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的故乡
文/ 李华章
昭君故里,留在我心中的兴味和感慨, 总是绵绵不绝的鲜活。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兴山县,须搭船溯西陵峡而上,一路滩多流急,怵目惊心;下船后在香溪镇住宿,通宵峡风呼啸不停,难以入睡;次日,再沿香溪河走旱路,蜿蜒曲折坎坎坷坷风尘仆仆地行走一天,才赶到城关高阳镇。招待所招待我们的第一餐饭就是“金包银”(包谷拌大米),名字好听,但南方人咽下去颇不顺溜。我站立香溪河的木板桥上,望着皎洁的香溪月,为兴山多山、且山高雄奇而惊讶;大清早,我爬上昭君台,俯视那碧绿清亮的香溪,为她养育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而赞叹不已。
兴山县城虽小,但高阳镇的名字古老而闻名。两千三百年前,伟大诗人屈原诞生在秭归乐平里,与此相比邻,他在长诗《离骚》的首句即吟道:“帝高阳之苗裔兮”。高阳,传说中“五帝”之一 ,是楚人的远祖。以“逸响伟辞”作为这座小城的名字,也自会“卓绝一世”。 宏伟的三峡大坝建成之后,兴山高阳镇淹没于香溪河水之中。一座新的县城崛起在古夫镇。古夫也是一座千年古镇,冷落了多少年之后,因此而时来运转,成了新县城,重新焕发出青春之光。同人一个样,青春是最美丽的,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那香溪流香;那鸽子花绽放;那桃花鱼绚丽多姿;那黄粮飘香;那高岚缭绕;那朝天吼漂流的涛声;那水上公路的腾飞……啊,我心中的兴山, 一座多么美丽的山城,一座有生动故事的山城!
行走在“七百里三峡”库区,新建的十几座县城中,数兴山新县城最漂亮,这正同王昭君的美名相匹配。我登上县政府大楼顶上鸟瞰:处处新楼林立,或白墙红顶,或粉墙黛瓦,一片连着一片;每幢楼房设计精巧,仿古建筑有之,欧式风格亦有之,五颜六色,灿然入目; 一条条街道宽敞整洁,纵横交错;一座座公园,一块块草地,绿意盎然,如诗如画,堪称昭君故里新创作的一部 “杰作”,兴许得伟大诗人屈原之灵感所致 。
搬迁县城,兴师动众,牵动人心,三万多人马行动, 决非小事。县委、县政府领导抓住兴建三峡工程的机遇,为百姓办实事。要不,古夫镇还会冷落多少年。据主人介绍,在兴山县境内 ,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坪地,只有古夫、黄粮和榛子三个乡镇 , 而黄粮、榛子缺水,惟古夫镇水源充足,一条古夫河穿城而过,汇入香溪;上游不远处,修有一座古洞口水库,直通汉水,那千顷碧波,清流涟猗,野鸭悠游,水鸟盘旋,小船往来,衬托出电站巍巍。枯水季节,县前河段筑有橡皮坝,依然碧波荡漾,垂柳倒映。我漫步河边,环顾四望,青山巍峨,郁郁葱葱,山风阵阵;山腰层层橘林,累累红果,挂满枝头;山麓茶园逶迤,似绿色长城。我轻轻呼岋,空气太清香了,恨不得多吸几口。
有一次,一位文友陪我去古夫“寻古”。那时的古夫镇,仅一条窄小的街贯穿,类似绍兴“咸亨酒店”那种老式柜台,只在深巷里剩下几家,代之而起的是二三层的小楼房,气氛冷寂;我们在古夫河滩捡石子,小石子五颜六色。他说,这条小河己流了好多好多年代了,上游有一个古洞口,传说洞中藏了一条龙,龙是东海龙王派遣来的“特使”,是为王昭君离乡出塞来送行的。父老乡亲为昭君送行时,依依不舍,热泪盈眶,情景感人。那条龙也深受感动,流下了眼泪,每行泪化作了一颗颗彩石,闪闪发光。因此,这条溪河又名“彩石溪”。如今,古夫河犹如南京夫子庙前的“秦淮河”,为昭君故里增添了许多韵味!
改革开放以后,昭君故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徜徉在新修的昭君广场,绿树环绕,青草如茵,白石路面照人,不由得神思飞扬。凝视王昭君塑像,美丽动人。如同古诗所吟:“端正闲丽,有异于人。”(蔡邕) “娥眉绝世不可寻……”(曾巩) 心想,大山深处的兴山,倘没有王昭君这个品貌绝佳的女儿,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自古以来,地以人胜。兴山因昭君而美丽,兴山因昭君更闻名。
忽从白石路上走过来一个女子,她叫我一声:“老师好”!踌躇中猜出,可能是参加笔会的陌生文友。她微笑地自我介绍,想不到她热情大方,话语亲热。
我们在昭君广场漫步,谈散文,谈书法,随意聊天。我羡慕她出生在昭君故里;她说,王昭君的“光”,兴山人谁都可以沾,但重要的是要学习她胸怀民族大义的精神,热爱和平,热爱家乡的情怀。
人说兴山是个出美女的地方,可恕我直言,很难遇到昭君似的美女。语音刚落,她哈哈大笑,哪有那么多的王昭君。从古到今,不就只出了一个王昭君嘛!但话又说回来,兴山的确水土养人,有青山绿水的滋润,女儿的颜容肤色就是好看。
我暗自思忖:这位陌生的文友,真够直率的。那一股子敢于亮出自己灵魂的自信劲儿,令人羡慕。一个人没有自信,就不敢直面现实,追求理想,憧憬光明,又怎能成就一番事业呢?!
我说,当然还要有机遇。比如王昭君流芳百世,除了她天生丽质,心地纯洁,品格高尚之外,还在于她抓住了机遇。倘不是她抓住“出塞和亲”的机遇,自愿请行,挺身出塞,迎风冒雪,不怕艰难,说不定王昭君也许会是另一种人生……
过去,囿于地理环境所限,大山阻隔,交通闭塞,兴山戴了多年的贫困县帽子。但兴山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打好精准脱贫的攻坚战中,团结奋斗,人心齐,泰山移。终于,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宜昌带头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仅交通一项,现巳开通了宜昌 一一兴山城际公交车,两个多钟头可到古夫镇,不久还要通高铁,与郑万高铁相连接。同过去相比,真是翻天覆地的変化!昭君故里正向着山美、水美、人更美的“三美”高标准继续努力奋斗!
徐霞客曾说过一句话:“信乎,买山而居,无过此者!”他说的虽是云南某地的“石城”,但现在不知湮没到哪里去了?而兴山却是刚崛起于世人面前,往后将建设得越来越美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ㄔ赜凇吨泄抗こ瘫ā?019年11月30日副刊头条)
文:李华章 图:本网编辑部编辑:冯潇
阅读延展——
?。ǖ慊髯笊戏?ldquo;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