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极于天立石壁 下临无地有船行
——陈文武作品《更立西江石壁》赏析
生活是一切造型艺术创作的源泉,但生活毕竟不是艺术。所谓艺术者,就是不仅要把事物的形神传达给观众,更重要的是把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也传染给观众,艺术要“以情动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画家们在观察事物时总是“感情用事”。用强烈的感情去感受生活,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的画家朋友陈文武先生是一位感情充沛的人,他的画作也总是让观众为之感动。
一个晴朗的夏日,文武在三峡大坝的工地上穿梭前行,他和同伴沿着五级船闸的山脊蜿蜒而上,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中两边的悬崖更加显得陡峭、挺拔。而当文武一行下得山来,又立刻被一座座钢筋堆积的山林所淹没。烈日照耀的钢筋发射出灼人的热浪,文武说:这时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可也正是这时,远处工人们在工作,在上升水泥墙的模板!
中午,就在高大的水泥墙下,文武一行和工人们共进午餐。文武本来想就此机会和工人们好好聊一聊,但午餐时间很短。工人们说:得抓紧,后面的工序又赶上来了。这餐饭留给文武印象最深的,恐怕是饭碗。哪是什么碗,分明是头盔,里面衬了个塑料食品袋!
回到家,文武就像散了架,但他却又心满意足,他看见了什么是今天的三峡、什么是三峡大坝,什么是三峡人!
我不知道文武的此次三峡之行到他的国画作品《更立西江石壁》的创作之间究竟是怎样关联与衔接的,当我一见到《更立西江石壁》,就顿感像见到一位久别重逢的老友那样亲切。这两年我着实看了不少绘画作品,不少作品很美、很独特、很有视觉冲击力,但我总觉得我是画作之外的人,我进不了画,我常常被画家用画笔和颜色砌垒的高墙客气而坚决地阻挡于画外?!陡⑽鹘凇吩虿煌杌娴某【岸悦恳桓隽粢馍?、关注生活的人实在是不陌生(当然,这是对了解和熟悉三峡工程的人们而言),但它为我们所展示的这个似乎普通的内容又那么不寻常,它恰如其分的把握住一个美妙而优雅的瞬间,所以读者不仅仅是被动的读画,你的内心会被画作所触动,你会努力地去倾听,倾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回声。
这个触动你内心的东西可能是画面的色彩。在绘画中除了黑白之外,有红、黄、蓝三原色,再加上黄与蓝配出的绿色和红与蓝配出的紫色,被人们看成五种基本色,五色根据其倾向又可分出不同的标度。这样,黑白加五色犹如音乐中的七个音符,按照某一特定的规律把不同的色彩组织起来之后,你就能体验到美。一般说来,色彩的美有赖于多样性及其正确而巧妙的组合。然而破解组合之迷的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之一便是对多样性的摧毁——祛除纷繁,只留黑白。文武显然是深深领悟了我们祖先对于黑白的独特见解,他的画面上色彩简单到只有黑白。当然,这里的黑白不是两极的对立,适当的、富于变化的灰度使画面尤如上个世纪初期的电影默片,深度和分量感也因此而生。
这个触动你内心的东西可能是画面中的人物。文武对构图的选择是一次真实的记录:与高大的水坝相比人实在太小了,他们正在专心致志的工作,你可能看不清楚他们的脸,而他们或张或弛的背影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是否使你联想起什么?当年,米勒的《拾麦穗》是不是也曾就是这样打动过无数的人呢?在艺术的潮流左旋右转的几乎使人发晕的时候,用心地、动情地表现工人的劳动,画家的初衷就让人感动和赞叹。艺术中、生活中人们常常追求优雅,其实,当你松弛而自然地展现出人们本质性的那一面时,你已距优雅不远。
在世界上能触动你的东西很多,所以这一次触动你内心的东西可能根本就不在画面之中,那么究竟是什么感动你我?是画家热爱生活的那一颗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