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花桥雕梁画栋、青瓦覆顶,是一座能遮风避雨的廊桥?;ㄇ糯A⒃谕渫淝幕ㄇ藕由?,是一道风景,农人和过路客在这里歇脚、看景,牛羊也在这里走过,燕子春回,在廊桥檐下做一排窝,陪伴花桥人一季。
烟雨迷蒙的雨季,花桥是一首江南小诗,山里人并不知道江南和诗歌,他们把花桥弄丢了?;ㄇ琶涣耍ㄇ诺拿至袅讼吕?,那条流向山外的河便叫了花桥河,这个四面环山的世外桃源地,便也叫了花桥河?;ㄇ藕右酝獾娜怂档交ㄇ藕樱乓桓龆?,小时候的我把那里想象成一个花团锦簇的地方,“想去花桥河儿底走一趟。”
花桥河被重重的山围着绕着,在山高谷深的秭归境内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么平整的地方,几千亩良田,被花桥人种得像画儿一样,春天菜花金黄,铺天盖地,像融了一地黄金;秋天风吹稻浪,两岸米香。溪河里有鱼虾,圈棚里有猪牛羊,河上有水力带动的纸坊、油坊、面坊?;ㄇ湃说娜兆幼怨啪鸵笫?、安逸,家家住着大瓦房。粉墙黛瓦,散落在山水间,沿着河,临着路,羡慕了多少过路人。
花桥河在古驿道上,是下宜昌的必经之地,天南地北的人在这里来来往往,带来四面八方的消息,虽在山间,却不闭塞,花桥人不出山也知天下事。时代和公路一起,“封锁”了花桥河,通城大道荒芜了,深山密林中,偶尔会发现长长的石板台阶,悬崖峭壁上,还残留着凿子打出的脚窝,这些已与花桥河没了关系,去宜昌的公路离花桥河有点远,花桥河开始沉寂。但花桥河的人依然把土地种成彩色的写意山水,在鸡鸣犬吠阡陌纵横中,现世静好。
环绕花桥河的群山中,有一座山叫石砫,山下有个小地方叫横墩岩,属长阳县的地界,沿崖边挂着几块山坡地,住着几十户人家。石砫从一长列山中分离出来,远看像那条山脉发出来的一个芽,近看像一根胖大的竹笋指向天空,岩柴一圈圈盘旋生长其上,巨大的石砫生机勃勃。石砫是此地地标,方圆几十里外都能望见它。传说石砫中叠放着12把金椅子,是谁放的,为何而放,最年长的老爷爷也讲不清。石砫中的金椅子一把也不能动,一动,石砫就倒了。秭归人去宜昌,必过横墩岩,再翻山下花桥河。望到了高高的石砫,离花桥河也就不远了。
山上的横墩岩跟山下的花桥河虽分属两个县,但两地人家转三个拐就是亲戚。两地同在古道上,山上的生漆、茶叶、桐油、苞谷、洋芋,山下的大米、面条、火纸、菜油、食盐,相互交换流通,山下的杀猪佬帮山上的人杀猪,山上的铁匠帮山下的人打铁,九佬十八匠像民间的记事簿,没有哪家的情况他们不清楚,他们是信息传播者,让山旮旯里的消息满天飞。
现在的花桥河改名叫石砫村。看花桥河的地形,东西南三面都被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包围着,像秭归县伸进长阳的一支绵羊角,所以她被划为秭归境内唯一的土家族村落。生活习俗、风土人情,花桥河与包围着她的长阳大多一样,奇的是,不过隔着一条岭或一条沟,长阳人说话是平舌音,花桥河人说话是卷舌音,他们在这只羊角里没有被完全同化,固执地保留了祖先的口音。
横墩岩下的小村庄正在消失,大自然一点点抹去人类的痕迹,那些住过人的土屋被森林吃进肚子里,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只有大石砫依然倚天耸立。沉寂的花桥河却再次热闹起来了,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直达村庄,从县城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村里。顺着宽阔的大道,做旅游的来了,搞文化的来了。人们在油菜花中间搭起舞台,用诗歌描绘花桥河的春天,一拨拨画家把花桥河画到纸上,印到书中,画旁配着诗人们浪漫的诗句,招惹了更多的人来花桥。作家们走村串户,寻找花桥河畔的传奇和故事,在质朴的土地上寻找文化的因子。村里搭了戏台,每年正月十五在这里上演民俗大戏“赶毛狗”,多少年没有办过集体文娱活动了,四面山上的人都赶来看稀奇。
一条光滑的水泥路像银环将小河两岸的人家串连在一起,农家土房按旅游规划的要求一律刷白、加瓦,房檐和窗户都安装了木雕花格子,家家户户大门上钉着一块书香味十足的木牌,写着“花桥人家”四个石绿大字。房前屋后,栽上蜀葵、绣球、月季、芍药等四季鲜花。满河麻柳树浓荫蔽日,在最宽阔的河滩,以树为桩,水上廊桥九曲连环,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桥在麻柳林中东拐西拐,穿风拂柳,爱闹腾的游客们在桥上跳个舞、走个猫步,抖音发到网上,宛如画中江南,丢掉的花桥回来了。藏在河湾里的圣天庄园是几栋现代建筑,和柏油马路一起,给花桥河增添了几分现代文明的气息。圣天庄园的名字来自花桥河口的奇山圣天观,那座山像一只巨鹰一样垂着双翅,昂首仰望苍穹,似乎准备随时冲天起飞,它是花桥河的守护神,蹲踞于河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今,柏油大马路公然在它眼皮底下盘旋而上,爬上它的后背,滑向河谷,穿过十里长峡,到达花桥河?;ㄇ藕釉僖膊夭蛔×耍嗣窃谑ヌ旃鄣挠パ圩⑹酉虏欢辖牖ㄇ藕?,把那里的山水看遍,美食吃遍。
花桥河畔生活着一群喜欢舞文弄墨的花桥人,他们成立了花桥诗社,吸粉数百,办了叫花桥文苑的公众号,每周更新,两年来写诗过万,风头直逼屈原诞生地乐平里闻名全国的骚坛诗社。诗社社长杜昱阳是一个能干的花桥河汉子,言谈中带几分狡黠和幽默,他很有领导艺术,没有一分钱,却把一个民间诗社搅腾得有声有色?;ㄇ藕釉谑ヌ旃巯铝鹘蓬迪?,花桥与九畹堂一衣带水,传说屈原曾在九畹溪开堂讲学,植兰修性,花桥诗社与乐平里的骚坛诗社一样,传承的依然是楚骚文脉。
夏天的夜晚,花桥河天上的星星特别亮,特别近,漫山遍野的虫鸣和满河的蛙声,能把人抬起来。沿着河堤漫步,感觉世界远了,时光停顿,如此地老天荒下去,也是好人生。
作者简介——
梅子,本名秦晓梅,1970年出生,湖北秭归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秭归县文联副主席,秭归县作协主席。主创散文,作品发表于《美文》《散文》《散文百家》《长江文艺》《芳草》《少年文艺》等文学刊物,并入选多种散文选集公开出版。出版有散文集《飞翔的姿势》《我的梦树开满了花》《味道与记忆》。
阅读延展——
梅子散文集《味道与记忆》出版
梅子•《味道与记忆:芳旗烈烈》
文/图:秦晓梅 编辑:冯潇
?。ǖ慊髯笊戏?ldquo;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