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海东
罗海东,1976年出生,湖北长阳人,土家族,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书法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青年书协副主席,湖北省书法院创作员,宜昌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宜昌市青年书协主席,宜昌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入选湖北省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师从周德聪教授。
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展”、第三届“青年展”、第四届“草书展”、第二届“册页展”、第六届“楹联展”、首届“长江杯”等全国书展,并获第五届湖北书法最高奖“黄鹤奖-创作奖”、第七届湖北省展一等奖等多种专业奖项,2017年应武汉美术馆学术提名参加第二届“书风”当代中青年书家邀请展(全国十人)。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学视阈下的中国书法文化研究》,在《人民日报》、《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湖北大学学报》、韩国核心期刊《汉字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二十余篇,论文曾获第六届湖北省优秀文艺论文奖、第四届宜昌市人民政府社科成果一等奖,出版有《跬步集——罗海东书法文象合缀》。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书法基础》第六讲《草书基础》主讲人,曾获湖北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三峡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被宜昌市委宣传部授予宜昌文艺最高奖“三峡文艺明星奖”。
秋声赋(八尺斗方)——获第八届湖北产(行)业文艺楚天奖二等奖
作品多次参加国展,曾获湖北书法黄鹤奖、湖北省展一等奖、湖北产(行)业文艺楚天奖、湖北楚天群星奖、湖北省优秀文艺论文奖、宜昌市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三峡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三峡文艺明星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发表学术文章近二十篇,出版有《跬步集——罗海东书法文象合缀》,主持教研项目多项,参编教材多部,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书法基础》第六讲《草书基础》主讲人。
自撰联“说文许叔重,染翰王右军”(六尺篆书)——获第十四届楚天群星奖铜奖
“唐诗六首”(六尺草书组合)——获第五届湖北书法黄鹤奖
作品选刊
榜书“龙”斗方
徐本一:海东的书法,用笔劲健多变,结势奇幻郁勃,融铸汉魏,参悟经典,局面宽广,精进可期。治学者谓:青年在才华,中年在功力,老年在境界。海东正于才华与功力中得见其丰茂华采。其论文亦感论理清晰,行文简雅;评书之文情理并重,见人见心。
行草条幅——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坪釉渡习自萍?,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罗丹青:我认为像海东这种通才是不多见的。大家知道他的书法实践走的是全面发展的路线,五体皆能,尤精行草。我们从他的作品中能感受到艺术家的灵气、年轻人的朝气、大学教师的书卷气。在书法理论方面,海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他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中国书法,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也很关注我们湖北本土的书法人物和事象。海东在书法教育上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三峡大学这样一个好的平台,有周德聪教授这样一个好的老师,他们这个书法团队在业界是有地位有口碑的。由于良好的人品和丰富的行政经验,海东在书法组织方面也显示出高超的才能,他作为德聪主席的得力助手,将宜昌的书法活动和培训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于湖北书坛之“宜昌现象”功不可没。此外,他在治家方面也是令人称道的。他一贯地鼓励、支持夫人的发展,他俩同为大学教师,两人手中都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这在三峡大学是独一份儿,如今又支持夫人去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舞蹈学博士,自己在家带孩子上班搞创作研究。应当说,海东在上述五个方面都做得比较好,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他这种“跬步”精神,这种脚踏实地、抓铁有痕的精神,是我们将书法进行到底的一大法宝。
行草扇面——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张天弓:海东是青年才俊,他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他把书法真正当作事业来做,写论文是这样,写评论是这样,临帖是这样,创作也是这样。我看了原作,海东的思路非??恚苡刑旆?、灵性和感觉,既有传统的东西,也有现在流行的非常时髦的东西,两个方向都做得不错。海东还年轻,我认为现在不要给他设定什么框框,让他自己大胆去摸索。因为他做研究,书看得多,有涵养,我相信他的判断力,他正在慢慢地摸索、慢慢地接近书法最核心的东西。他不是科班出身,但通过努力达到了科班出身的专业水平。希望他继续坚持实践和理论两条腿走路,这是正确的方向。
隶书开张奇逸联
夏奇星:海东赶上了好时代,不像我们年轻时书法资料极度匮乏,现在有大量的出版物,字帖印刷质量都很好,而且网上还有各种丰富的电子资源,当然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大量信息蜂拥而至难以取舍——我认为海东面对这种取舍有他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眼光。海东的经历很丰富,他的艺术成就,他的思维方式,他对艺术的见解都与之息息相关。凭他的年龄、才干和为人,原本可以在行政上得到较好的发展,但他放弃了很多人乐于追求的那些东西,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艺术和教学工作中来,难能可贵。
草书吾醉小品
吴中华:海东是七十年代出生从山区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官本位的社会里,他放弃行政岗位,选择成才率低、挣钱不易的书法之路,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本身就非常难得。板凳坐得十年冷,他从一个印刷厂的职工,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倘若没有长期的一心向学、安贫乐道、刻苦钻研,是不可能达到他今天的程度的。宜昌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的书法在周德聪主席的带领下发展得很好,涌现了一批青年高手,海东是其中的佼佼者,是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后生可畏,海东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我认为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他注重继承和创新,广泛吸取养分,活学活用,秦汉的、二王的、张旭的、怀素的、颜真卿的、黄庭坚的……那些经典法书的元素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反映,因此他的书法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深植于传统的,气息古雅,内涵丰富,同时又彰显着时代的精神。
行书望龙居横幅
周德聪:海东谦逊好学,为人低调,乐于助人,他在三峡大学经历过六个工作岗位,每到一处均受到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肯定,离开后仍长期保持亲密的联系。他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认为能够走到今天,每一个岗位都是一种历练,每一位师长的教导和提携都是一段恩情。他并非书法科班出身,但凭着一己之好,转益多师,孜孜以求,逐步将书法这个业余爱好变成了他现在的主攻方向。他深知作为专业的高校书法教师,必须有兼擅的能力,因此,他对古代经典的研习并非是简单的一碑一帖而已,而是徜徉于书法史的长河,撷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书体、不同风格流派的朵朵浪花,或目取,或意涉,或精临,或泛摹,皆自成趣。他的作品于笔法、字法乃至章法的构成上,都试图皈依古代经典的某一范式,同时又企图表达他对这一范式的些许突围以适应展示的需要,其间的“加减乘除”虽不可准确计量,但能够被人们真切地感知。海东在书法上的突出表现,不惟创作一端,他对书法的理性思考,也常以论文或评论见诸报刊,或以课题的方式作系统研究。我认为在他这个年龄,他的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海东尚在路上,书写处于变中,我们期待这种变化的轨迹导向于风格的明朗。
行草今宵小品
邹家喜:结识海东已有十多年了,可以说是看着他从当年的青涩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渐走向成熟。对其为艺为人,我有五点感受:一是注重对传统经典的继承与对时代审美的吸收相结合。在他的作品中,从笔法、结体及章法上都透着一种古意,能看出他的师承取法关系,而在墨法的运用、形式构成的探索、视觉张力的表现上又有明显的时代精神。二是注重书法本体形式的构建与外在形式的运用相结合。例如他非常注重线条运行的空间构成以及整体章法中集散、疏密、虚实等对比关系的运用,同时他也会根据作品的创作意图,对外在形式做出恰当的选择。三是广收博取,注重行草书的深入与其他书体的滋养相结合。由此,诸体之间相互作用,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行草书创作,使之兼具帖学之书卷气与碑学之金石气,而他的篆、隶、楷则写得非常灵动,线条飘逸,结构萧散,毫无板滞之弊,这与他擅长行草不无关系。凭他的灵气,说不定什么时候篆、隶、楷也会有重大突破,达到新的高度。四是书法创作、理论、教学并举。海东的书法创作成绩有目共睹,而他的理论和教学我不太了解,这是我对这些方面关注不够,也是他为人低调、不肆张扬的结果。五是书品与人品兼修。海东有天赋,肯用功,虚心好学,他的书法作品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具有文化品位,这与他做人的品行有密切关系。他的为人我认为有四美:勤奋笃实、为人谦逊、尊师重友、乐于奉献,这在他的书法学习、理论研究、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古人说书品即人品,诚非虚言。
“忠孝仁义”四尺篆书斗方
向爱东:我见证了海东从一个书法票友成长为学者型书家的过程,从他身上,我深切感受到“新锐”二字的含义。近些年,海东在书法创作、理论、教学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走出了一条全面发展之路:一是理论与创作并举,文象合缀,都达到很高的水准,在宜昌乃至湖北,这种全能的书家并不多见。二是在书法实践上不偏食,正行草隶篆五体皆有涉猎,齐头并进,走碑帖融合的路子,而他这种齐头并进显然不是蜻蜓点水,看看他临的《诸上座帖》《真镜庵募缘疏》《好大王碑》等,均形神兼备,多种书体、多种风格他都能契合其内在韵律。三是海东的书风雄强与秀润兼能,所谓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既可擘窠大字,又能蝇头小楷。说实话,这种全面发展的道路也是我最初学习书法时的理想,在大学教书、写字、读书,过一种简单又丰富的生活,多好!遗憾的是,人生诸多无奈让我不断地做减法,不断地放弃,所以说我很羡慕海东。
草书太乙横幅
行书斗酒炉香联
楷书对潇小品
行书拟《姨母帖》三帧
隶书丰碑小品
(部分图片来自《书法报》 编辑:冯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