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对生活许多年的这片土地,总怀有一份深深的热爱,有着更多的情怀、关注和梦想,哪怕是在回忆的瞬间也总会多出几分反思。
记得20世纪60年代初,在物质极度贫穷的日子里,我在宜昌市北山坡的一所高等学府一一宜昌师专任教。工作三年之后,才分配得了一张购鞋票,我买回了一双胶鞋,比起湘西老家的“油鞋”(鞋面用桐油浸泡,鞋底钉满铁钉子),走在路上轻便多了;第二年,又得到了一张手表购物票,心里格外欣喜。这是从苏联进口的“基洛夫牌”,价值约两个半月的工资。当时,校园离九码头1公里许,尽是上坡下坡、坎坎坷坷的泥巴路;距城区中心解放路约两公里,走田垄,绕池塘,穿小巷。因为年轻,有脚力,不费劲?;剂?ldquo;浮肿病”后,每次走在泥巴路上,步履蹒跚,虚空乏力。我多少回梦想,有朝一日,汽车隆隆地从这里驶过……
1971年末,我调离学校,忐忑地跻身文坛。因为参与修改一出革命现代京剧《茶山七仙女》,所以在五峰县体验生活长达约两年,足迹走遍知名茶山、茶站。从五峰县城关沿天池河到九环坡(原剧背景地),十几里山路,来来往往,都是靠步行的。有一次从城关到采花茶乡,约70里山路,背着行李走了一天。在浏览沿途秀丽的山水风光时,也渴望着通客车的日子,那该有多快当多舒适多便利啊!
最难忘记的是,每次从五峰渔洋关赶车回宜昌城区,怎 一个“赶”字了得。路边转弯处的一间小屋就是车站,踞高临下,里里外外一个人,他就是站长??尚≌境?,大权力。车站对乘客不预售车票,非等从县城开来的客车有空余位置,空几个,临时仓促地售几张票,搞得乘客坐立不安。但谁都不敢离开那间小屋,也许就在你离开的几分钟里有客车通过,坐失良机后,不知又要等多长时间,往往等上半天、一天也未搭上车的。站长可神气啦,他进进出出,总有人跟随着,前呼后拥,好比大领导似的。当时作家不像现在这么多,内心里多少有几分骄傲的我,也得甜言蜜语相求,也要尾随不舍,还要搭讪地同他攀谈,巴结巴结;要紧的是,不能忘记站长的姓名,以便开口闭口能叫出某某站长来,站长之前加上姓氏,就显得几分亲切,他兴许会听的舒服。在汽车站,无心想别的事,一心想着有一天,能在山路上多有几辆客车奔驶,多听到声声车笛鸣叫,这对孤寂的乘客是会壮胆子、减压力的。那条通往山外,有着“老虎口”、“千丈岩”、“板壁崖”等险处的盘山公路,被五峰人称作“幸福路”。人出山,或进山,就是这么一条公路。在养路工人心目中,这就是一条生命线,像爱护自已的眼睛一样。大雪天,养路工不停地扫雪;结冰时,通宵达旦地用铁锤破冰、除凌,以保证公路畅通无阻。
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转轨,干部群众思想解放,带来了城乡的巨大变化。我体验深刻的五峰公路,建设速度,日新月异,汽车路由山顶改在山腰,坡度小了,路面拓宽至6一7米,由麻砂路面改成水泥、沥青路面,并一再裁弯改直,以方便汽车行驶。后来,昔日的那个“老虎口”,只徒有虚名了;“千丈岩”已失去从前惊心动魄的威慑力;一辆辆客车通向乡镇,云山里来,雾海里回,千里公路铺满朝晖!广大老百姓逐渐地甩掉了打杵,结束了“一步打杵一声恨、 一步打杵一行泪”的苦难日子。山里人脸贴车窗展笑容……
再看看我曾住居的北山坡,从前的阡陌田坎泥巴路,而今水泥马路纵横,高
楼栉比,形成了一条交通枢纽,雄伟的夷陵长江大桥凌空飞架;伍家岗屹立起宜昌东站,一刀割掉了宜昌火车路的“盲肠”,连接了大西南的通道,一列列动车穿山越岭上重庆、抵成都。宜昌至郑万铁路联络线,将与郑万铁路万州至兴山段共同形成川渝地区东向高铁新通道,彻底解决现有宜万铁路的慢速短板,大幅缩短铁路运行时间。重庆至宜昌高铁由4小时以上缩减至2小时以内;成都至宜昌高铁由现在的6个半小时缩减至4小时左右,这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客流、物流,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每每看见这一座座大桥,飞架大江南北,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梦想成其。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因兴建葛洲坝和三峡大坝水利枢纽而造就了一座世界水电之都,使山乡与城市飞速发展,倒海翻江,换了人间!
清晨,车笛唤醒我去滨江公园晨练;入夜,云集路灯下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平添一座城市的灿烂辉煌;大街上的霓虹灯闪闪烁烁,显示出一座城市的兴旺发达。面对长江西陵峡口的一座大城浮现,畅行在长长的宽敞的东山大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发展大道、城东大道上,我心里真有一种浓浓的幸福感,品不够三峡宜昌人的无比喜悦,更充满了对宜昌未来的希望。幸福在路上。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砥砺前行,争创辉煌。时间却像阳光雨露,永远滋润着全中国人民的生命,既提高了老百姓幸福生活的指数,也提供了精神文明的启迪!路,还有远方……
李华章
【作者简介】
李华章,湖南溆浦人,1937年8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宜昌市文化局副局长,宜昌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宜昌市作协主席,宜昌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三峡文学》主编。职称编审。1980年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5年加入中国散文学会,曾任湖北省 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副会长等。
出版散文随笔集《绿韵》《湘西,我的梦》(获1989——1994年中国旅游散文作品一等奖)、《告别三峡之旅》《生命的风景》《追赶日出》《生命的河》《人生四季》《缠人的乡亲》《岁月叠影》《文苑漫步》《李华章散文选集》《更行更远》(获第七届祖国好图书金奖)、《江河长流》《情满青山绿水》等15部;出版少年儿童作品集《高峡出平湖》(获湖北省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中华三伟人的 故事》(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选为向全社会推荐的100部爱国主义图书之一)、《中国的脊梁》《三字经故事精选》等10种。
与人合著《鲁迅论文艺》《桃花鱼赋》《长江三峡传说故事》《长江三峡》《巫山神女》《百鸟衣》《望夫石》《三峡游览志》等10余部著作;编选《宜昌山川胜迹》《三峡散文选粹》《三峡古诗选粹》等30多部作品。
其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卷(1976——2000年)》《中国新时期抒情散文大观》《中国当代散文精选》《中国现当代散文三百篇》《中国当代美文300篇》《中国散文集粹》《现当代精美散文品读》《湖北新时期文学大系》(散文卷、儿童文学卷)、《2003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中国散文百家谭(续编)》等30种选本;有的作品被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
先后荣获湖北省文联先进工作者、宜昌市首届文艺明星奖、宜昌十大德艺双馨文艺家等称号。
文/图:李华章 编辑:冯潇
(点击左上方“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