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还是楚辞》内蕴丰富、高亢悠扬,充满着正能量,在2023年央视端午特别节目大型交响诗《碧水长歌颂端阳》中被再次唱响。
6月22日央视首播的《碧水长歌颂端阳》无疑是一台构思精巧、结构独特、表现手段立体丰富的电视文艺节目,其主题上的突出鲜明、气势上的大气恢宏、表达上的酣畅淋漓可谓难得一见。山岳苍苍,江水泱泱。在巍峨群山之间,一艘游轮行驶在碧波荡漾的万古长江之上,游轮被装点成流动的舞台,舞台上的主角——交响诗由序曲和四个乐章组成,串联起了整个节目的内容框架,绿水青山、大坝工程、民俗风情、音乐歌舞和诗情画意被梦幻般地组接在一起。该节目不失为一次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兼善的电视艺术创作实践,也是央视践行电视文艺下沉田间地头,把创作写在大地上的生动体现。在整台节目中,原创歌曲《还是楚辞》的惊艳亮相,特别是其与《离骚》的隔空对唱,给亿万电视观众留下了尤其难忘的印象。一个是风靡当下的流行音乐,一个是作为国粹艺术的京剧唱段,两首作品跨时空的奇妙遇合,以及现代电视艺术手段的加持,将中国文化形式的传统与现代、承继与创新接续起来,不仅丰富了舞台的视觉形象,更以不同的唱腔与调式为受众增添了听觉的层次、声音的美感。其实包括动与静、古与今、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乃至古筝与钢琴的激越合奏呈现,让充满艺术张力的不同表现对象,展开超越时空的交流对话与激情碰撞,正是整台节目创新和匠心所在。总之,耳目一新、创意十足的视听语言和内容编排,淋漓尽致地展陈了端午特别节目本身的文化诉求与美学旨趣。
歌曲《还是楚辞》之所以被受众“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不独因为它与端午节目主题特别“应景““聚焦”,更源于其本身丰谵的意蕴和易于流行传唱的特点。歌词是一种韵文文学,但每一句歌词都琅琅上口殊为不易?!痘故浅恰返母璐恃∮胦u韵,而且一韵到底,有格律诗的声律与对仗特点。词作每句基本为十二字,句式上的整饬与谨严,修辞上的反复与叠句,尤其是词尾的重章吟咏,凸显了歌词的音韵美与形式美,抵达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楚辞是楚国诗人屈原等创造的一种新体诗,反映了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地方色彩鲜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体的代表性作品,书写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由此而来的痛苦与纠结,其文字之美、寓意之深,“逸响伟辞,卓绝一世”(鲁迅语)。《天问》是楚辞里另外一首屈原的长篇诗歌,全诗运用宏大的思维方式,把“天”看作各种玄奥问题的载体。“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诗里类似的探寻叩问,是对世界起源的想象和宇宙规律的遐思,表征了屈原探索未知的激情和浪漫,以及中国古人对追寻宇宙奥妙和无穷远方的渴慕。而“昭后成游,南土爰底。厥利惟何,逢彼白雉”等诗句,从历史视域看待往事,感叹的是时代兴亡和岁月不居。歌曲《还是楚辞》基于《天问》《离骚》这两部震烁古今、可与日月争辉的作品来展开构思与想象,立足于当下的语境,回溯屈原的伟大文化创造,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当代中国,期冀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歌词前四句即从漫无际涯的宇宙视角俯瞰大千世界,把楚辞放置在时间长河和浩瀚环宇之中,感悟屈原及《楚辞》的经典意义与现代价值。这一视角选择无疑赓续的是屈原不朽之作的气象、境界,词作的意境因此而变得阔达高远。《天问》曾承载中国人探索宇宙的飞天梦想,《离骚》寄托着华夏儿女走向未来的社会理想。欣慰的是屈原的苍穹追问和对美政理想的孜孜求索,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得到了回响。“不再是《天问》迷茫的宇宙,中华神舟已登上遥远的月球,不再是《离骚》孤苦的求索,中国道路亿万儿女竞相奔走。”正如这段歌词所描绘的,公元2020年中国首个行星探测器 “天问一号 ”被送入太空,“天问一号“与“嫦娥”“北斗”“神舟”等中国重大航天工程一样,命名都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这一切无不彰显了当代中国人的历史情怀与文化自觉,以及从自然界获取更大力量的坚强意志。以政为德、以民为本、举贤授能、忠诚爱国……屈原的社会理想、爱国精神和清峻人格,穿越千年沧桑岁月,已然成为激励当下中国人坚定历史自信、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将蓝色的地球与浩渺的星空相链接,把历史、现实与未来相贯通,歌词创作上的时空跳跃与组合可谓匠心独具。
“这是伟大楚辞诗歌的源头,千年文脉在流淌浩荡着春秋,这是伟大中国诗歌的国度,历经苦难依然昂首浪漫依旧。”词作末尾乃至整首歌曲,与其说是歌咏屈原和《楚辞》的不朽,勿宁说是再次肯定与揄扬文学的力量。文学是一束光,可以穿透历史、照亮未来。文学是“诗性正义”的别名,可以塑造一个时代的面貌,影响一个时代的精神走向。文学还是推动历史进步发展的原动力,能够让一个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去追寻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莎士比亚不只属于英国而属于全世界,因为他的创作既契合了彼时的英国社会变革与帝国扩张,更揭櫫了永恒的历史规律和普遍的人性本质。长江是一条诗歌的河流,源头是屈原。被誉为“中华诗祖”的屈原以文学的方式提供了看待世界的别样视角,引领人们打破认知的边界和思想的拘囿,更以对个体生命、独立精神和人格操守的高扬,把理性精神和抗争激情发挥到极致。经典文学艺术的人文思想和艺术魅力,使其存在的价值超越了时代、民族和国家的范畴。正在这个意义上,屈原及《楚辞》有理由从遥远的历史时空走到当下,也有理由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代表性文化符号。而以此为表现内容的原创歌曲《还是楚辞》同样应得到高度评价。
?。ㄗ髡呦岛笔〉缬凹倚岣敝飨?,宜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