文体的可能性
谢群山
论文摘要:“诗散文”是在每篇诗歌与散文有机结合的作品中,包含散文作者自己创作的、在作品中占相当比重的一首或多首诗歌全文的文学体裁(Abstract:In an article involving both poetry and prose, a ”Poem prose” is a new type of literature which contains the author’s one or more original poetry.In this new literature style,poetry always accont for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诗散文是一种独立的新型文学体裁,对当代写作乃至未来写作具有积极意义(It is an independent new literature type which has positive influence to the present and future writing)。
关键词:诗散文 新文体(Key words:Poem Prose; a New Style of Literature Form)。
近期,笔者发现,“诗散文”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是完全可能的。正因其“新”,故在下面的论述中,笔者引用自己创作的这种短篇文学作品全文说明之。
一、“诗散文”的概念、范畴、形式
1、“诗散文”的概念
什么是“诗散文”?所谓诗散文,就是在每篇诗歌与散文有机结合的作品中,包含散文作者自己创作的、在作品中占相当比重的一首或多首诗歌全文的文学体裁。如下面所录《自由美好忆昭君》:
童稚时,我从简略的教科书上知道了“昭君出塞”的粗浅故事,对王昭君的“和亲”际遇充满了同情。
稍长,我读到了唐代“诗圣”杜甫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这句诗跨越2000年的时空,将我的名字“群山”与昭君的官名“明妃”无端地联系在一起,使我对她有了莫名的亲切感。
1995年,我从野史中读到,宫庭画家毛延寿因索贿不成,故意丑化王昭君,以致汉元帝没有发现她的美丽。于是,我心底汩汩流淌出一首题为《昭君》的诗:
唯利是图的丑笔
怎能画出美、善、真
怎能画出你——
三峡的女儿王昭君
怎能画出
你山一样坚韧的风骨
香溪一样清澈的情感
可是 你温软的纤纤素手
终究拗不过王杖的坚硬
于是 你的个体生命意识
被无情的皇权碾为齑粉
先是被打入冷宫 然后
被送往朔风横行的漠漠荒原
你走了 却留给祖国人民
满天安宁的云烟和鸽群
千百年来 你成为
民族之间和平友好的女神
公正的历史 终于
以时间这支巨笔 画出你
最美的容颜
最涩的脚印 和
最高的精神
可是,2002年夏末我有幸顺路去游览了昭君故地——曾经的“宝坪”、后来的“昭君村”,不久又读到了宜昌日报社老社长林永仁先生的大著《昭君和亲源流考》,才知我以前对昭君的感受与细致的史实有出入——她不是悲悲切切“出塞”的,而是欢欢喜喜“和亲”的:
昭君在宝坪长到16岁时,作为“良家子”被选入皇宫。然而,5年过去了,她的丈夫皇帝竟然没有和她亲近过。元帝后宫有佳丽二三千人,象昭君这样境况的美人占大多数,她们进宫后在一段时间内未被皇帝“召幸”,就没有什么想法了,因为宫里锦衣玉食,不须风吹日晒,很安逸,认命罢了。而昭君不这样想,她是三峡来的“野丫头”,她在宝坪“野惯了”——
宝坪有王昭君曾经常常浣衣的“四季花果,香溢一河”的香溪,有她常常汲取清甜地下水的楠木井,有她一唱山歌就有回声的王字崖。我去时,风和日丽;在香溪河这边的公路上,望向昭君村的第一眼,就让我大吃一惊——在蓝天白云下,在金色的阳光中,连绵葱茏的小丘陵竟象一个个亮闪闪的别致蒙古包;我立刻悟到,这里与昭君后来的“婆家”大草原最大的共同处在于,都充满清新自由的空气。
出生宝坪的王昭君宁愿在野外搏击风沙,也不愿被死气沉沉的宫庭温柔地囚禁,她不想做笼中的金丝鸟,她要做翔游蓝天的雄鹰!恰在此时,塞北匈奴的领袖呼韩邪单于愿与大汉停息战火,愿向大汉俯首称臣,愿做大汉的女婿,就来到中原,请求元帝嫁给他几个汉族美女。这是事关“和亲策”的大事,消息传得快;昭君闻讯,立即感到这是她脱束缚、求解放、得自由的机会,于是主动向上级要求去匈奴“和亲”,并很快得到批准,就高高兴兴嫁到大草原去了。
在昭君之前,曾有四五个皇室刘氏宗亲作为“公主”去匈奴和亲,均嫌塞外比中原生活清苦而哭哭啼啼,惹得“婆家人”不高兴;他们觉得受到汉族人的歧视,有被侮辱感,就仍然时不时和她们的“娘家人”打来打去,弄得汉蒙边界不安宁。而昭君不是这样,她是自愿去的,她尊重塞北的习俗,她平等地看待“婆家人”,她和他们打成一片,她在那里安乐生活。
外表好看的人美丽,心灵美丽的人美好。昭君本来就是“婆家人”眼中“丰容靓饰,光明汉宫”的大美人,现在她在他们心目中就显得美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么美好的汉人成了他们的“娘娘”,他们觉得受到了汉族的尊重,他们就很敬爱她,就注意和她的“娘家人”搞好团结,竟使汉蒙边界一气儿平和了六七十年。于是,她成为我国的和平女神。
同时,昭君竭力争取自由的可贵精神,使我想起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她,成为我心中的自由女神。
从此,我不再同情王昭君,而是深深钦佩她。
2、诗散文的范畴
说起诗散文,很容易让人想起“散文诗”,但诗散文与散文诗有根本性的区别。散文诗是散文形式的诗,诗散文却不是诗歌形式的散文,而是在同一篇文章中,诗歌与散文并存,但决不是在散文中引用别人创作的诗歌或自己创作的每首诗歌一部分——即使引用了别人创作的诗歌或自己创作的每首诗歌一部分,也只是属于诗散文中传统散文的部分——必须根据内容的需要,在散文中写出作者本人创作的每首诗歌全文,才是诗散文。
自然,前有小序或后面加注的诗歌,也不是诗散文,仅为诗歌,因为整篇文章中的散文成份太少,比重失调。同样,即使一篇散文中引用的每首诗歌是散文作者自己创作的,又是诗歌全文,但在整篇文章中所占比重不及散文,那也不是诗散文,因为与相当的散文相比,诗歌由于实际字数少得多(在新著作权法中,规定1行诗合100字),本来所占版面就不多,如果所占比重不及整篇文章的一半,则会严重失调;举个例,一篇诗歌与散文有机结合的文章中,若散文有1000字,而其中一首或多首诗歌全文不到10行,则其不是诗散文,而是散文。因此,在一篇诗散文中,诗歌所占规模至少是一半,可以略多,但也不会多到失重。
如此,很明显,诗散文既不属于诗歌的范畴,也不是散文的分支,更不是散文诗,而是一种独立的新型文学体裁。
3、诗散文的形式
在诗散文中,诗歌或在散文前,或在其中间,或在其后,或在其前、中、后都有,或一处、二处乃至多处。
诗散文中,诗歌可以是古诗词,也可以是新诗。如前所述《自由美好忆昭君》,即为含新诗的诗散文。
在一篇诗散文中,同一首诗也可分节镶嵌入各处。如《千里蜀道半日还》:
午后,夏雨纷飞的时辰
我在古老的山城重庆
钻进一辆暂新的旅游大巴
成为一个运动整体中
相对静止的一部分
成为其中会思考的大脑皮层
准确地说,是公元2015年6月20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携妻带子,从湖北省宜昌市飞到重庆,一下飞机,就打的,赶到事先联系好的旅游大巴上,直奔渝(重庆市)宜(宜昌)高速公路。据车上的带团导游特别介绍,由于这条高速太难修,为其高难设计、高难施工、高难协调,平均每公里造价8000万元。
奔驰在每米造价八千元
人民币的渝宜高速
我听见车轮
趟过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之河
轧得钞票哗哗直响
如同车窗外纷繁的雨声
雨落雨停
云卷云阴
路过座座高山
峰峦铺排到天边
旅游大巴在其中穿行
宛如行驶在大海
惊涛巨浪中的小船
记得,前不久,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十万大山十万兵”。这句话用在这长江上游岸边的崇山峻岭,十分贴切。今年是我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想当年,就是这“十万大山”以“十万兵”的威力,帮助有血性、有担当、有智慧的中国军人,挡住了日本鬼子对我国更加深入的侵略步伐,保住了以重庆为中心的祖国大后方,为最终将日本狗强盗赶出中华,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因此,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面。当年,正是因为这“十万大山”难行,所以当得“十万兵”。今天,也是由于这“十万大山”难行,阻碍了当地人们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好在有了这条渝宜高速,极大地加快了当地人前行的步履。
跨越道道路桥
如虹,如龙
鸟瞰谷底细瘦的河溪
似乎成仙得道,白日飞升
洞穿处处山腹或山根
在条条时光隧道中飞行
时时从白昼进入黑夜
进入一个个绮丽的梦境
往昔,之所以“十万大山”难行,是因为翻过每座山,都要从这边谷底爬上山尖,再到那边谷底,每次都要步行长长的“∧”,既耗时,又累人。如今,有了高速,穿隧道,则如过“A”字母中间的那一短“-”;过山谷上方的路桥,则如越过了长长的“∨”,也仅仅如过一短横,加之坐在车上,比之艰苦的长途跋涉,自然是既轻松,又省时。
然而,在这艰苦之地,却又显现了其闲适、安宁、甜美的一面——在那些“∧”或“∨”的线段上,除布满种种林木外,还站立着浓密青翠的苞谷林,也埋藏着优质洋芋,以及河溪中味道鲜美的淡水鱼,等等。这些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经当地同样天然无公害的葱、蒜、姜等佐料辅助,尤其是经当地人的巧手烹调,就成了山珍美味。
中途,我们就曾拐到长寿古镇,停车半小时,用之间一刻钟,小小地品尝了其中一点点佳肴,成为烙刻在我们记忆中的舌尖上的端午;用另一半时间,稍微逛了逛当地的小桥、流水、人家,见到一辆由石、铁、主要是木条构成的大水车,以及碧绿荷叶上挺立粉红新蕾、“才露尖尖角”的莲花。这一切,都洗濯着我们心上因旅途疲劳而积聚的尘埃,亦如梦境……
旅游大巴一头钻进
奉节县城真实的黑夜
却正值我的梦醒时分
“我只是过客,不是归人!”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已成往日云烟
今日午辞重庆夏雨间
千里蜀道半日还
这里所言“蜀道”,自然不是狭义的贯穿川陕之间的古蜀道——你懂的——而是我国由东向西开始入蜀的陆路,起点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巴东县。而且,这天,我也不到巴东,为翌日乘船看三峡,只到有白帝城的奉节。然而,我已沿途看出,这个广义的“蜀道”在建成高速之前,也应如古蜀道般“难于上青天”,自然不会像长江水路那样“千里江陵一日还”。
可是,如今有了铁路或高速公路,长江水路早已不如以前那么“受宠”,除悠闲的游客或顺路的货船外,从重庆到宜昌,已几乎没有什么客船,连前些年很“火”的送客快艇也几乎绝迹。原因很简单,赶路的人们为方便快捷,基本都去坐火车,或从高速走了——“千里蜀道半日还”嘛。这不由让人感叹,因现代科技发达,世事沧海桑田,变化快得令人眼花缭乱。
无论如何,既然晚上到了奉节县城,就得去尝尝当地最有名的“巫溪烤鱼”。然而,我们到街上一打探,才知在当地巫溪烤鱼已“OUT”,现在时兴的是“纸上烤鱼”——先将一尾两三斤重的整鱼蒸熟,再用清油、蒜末、姜末、葱丝、辣椒皮和一种特制的、半透明的、不透水的纸包起来,放在电锅上烘烤到一定程度,即可挖肉食用。我妻、子正是“吃贷”,母子两个享用了这么一条大鱼,连说“真好吃,真好吃”,一致认为是他俩迄今为止吃到的最好吃的鱼!我这个不食鱼的非吃贷在旁看着,都能明显感到他俩的满足,一如我今天对渝宜高速的满意度。
因为,我知道,它对我人生更大的意义,还在后头。
这次异乎寻常的蜀道之行
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
凝结成我大脑皮层中的核子
会爆破成我生命中的精彩故事
若在诗散文中,除了当然的散文外,不仅有诗,还有歌词——诗吟歌唱,那就更妙了。如《清江清江诗吟歌唱》:
自我知道世上有清江这样一条大河始,就对她满怀憧憬,宛如她的支流泗洋河唱着欢歌,日夜不停地向她奔去一般。因为,我的故乡就在山清水秀的泗洋河岸。
自从见到一些江河后,我就对长江的支流、我们鄂西土家族的母亲河——清江满怀向往。因为,许多江河固然浩大广阔,但浑黄浑黄,水面处处飘浮着刺目惊心的油污;而清江既然以“清”闻名天下,又是浩浩荡荡的“江”,与小溪小河相比,与浑江黄河相比,自会不同凡响。
于是,我睁大眼睛,在千万张照片中仔细搜寻,终于眺望到美丽如画的清江;我打开心扉,在上亿个方块字中仔细寻找,终于聆听到如诗如歌的清江。
于是,从我心底流淌出一首题为《清江清》的诗:
回溯远古
江河碧水汪汪
注视现在
许多江河浊泪滚滚
而八百里清江
为什么
总是那么清呢
春
花映入水
水明媚
夏
绿渗入水
水碧蓝
秋
果照入水
水光鲜
冬
雪融入水
水亮丽
山生水
水润湿山
清江儿女山清水秀
清江流淌清纯的乳汁
哺育清正的历史
水生电
电生光
光生太阳
阳光清澈无比
照亮清丽的未来
作过诗,我就很想去亲眼看看心中的清江,踏踏清清的清江浪,但又怕去,怕失望——犹如一对男女笔友经过长久的笔谈后,年青的男方将女方想象为年青美丽动人,待到见面时才知对方已人老珠黄——那多令人失望啊。
果然,清江险些让我失望。前不久,到底经不住清江的呼唤,即使冒着中雨,我也冲破层层浓雾的包围,来到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内的清江边。江水虽然清冽,却不如我心中想象的那样浩大:这条河比泗洋河大不了多少啊,上无舟楫往来,更无渔歌互答,能叫“江”吗?
好在翌日,我上溯到隔河岩水电站,见到巍巍大坝之上的清江,才不致于让我失望。何止不失望啊,简直比我心中的清江更美。水面宽阔,深不见底,却又清波荡漾;江上渔船、客船来来往往,渔人如蚁,游人如织。
天公作美——我来到码头,刚刚踏上一艘客轮,天就放晴了,浓雾四散;空气至清,山色至匀。足下的清江,犹如一个成熟了却保持着童真、清纯因而美丽非凡的大姐姐——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我情不自禁地脱掉外衣,跃人其中,劈波斩浪。一瞬,我成为一条欢腾乐舞的清江鱼。又一瞬,我成为清江鱼周身的汪汪碧水。接着,我无限伸展,伸展,伸展成融入清江的泗洋河……
最后,我成为一首题为《清江 心灵的故乡》的歌:
清江
多少人的家乡
水边出生
水上成长
每一滴清水
都甜在心上
都甜在心上
啊 清江
啊 清江
心灵的故乡
心灵的故乡
清江
多少人的向往
碧波荡漾
无限希望
每一片青绿
都染在心上
都染在心上
啊 清江
啊 清江
心灵的故乡
心灵的故乡
二、诗散文两种主体性要素的文体功能
无疑,要成为诗散文,必须具备两种主体性要素——诗歌和散文,二者缺一不可,它们在同一篇文章中相互交融,相辅相成。
诗散文中,诗歌和散文可能分别描写、抒发不同的事儿乃至不同的部分,也可能互为补充地描写、抒发同一件事儿乃至不同的部分,但绝对是在同一篇文章中服从同一个主题。
诗散文中,诗歌往往能升华散文的主题。古今中外,精粹的诗歌被誉为文学作品中的“皇冠”,其要表达的主题,无不在其精短的内容、精炼的语言、精到的形式中得到极致的升华。而单纯散文体裁的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往往因受其语言叙述性质的限制,在短短的篇幅中得不到很好的升华,若有机加入语言抒情性极强的诗歌,则廖廖数语,即可将其主题升华至相当的高度。
诗散文中,散文往往能帮助诗歌升华主题。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往往很大,完全受其内外韵律感所支配,行文中不可能用浅白的语言将其主题解释得清清楚楚。而散文是文学作品中的“轻骑兵”,只要神不散,形可散,若有机加入诗歌前、中、后,则可自由地将诗歌的主题诠释得明明白白,让其得到很好的升华。如前面所引用的诗散文作品全文,即是如此。
三、诗散文的文体学与写作学的意义
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诗散文均比单纯的诗歌、散文更具立体感,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快感,更易让读者接受。从形式上而言,一会儿是从左至右排满文字的散文段落,一会儿是短行短行整块竖排的诗歌,让读者看着新鲜,可有效消除视觉的疲劳感,自然让人喜闻乐见。从内容上而言,除故事性强的叙事诗和叙事散文外,诗歌和散文一旦稍长,就往往让人读不下去,而诗散文一会儿是让人激奋的诗歌,一会儿是让人放松的散文,让读者张弛有度,可有效消除心理的疲劳感,自然受人欢迎。如下面所录《土家仙女柴埠溪》:
少年时,我很喜欢唱一首歌:天造的柴埠溪呀,地设的柴埠溪,揭开面纱看看你呀,揭开面纱看看你……藏在深山人未识呀,只有那溪流哟,轻轻地歌唱你,歌唱你……
那时,作为一个身心充满童稚的土家少年,我知道这首歌旋律优美,却不知柴埠溪为何方神圣,仅隐隐约约觉得这首歌似乎在歌唱一位小姐姐。而这位美丽如仙的土家少女还“藏在深山人未识”。自然,远在另一座高山里的我也不认识她了。
青年时,我才听说柴埠溪是本县(鄂西五峰)土家山寨中的一处绝纱景观。不久,她声誉鹊起,成为国家森林公园;中外游人纷纷前来欣赏这深山明珠,赞叹她的亮丽。我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本地旅游部门为了迎合山外来宾的大惊小怪而炒作出来的——平原上的人来到高山丛中,在他们眼里,随处都是美景,一如山里人来到海边,惊叹大海的浩瀚无边。而我,从小在土家山寨里长大,每天一出门,鼻尖就似乎能触到山的皮肤,自是不会像平原上的来客那样对山莫名惊诧。因此,我主动错过了很多结识柴埠溪的机会。
前不久,已过而立之年的我终于与柴埠溪晤面。见到她的第一眼,就让我惊奇不已,心里暗暗为以前有井底之蛙之类的想法而惭愧。因为,我顿悟:以前,我见到的山,都是毫无特色的雄性的山;而柴埠溪,绝对是雌性的山——婉转的鸟语是她的言语,浓郁的花香是她的体香,该凸的地方凸,该凹的地方凹,谷深幽幽,清溪潺潺,奇峰林立,婀娜多姿,美得让人无法想象。
我想,柴埠溪一定是由仙女变来的,否则不会这么像仙境。那迤逦来去的溪水,一如白练,是她舞之蹈之的丝带。她在碧潭、清水池、金马飞泉里游泳、沐浴,在入门观瀑处听瀑,在绿潭观鱼处看鱼,在落云台上抚云,在擂鼓台上敲鼓,在鸟憩台上喂鸟,在坐佛山礼佛,在对棋台上与仙人对弈,在琴台上对月弹琴。她种植珍稀树种,植中国鸽子花(此树为长江三峡地区所独有,而柴埠溪被誉为“三峡后花园”),植头顶一颗珠,植江边一碗水。她喂养珍稀动物,喂灵猫,喂金雕,喂云豹。小令牌(峰)是她的无字天书,大令牌(峰)是她连通世界各地的电脑686,蜡烛群峰是她举行烛光晚宴的去处。最妙的地方,是她的笔架山——巨大笔架的左面有石凳两个,右有墨池一方;与之遥遥相对处,有一支妙笔生花峰(别名“神笔峰”),笔直地矗立在大地上,名为“峰”,实为一巍然耸立的擎天石柱,柱顶生长着一簇树丛,象毛笔头,柱底尖尖的,酷似钢笔尖,这样上粗下细的巨柱,竟稳稳地矗立在那里,有如神握,让人惊叹:
顶
天
立
地
神仙手中一支笔
上软笔
下硬笔
上写天
下写地
左写风
右写雨
前写阴
后写晴
写尽人间悲欢不费力
柴埠溪一定是仙女变来的,否则不会有如此出众的灵心巧手。天空铺排的片片彩霞,是她编织的织锦——土家族特有的西兰卡普。她擅长丹青,绘古桥栈道,绘洞中蓝天,绘三蛙拜月,绘人间仙景。她会刺绣,绣观音坐莲,绣珠帘彩虹,绣雄狮卧憩,绣天地奇观。她会书法,书一口玉印,书天马腾空,书青龙出山,书巾帼豪气。她会雕塑,塑孔雀峰,塑姊妹峰,塑子母峰,塑心中美善。她会演戏,演土王出征,演霸王别姬,演八戒观容,演古今悲欢……
如此才貌双绝的奇女子,哪个不是天下众男子梦寐以求的理想伴侣?但是,尽管你是天下奇男,也别想娶走柴埠溪这个土家仙女。因为,我们都会老,而她不会老,她会永远青春亮丽。
天钟神秀,美不胜收。一顾倾城,再顾倾国,三顾倾世界。这就是我们土家的仙女柴埠溪。
这篇诗散文中,诗歌部分“神笔峰”的形式美达到了极致——两节诗均如高高的神笔峰矗立在大地上,让人赏心悦目。
显然,诗散文比单独的诗歌或散文更能让人感到轻松愉快,更能让人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更能让人进行理性思考,更能让人得到美的享受。
因此,作为一种新型文体,诗散文对当代写作乃至未来写作具有积极意义。
?。ù宋牡男醋鞯玫街心厦褡宕笱难г航淌诼抟寤┦康闹傅?;英语摘要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吴高龄先生,武汉大学历史学硕士周华亮先生、汉语言文学学士田安利女士,以及武大汉语言文学学士、翻译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外国文学硕士、现在英国留学的杜越洋女士所撰;特此致谢?。?br />
谢群山还有另一篇论文《“诗小说”作为独立文体的可能性——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诗小说”》,现摘录文章开篇,以飨有兴趣的读者——
什么是“诗小说”?所谓诗小说,就是在每部诗歌与小说有机结合的作品中,包含小说作者自己创作的、在作品中占相当比重的每首诗歌全文的文学体裁。
比如,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全传》、《西游记》、《红楼梦》,就是诗小说。对于它们中的小说成分,大家均耳熟能详,自不必我言;我这里要说的,是其不可忽视的诗歌成分。
《三国演义》中,诗词达310首,大部分为小说作者自己所作,少部分为引用,每回尾句均有两行或两行以上的诗,如第一回尾句即为:“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
《水浒全传》中,诗歌多达576首,开篇即为一词一诗,分别为“试看书林隐处”和“纷纷五代乱离间”,每回尾句,也至少有两行诗词;每至宫殿,有词赋,如龙虎山上清宫“青松屈曲”;每至山川,也有词赋,如龙虎山“根盘地角”;每每第一次写到梁山泊好汉个人,即有诗词,如朱武“道服裁棕叶”;每至好汉间交战,也有诗词,如史进与陈达“一来一往”;有时,还有歌来助兴,如阮小五所唱“打鱼一世蓼儿洼”。
《西游记》里,诗词歌赋则比《水浒全传》里的还要多,竞多达714首,几乎无处不在,若按我国新著作法规定——每行诗按100字计,整部作品中,则比小说部分70余万字所占比例还要略重;仅第一回,就有18首之多,如开篇诗“混沌未分天地乱”,又如花果山词赋“势镇汪洋”,还如樵汉所歌“观棋柯烂”;等等,不胜枚举。
较前三部作品,《红楼梦》内诗歌首数较少,但也有268首之多;前80回中,诗词歌赋的成分几乎达到极致,而且大都有各自的标题,如歌词《好了歌》、形容贾宝玉的词《西江月》、警幻仙姑《赋》、诗《咏菊》等;更让人叫绝的是,一曲《红楼梦》,又分《红楼梦引子》、《乐中悲》、《飞鸟各投林》等12曲,如诉如泣,似叹似歌,成为整部作品的叙事脉胳和总纲,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曹雪芹——既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标准的“诗小说”家;笔者敢断言,若《红楼梦》后40回不是高鄂所续,仍然由曹雪芹完成的话,里面的诗词歌赋将会多得多,质量也会象前80回一样高。
?。ɡ丛矗何宸逋良易遄灾蜗厥分景?nbsp; 编辑:冯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