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斗方——微云日暮庭花紫。一叶飘轻淡罗綺。扇惊长信泣佳人,山冷苍梧悲帝子。楼前莫问相思字。深院萤飞照砧杵。西风燕去几时归,秋梦芙蓉江上水。
周德聪:《当代书法批评》——向爱东
爱东是伴随着书法的热潮而成长起来的书家。和许多书法信徒一样,他在虔诚的摹古中掌握其笔法结字,又在众多的大赛中检验其摹古的成功与否,更在中国书法举办的一系列大展里崭露其书艺的才华。在宜昌乃至湖北他是在国展中亮相最多的作者之一,今年秋冬之际,他的书法不仅入选全国首届行书展,而且在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中亦光荣当选,为宜昌为湖北赢得了荣誉,如果说湖北还有书家能在全国叫得响的,我以为爱东要算一个!或许因为他的不求闻达,也或许是因为他的地处乡镇,数十次大赛获奖与十多次国展入选,也未能引来媒体的垂注。不像时下有些善于炒作者的精心“包装”,他所走的是一条寂寞之道!正因为他耐得住寂寞,所以他走上了成功的大路!
早在二十多年前,他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宜昌一所中等学校,所学为财会专业。整天与枯燥数字打交道的他,并没有泯却其对汉字书写升华为书法艺术的拳拳之心。由此他开始了漫长的学书之旅。他起步入门的便是碑版,记得当时临习的范本是《张猛龙》碑,每到周末,他便携带一摞临作至我的漏痕斋,因为共同的爱好,我们之间便有了师生与朋友的甚密过往,摹碑读帖,谈书论道,其乐融融。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枝江董市镇税务所,工作之余,书法依然是他的至爱。虽然不像读书期间有每周的聚会,但他也不时来到宜昌,一为购书,一为习字。每每见到他时,不是拿着成捆的书,便是成堆的纸,他买的书是为了读,不像我买之后即成书债,他买纸是为了书,也不像我有存纸的癖好!他在读书与写字之间所悟渐多,疑问渐多,我虽长他十余岁,面对他的诸多提问,深感如没有专门研习,已不能为其解惑。
20世纪末,我有机缘就学于浙江美院,有幸在沙孟海、章祖安、陈振濂诸先生门下学习书法。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训练手段,系统的理论阐释,使我懂得了书法作为文化与作为艺术的精湛与博大,回宜后,爱东不时前来寒舍,我则将所学所感所悟倾囊倒出,令他兴奋不已。不久,浙江成立了沙孟海书学院,陈振濂先生主其事,在全国招募学生。举办了首届沙孟海书学院书法研修班,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高手云集书学院麾下,爱东得知,硬要我带他前往??梢运担フ憬?,有朝圣的意味。于是我便征得陈振濂先生的同意,使他参加了该班的学习,由于他的虔诚,更由于他的勤奋与艺术天赋,爱东初出茅庐便博得陈振濂先生的赏识。从此,他便开始了对王羲之书法的系统学习,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书坛在这十多年的发展中,可谓时风多变,而爱东却从不跟风,他在二王一系的书法海洋中上溯下探,孜孜不倦,终成正果。
先碑后帖的取法与融铸,逐渐形成了爱东书法清劲高古的格调;广泛读书与经典细研的系统学习,令他的书法创作中有一股书卷之气汩汩溢出。我以为他的书法达到了文质彬彬的境界。在未届不惑的年龄有此书艺成就,非天分、学养、功力不能至也。未来的路很长,作为朋友,我对他有更高的期待?。ā兜贝榉ㄅ馈分艿麓现?nbsp; 2015年8月)
行书扇面——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帝舍颇淳朴,所愿亦易求。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斗,叶密鸣蝉稠??嗟来宋锺?,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静,庶足充淹留。预恐尊中尽,更起为君谋。
罗海东:拍马难追向爱东
在书法领域,毫不夸张地说,向爱东是我的偶像。
1996年我拜入周门,从那时起,听周德聪老师提到次数最多的搞书法的年轻人便是向爱东了,说他悟性高,一点就通,说他功夫深,每次拿字给周老师看都是一捆一捆的,说他成绩好,入了这个展、获了那个奖,加上周围一些学书法的朋友也言必出“向爱东”,我便莫名地崇拜起他来。那时,我俩还不曾谋面,我对书法圈也还陌生得很,“向爱东”于我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
大概过了一两年,我和向爱东终于在德聪老师家中相遇。这时他已在全国小有名气、在省内频频折桂、在宜昌书法青年中一马当先,而我还只是个入门级的菜鸟,但见到了他的人,又懂得了一些书法圈中事,对“向爱东”的认识便逐渐具象起来:他的人善良直率,他的字属“二王”正脉,他入的那些展和获的那些奖贼厉害,二十七岁就成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随着交流慢慢增多,他作为师兄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不过,我自认为跟他的差距太大,而且我崇碑他尚帖殊途异路,所以心底崇拜他却没有把他的话真正听进去。
后来,我后悔了。我重新掂量了向爱东的话语,从中取来对我有着切肤之痛的“真经”,大致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其一,技进乎道,技法不过关安可论道?其二,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二王”都是学书者绕不过去的坎儿;其三,江郎都有才尽的时候,何况我辈乎?——他的这些书法观正好点到了我的穴位,一来我过去盲目追求个性和气势,不得笔法流于粗放;二来我过去尊碑抑帖忽视“二王”,缺了关键一课;三来我过去以“才情”见长,用功不勤。一言以蔽之,我最需要的是狠下功夫从“二王”中加补些精到、正大、典雅的东西。通过对发展方向的思考和学习状态的调整,我的书法之路变得豁然开朗,成绩也一下子好起来,循着向爱东的足迹,省展获奖,国展入选,加入了中国书协。如今,我依然崇拜着他,就象一名新兵摸爬滚打到一名强大老兵的战壕里与之并肩作战一样,这本身就是一种荣誉。我明白,入展获奖之类不过是个面子工程,真正内在的东西无论是书写的技术还是对书法的理解抑或个人的修养,我离他都还远着呢,恐怕拍马都赶不上。
向爱东的书法,粉丝如云,评者甚众。综合多方面的信息,我将其归结为八个字:醇和简净,文质彬彬。
研习书法的人都知道,写好一个笔画很简单,写好一个字也不难,难的是对整个作品气息的把握。向爱东的字不仅点画精到、结字优美,气息上亦臻醇和之境,一眼便知是从出于“二王”、“赵董”的高手,受白蕉的影响较大??此淖郑苁娣?,不累,没有一惊一乍,没有故作高深,没有粗野狂怪,没有寒俭拘执,就象一阵微风贴着湖面亲吻着粼粼的波光。有人因此认为向爱东写字比较“平”,起伏不大,我不以为然,难道起伏大的躁动的书法还看不够吗?我想起刘欢在《中国好声音》节目中的一句酷评:“中国需要这种安静的声音”,喧嚣的当代书坛何尝不需要向爱东这种安静一些的书法呢?
“简”,是所有人对向爱东书法的一个定论——向爱东得王字之“简”而名擅书坛。他用笔洗练,决不拖泥带水。起收处斩钉截铁,果断准确;行笔过程中爽利劲健,绝少迟涩拖沓。因而,他的笔力充盈,骨秀可人。为什么要“简”呢?这是缘于他“至简至高”的审美追求,他要的是简约而不简单。因为“简”,所以“净”,欣赏向爱东的书作,你会不由得发出感叹:收拾得可真干净!这“干净”很重要,因为很多人作书画想干净却干净不了。这种通透、亮堂,显示出来的恰恰是超乎常人的功力。
《论语》有言:“文质彬彬,然 后君子”,将其用于书法领域,确实是一条重要的审美标准。在现实生活中,文胜质或质胜文的书法作品随处可见,而真正能够做到文质彬彬的为数不多。观向爱东所作,技法娴熟,几无懈笔,删繁就简,刚柔相济,线条的质量绝对是经得起检验的;笔画映带,字势呼应,字内空间与字外空间浑融无间,书风典雅,文气十足;文辞内容素来考究,清新雅致,毫无俚俗之弊……凡此种种,令其书法文质相谐,气度非凡。
虽然提上国展的次数特俗,但在没有更好的标准出来之前,这仍然是评价一个书者比较重要的指标。我数了一下,算上今年刚刚入选的第二届册页展和“张芝奖”,向爱东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已经超过20次,而且他刚四十出头,正值出大成果好成果的黄金年龄段,这个数字还将不断增加。这对于宜昌乃至整个湖北的书法青年而言,或将作为一个纪录保持相当长的时间。
当然,向爱东的书法也不是完全没有上升的空间。依我拙见,过早成名有没有带来程式化倾向?值得警惕;书路过于专精,难道一辈子只写“二王”?值得思考;入国展都入到手软,何时能够在国展中获奖?值得期待?。?012年8月)
行书斗方——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行书扇面——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爬刹恢?,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长坂杨宁:向爱东书法刍议
向爱东是宜昌书法走向全国的代表书家之一。他儒雅的书风、精准的点画、平和的气度,处处体现了目前全国书法创作水平的高级状态。
向爱东书法有许多粉丝,热爱他的人对他三十年来的书法之路也曾作过探求。既有珠玉在前,我即不再赘述。我欲探讨一个话题,即书法水平到了相当的层级之后,下一个目标在哪里?比如说向爱东书法,下一步当如何去走呢?
这里需要拿出品评书法的标准来作一个未来的规划。目前,社会上品评书法的标准很多,古往今来书法品评的标准也不尽统一,探讨起来令人头晕目眩。但我想,看事物看本质、抓根本,办法还是有一些的。通俗的说,书法要求又好又新。好是继承传统方面做得好,新是有新意,师古而出新。
向爱东的书法继承传统相当好,明眼人自然可以看出,他来自于二王、《书谱》一以贯之的功力。对于传统,向爱东继承的纯粹、坚决,故而他的作品有清气,远离恶俗浊陋;他的作品有雅气,无哗众取宠的做作。
向爱东的书法出新方面亦是可圈可点。精心点画,积有岁时。高明的书法家,没有不进行点画的自我锤炼的。向爱东对书法的态度非常明晰,对于点画的锤炼非常执着,他一手伸向古人,大肆汲取所需营养;一手贯彻已意,不为外物所动。仅此,向爱东的书法即有了独创的基点,足以令那些抄袭君汗颜。向爱东为人率真质朴,故而他喜爱简练、干净,他的点画仿佛纯净的水,容不下丁点的污浊。
一个又好又新的书法家,其书法自然在全国一流水平之列,向爱东名副其实。
书法写到向爱东的程度,仿佛再向前一小步,都非常的艰难。中国书法院管峻院长曾经指出过一种现象,有许多过去青年时期在全国书赛中入展、获奖的作者,到了四十来岁水平都走了下坡路。真应了古人那句名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向爱东对此十分警醒。倘若站在我的立场来审视向爱东的书法,我觉得有这样两点值得深入探讨:一是点画技法层面,王羲之笔法的丰富性、多变性、不可捉摸性,是他被尊为“书圣”的强大资本,向爱东完全可以全面挖掘、进而拓展。必须指出,王羲之笔法技巧之高超,功力较差的人是无法企及的,甚至看出王羲之笔法如何好都有困难。向爱东功力深厚,有攀登高峰的底子。点画洗练固然好,像贺知章小草,也很是简练,但苏东坡对点画的要求是精气骨肉血,缺一不可。有骨无肉可立身,有肉无骨似飘萍,书家当深察深鉴。二是,向爱东严谨已做得非常好,放逸之处还可以发展。书贵有逸气,黄山谷评羲献草书,说羲之草书如左氏,献之草书如庄周,后人也多以为献之草书要高妙一些,我觉得有道理,献之高就高在逸气。书法不必太认真,不可不认真,逸气就在似认真非认真之间。
向爱东为人有右军耿介之骨,交友投分,诚挚谦逊,我很敬佩。今乘兴驭笔,班门弄斧,心中委实忐忑。(2016年5月24日)
行书条幅——陶渊明自不合时,采菊东篱,为赋新诗。独对南山,泛秋香有酒盈卮。一个小颗颗彭泽县儿,五斗米懒折腰肢。乐以琴诗,畅会寻思。万古流传,赋《归去来辞》。
行书扇面——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
作者简介:向爱东,笔名向蹇,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优秀中青年文艺家人才库成员,湖北省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法院研究员,宜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曾参加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六、九届全国展,第六、七届中青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千人千作展”、“五百人精品展”、第三届兰亭双年展等重要展览。(注:图片来源——书法报互联网,特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