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茅奖鲁奖“双冠”获得者,新当选的湖北省文联主席刘醒龙,2018年8月26日到宜昌进行文艺工作调研。我们是认识多年的朋友。他在会后让我留下,说读过我写黛妹的散文,并询问黛妹的墓地在哪里,让我找个机会带他去那里看看黛妹。一个大作家对一个已故多年而从未谋面的农村业余作者,怀有如此深沉的情感,对一首小诗至今念念不忘,这叫我不得不肃然起敬而内心充满感动。今天重发写黛妹的散文,向刘醒龙主席致敬,向所有阅读此文的读者致谢!
——甘茂华
坝上春意(布面油画)王沂东(来自中国艺术报11月18日网络作品)
好像有诗人说过,春天是极不真实的。眼前这个初春时节就应证了,雨水多,忧郁而又凄凉。去看黛妹那天,飘起了细雨,站在清江岸边的山头上,站在黛妹的墓前,有一种青春苍凉的意味。她大哥李代金陪着我,在她面前站了很久。我的头发和衣服都被雾一样的雨水洇湿了。我的心一阵阵疼痛。我看见黛妹在那无边的濛濛烟雨中,穿着红裙子,飘逝得愈去愈远了。
说起土家黛妹,没有多少人知道。说起诗人黛妹,更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她只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一个农村姑娘,本名李代梅,写诗时的笔名叫黛妹。她老家就在清江边上的西寺坪村。她住的小屋里除了床就只有一张桌子。她爱诗爱得要命,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有点神经病。据她中学的女同学告诉我,黛妹是个高个子姑娘,白白的圆脸,披肩长发,很有些诗人的气质。作为女人,黛妹像诗一样美丽。作为诗人,黛妹又像诗一样痛苦。
黛妹不怕吃苦,也能忍受文学的孤独和残酷。不被人理解有什么关系呢?谁要她有一个诗人梦呢?1978年高中毕业后,她回乡务农,边种地边写诗。不仅周围人看她不顺眼,连爹妈也骂她是做白日梦,骂她写的诗填不饱肚子。她只好离家到县城做临时工,以此维持生计、继续创作。那时清江上还没有架桥,她是从渡口坪村下河,游过两里多宽的清江进城的。黛妹啊黛妹,她为写诗真的是豁出去了。在那些坚硬冰凉的目光中,黛妹坚持唱着一支属于自己歌,一支青春像燃烧的野火一样的歌。
她在县城羊毛衫厂当工人时,有人把她的铺盖卷从楼上甩出来了,说她写诗不务正业,妨碍同室人睡觉,尽管她是在工余时间读书写作,但也得不到宽容。她被津洋口文化站聘用了三个月后辞职了,因为人们传说她写诗成了疯子,看不惯她的言谈举止。诗在这里成为生存的障碍。黛妹从此流落街头,成了真正的流浪者。她为借一本书看,帮人搬煤球上楼。她为了写一篇短文,躲在背街老巷子的石板台阶上写字。她常常找熟人借宿,实在没有地方,就在车站候车室里睡一晩上。黛妹在许多个没有星月的夜晚,漫游在街头巷尾或古老的清江河边,借着街灯或流水的反光,她那双美丽的眼睛里闪亮着点点火花。
真正的人生,就是和各种痛苦相伴的生活。尤其对一个来自乡村的爱好文学的女青年,一个苦苦探索人生诗意的业余作者,很可能注定一世要受清贫之苦,特别要在俗世中受炼獄之苦。黛妹懂得了这个道理,她记得泰戈尔说过的话:泥土接受轻蔑,却奉献出她的花朵作为报答。也许是出自天籁,也许是来自神韵,不,所有的情感和哲理都来自黛妹埋藏在心灵深处和生活底层的真实。她在那个众声喧哗与骚动的噪声中,写出了一首泥土般质朴的小诗,就是后来传遍中国文坛,给好多中国作家带来一种启迪和感恩的那首诗:
“前天,我放学回家
锅里有一碗油盐饭
昨天,我放学回家
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
今天,我放学回家
炒了一碗油盐饭
——放在妈妈的坟前!”
著名作家刘醒龙在《一首小诗的启发》中写道:“说实话,我从未读过也从未见过只用如此简单的形式,就表现出强大的震撼力与穿透力的艺术作品,那么平凡的文字却能负载起一个母亲的全部生命质量,而这种在贫寒与凄苦中竭尽全力给后人以仁爱、温馨和慈善,正是千万母亲的人性之光。直到如今我还在琢磨它领悟它,聆听那字里行间中两个女人的生命对话。我就是从它那里悟出作家的意义,并发现他们的不同:一种作家是用思想和智慧写作,一种作家是用灵魂和血肉写作,对于文学来说,后一类作家更为要紧,更为珍贵。”
刘醒龙第一次在浠水县文化馆说起这首诗时,看门的老人放声大哭。刘醒龙后来去法国巴黎参加文学活动,在演讲中说到这首诗时,他看见一行行泪水在异国的人们脸上清晰地流淌。那位担任同声翻译的加拿大老人,哽咽着几乎翻译不下去了。有一位老师在黑板上抄完这首诗后,教室先是一片沉默,隨后全班学生响起一片啜泣声。他因此感叹:乡土生活的质量是用一碗油盐饭盛着的。可是,谁还记得乡村与我们曾经有着相伴相生的天命,而且这种天命就是世界的本质?我们还有多少亲人、朋友、同学、熟人,在农村一辈子穷困潦倒,甚至至今还未脱贫,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关心他们的“一碗油盐饭”吗?
可惜黛妹走得太早了。她粲然一笑就离开了我们。那是1986年夏天,黛妹用挑沙换来的钱,买了一条红裙子,打算去沙市找一位文学青年取经学艺。她想请教别人,诗怎么写,路怎么走。她把卖菜的妈妈从菜市上接回来后,走在长阳的大街上,红裙子在飘,长发在飘,心情格外好。没想到一辆横冲直撞的摩托车,在一瞬间便夺取了她年轻的生命。她死时才二十一岁。她留下的一捆诗文稿件,也被放在别人家里当着引火纸烧了。我想黛妹回眸一望时,对生命与文学是有着无限的眷恋的。阳光照在她的红裙子上,那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她是一只火凤凰,留在她的诗里回归了永生。
黛妹啊黛妹,你这一走就走了三十多年了。在山那边,你日子过得还好吗?还在读书和写诗吗?想念家乡和清江吗?你受伤的身心还在疼痛吗?那碗油盐饭呢,还在散发着浓酽的菜油香吗?你大哥代金和文学界的朋友们,为你在清江岸边的山头上建了一座小屋,诗人陈哈林还为你写了墓志铭。虽然我们从未谋面,你去世的时候我还在太行山上,但是我会经常记起你和你的那首小诗。那首小诗给予我的不单单是对艰难时世的感慨,更喚起了我对生命忧患的理解和思索,对生命充满了爱的尊重。黛妹啊黛妹,很想再读到你的新诗,在雨中,在如画的清江河边……
甘茂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散文家,词作家。历任湖北作协理事,湖北流行音乐艺术委员会理事。已出版各类文学著作13部,获得首届湖北文学奖,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湖北屈原文艺奖,国家文化部新人新作奖,全国冰心散文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散文集代表作《鄂西风情录》《三峡人手记》《这方水土》等。歌曲代表作《山里的女人喊太阳》《青滩的姐儿叶滩的妹》《清江画廊土家妹》《敲起琴鼓劲逮逮》等。
甘茂华作品
文/图:甘茂华 编辑:冯潇
?。ǖ慊髯笊戏?ldquo;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