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与担当的艺术表达
——大爱有痕•孙才清油画作品展观察
文/ 杨力
己亥冬至的三峡边城宜昌,是一个温暖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三峡美术馆开馆仪式暨“大爱有痕•孙才清油画作品展”开幕式,在宜昌城区一处新近落成的典雅馆舍中拉开帷幕。在西陵二路快速路的最北端,居然还有这么一个静美的去处?;疑鞯娜阒魈褰ㄖ?,顺着山势得体地静卧于那弯随和的山丘旁,馆舍的西北向,是一片宽敞的停车场。这就是我见到三峡美术馆的第一印象。客居宜昌三十余年,我不敢相信,这样一个令人引以为豪的艺术殿堂,就在我们的身边。一位有担当的实业家陶加林,凭借他那超凡脱俗的文化自信,不计得失的心血付出,让三峡美术馆在低调奢华的氛围中横空出世了;另一位有情怀的艺术家孙才清,倚重他那痴心不改的艺术天赋,不分昼夜的激情挥洒,让“三峡美术概念”在三峡美术馆的殿堂中得到了最完美的呈现,做到了最充分的阐释。
走进三峡美术馆,在孙才清先生的油画作品前,我用自己的双眼,充分享受着艺术家的情怀与担当传递给我的那种美妙与满足,我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着眼前的艺术作品给我的灵魂带来的震荡与洗礼。孙才清先生的油画作品,按照“三峡建设者、艺术•生活”和“风景”进行分类,分别在A、B两个展厅同时展出。
走进A厅,我们不难梳理,在孙才清近40年的艺术探索中,三峡题材、油画手法,成为他的艺术创作主要表达方式。对油画作品的崇拜与好奇,成为孙才清矢志不渝进行艺术创作的最初动因和永恒动力。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学习深造的经历,锻造了孙才清坚定的艺术信念、深邃的艺术眼光和厚实的艺术功底,这为他后来取得一系列艺术成就做出了最具前瞻性的铺垫。他的早期作品《早晨》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后来的作品《抬石头的人》《建设者》《三峡班前》《三峡—平湖码头》等作品分别入选全省、全国各类美展,并取得了连续入选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突出成绩。这些作品,我们在A厅大多能够看到原作展示?!度看蟀咏ㄉ枵摺肥且桓焙甏笞髌?,尺寸160cm ×540cm。作品取材于三峡建设者工间排队进餐的一个生活场景?;嬷杏薪?0名男女工人在排队等着领取饭菜。孙才清充分运用自己扎实的学院派艺术手法,生动再现了三峡建设者的生活瞬间。繁重劳动之后的一身疲惫,并没有消解劳动者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喝水、洗碗、抽烟、聊天、嬉笑、发呆等等行为,既是现实劳动场景的再现,也是人文情怀的艺术表达。这幅作品代表了孙才清艺术表达的主要倾向。他在三峡题材相关作品中,乐此不疲、不厌其烦地反复渲染劳动者的平凡与壮美。因为他的独到眼光、艺术定力和意志品质,使得“三峡工程”成为孙才清油画艺术的主要载体。无论在哪个历史阶段,孙才清都没有随波逐流,他耗费了自己近40年的全部心血,找到了一个艺术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倾力释放大爱情怀最好的表达方式。这应该就是对孙才清在油画艺术创作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最合理阐释。
在主攻三峡题材的同时,孙才清也把自己的艺术视角重点投向了社会底层的黎民百姓。作为一种个人偏好,我更喜欢孙才清的这类作品。比如《平湖码头》《黄柏河码头工人》《打工者》《出门打工》《工地》《铲沙》《拖斗车的人》《农民工》等作品,艺术家通过对不同人群劳动者劳作细节的刻画,再现了劳动者的勤劳、艰辛、坚韧与壮美。再比如《农家乐》《村卫生室》《菜市场》《陶珠路集市》《开饭啦》《江湖水》等作品,又对百姓生活的温馨、愉悦、静谧与美满给予了深情赞美?!锻婊ㄅ频娜恕贰堵侄伞贰渡矫瘛贰缎№肥巧畹乃布洌亲布词?,但却是生活的美好回忆,孙才清用他的画笔,帮助我们尝试偶尔放慢脚下的匆匆步履,去细细品味生活的真谛与滋味。《快餐》,是孙才清先生2017年创作的一幅新作?;嫔系?个年轻女孩正在一起用快餐?;页浞终瓜肿约旱墓雇技记?,精准勾勒出了这样的现实生活场景,同时又将中国画简约的线描技法融入其中,在清雅的主色调中点缀一抹靓丽的服饰,将整幅画面的艺术效果渲染到极致。一张温馨浪漫的人间有爱图画,立马之间就呈现在每一个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的眼前。
在B厅展示的,是孙才清先生多年来积淀的风景油画作品。观摩孙才清先生的风景画,我发现他最看重的是画面的整体效果,包括作品的构图方式、色彩关系、色度把握等等,至于画面细节的刻画,则不在画家的主要考量之中。这样的风景画作品,给观众传达的是一种情怀与气势,一件艺术品,或许只要给观众留下某一方面的深刻印象,就可能达到了其应有的艺术目的。
孙才清先生的油画风景写生作品,都是对三峡地域山川河流的摹写。伦勃朗的一生坚持自己的艺术思想,注重自己对生活的确切感受,正如他所说“我们住在这个城市里,应感受这里的题材和景色,而非千里之外的某一题材和景色”。孙才清先生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他要坚持一辈子都画三峡,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三峡画家”。这或许就是孙才清先生一辈子都会坚持下去的艺术理想。我也完全相信,孙先生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文/图:杨力 编辑:冯潇
阅读延展——
?。ǖ慊髯笊戏?ldquo;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