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东,字醉墨,号抱月斋,微庐居士。屈原故里秭归人。大学中文专业??岚榉ㄒ帐?,临池30余年不辍,师从著名书法家周德聪、李双阳、沈门七子。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青年书法家联谊会会员、宜昌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在全国各类书法比赛中入展、获奖50余次。2016年被《书法报》评选为全国“双优百家”书法家。
《书法报》2016年9月7日大版面推介宋卫东作品
陈京喜:入迷开悟
——浅谈宋卫东的学书之道
在我的书友之中,宋卫东是虔诚善悟而又极富进取精神的一位。
说他虔诚,那是因为他对书法痴迷太久,用情太深。以至于生活中任何有可能妨碍他分心书艺的事情最终他都选择排除和放弃,用他的话说就是“百事可弃唯书法不能弃”。上世纪八十年代,卫东习书求学于周德聪先生门下,大学中文专业的传统文化熏陶与书法名师循循善诱的美学启蒙使这位如饥似渴的青年学子一下子找到了书法——这个生命的至爱,从此精神栖所的书法成为了他生活中最有意义的部分。理想令人神往,现实却异常残酷。毕业后,他做过教师、校长、公务员,但总为自己不能全身心投入书法而遗憾。面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甘就范命运的他总不乏惊世骇俗之举。终于在县文体局副局长的任上,他毅然辞职下海,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多地亲近他的旧爱书法,当下海经营有了一定的起色后,他再一次放弃经营管理,进京北上,拜师访友,专研书法。
艺术有时就是一个大谜宫,有的人执迷终不悟,有的人入迷能开悟,宋卫东是具有慧根的善悟之人,他深知平庸与卓越之间的差别不在天赋,而在坚持,更在得法悟道。他常常向书友倡导聪明人须下笨功夫,严格奉行万小时习书法则,每日最少临池五小时,多则十小时以上,以“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要求自己,以“心手会归”为终极目标。
在艺术层面,他深知非讲究,无艺术。艺术的玄妙全都藏在细节之中,他的使命和乐趣就是要在对笔法和结字的不断追问中去寻觅这些潜形匿踪的艺术真谛。他在长久的冥思苦想和海量的临创实验中终于获得了几条悟道秘方。一是大量研谈历代书论,譬如他能背诵背临孙过庭的《书谱》,以此承接领悟经典秘传。二是与古为徒,精研笔法,从宏观到微观,从起笔到收笔,从理论到实践,将“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贯彻始终,彻底杜绝“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等陋习昏招。如经他亲手提炼整理的《二王行书用笔36法》、《二王行书八种点画的起手式研究》以及《浅谈行书的入笔和收笔》等就是他研究二王笔法体系渐修渐悟的心得总结。三是拜高手为师,培养训练发现书道奥赜的眼睛。这些高手都曾与古人过招身怀绝技,走近他们就能接近古人。赴京进修前,卫东临帖写得较杂,有的帖本只是浅尝辄止。后来拜师李双阳先生,对他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拔,那句“先解决内心,再解决手上”的震聋发聩的话语已经成为他时刻铭记的座右铭。2014年又拜“沈门七子”为师后,眼界大开,更是从“七子”身上学到不少技法层面的精髓。
现时的卫东,他不言败,不畏难,那颗永远年青的心又鼓荡起了向上攀登的激情。宋卫东坦言,习书悟道最精彩的其实并不在获得成功的某一个瞬间,而在于如痴如醉的整个追梦过程。下阶段他将进一步精研二王笔法,在二王帖学体系的各个代表书家中汲取营养,尤其要在二王手札、过庭书谱以及怀素小草千字文的学习融合上下功夫,力争在小行草书的创作上做出不俗成绩。让我们深情地期待他早日完成这次新跨越!(作者系文艺评论家,自由撰稿人)
宋卫东入展国家级展览作品——
入展首届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展
入展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入展第二届赵孟頫杯全国书法展览
宋卫东书法作品欣赏——
主要获奖、入展作品及荣誉——
2013年,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优秀学员作品展。
2014年7月,入展 第二届“赵孟頫杯”全国书法展(中国书协主办)。
2014年9月,入展“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展(中国书协)。
2015年9月,被评选为湖北省100名优秀书法人才。
2015年10月,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览。
2015年10月,纪念朱熹诞辰885周年全国书法展览优秀奖(福建艺术馆)。
2016年4月,被评选为“2016年湖北省万名书家写万福送万家公益惠民活动”先进个人。
2016年被《书法报》评选为全国“双优百家”书法家。
曾在湖北省第三、四届书法展获奖。湖北省职工书法美术大赛优秀奖,入展湖北楚天群星奖。在宜昌市首届、二、三、四届美术书法作品大展中获奖。有书法作品发表于《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书法作品被收录入多部专业作品集。
(点击左上方“首页”进入本网主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