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分节有序,是时光轮转造就而成的更替;自然孕育人类,其间有呼唤文明的内在需求。有了人,自然才由晦转明,历史也因之有了开端。人类在繁衍壮大的过程中,不仅用节令标识时序,同时还抚今追昔、鉴往知来,从而凝结、浓缩成万千文化的表征,虽东西域表有别,但理一分殊,都是对文明的继承与发扬。“端午节”位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世界其他文明的精粹同席,这于古而言,验证了先贤所言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于今而言,则是“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证之一。
“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是鲁迅先生集屈原《离骚》佳句而成的对联,他将其悬于北京西三条胡同寓屋书室并以此自励。鲁迅先生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而投身“新文化运动”疗救国民。鲁迅先生在百年之前就为我们树立了“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生命力”的典范。历史的长河绵延不绝,我们在每一次的回溯中总能感受到仁人志士的魂之所在,并将其内化为新时代前进的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端午时节,长江之畔的夷陵古城“扬枹兮拊鼓”,弦歌又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宜昌市推出的特别节目《碧水长歌颂端阳》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标尺,精心打造了一台厚植家国情怀、戮力民族复兴的视听盛宴。
《碧水长歌颂端阳》整场晚会以“朗诵+交响乐”的方式串联,不仅承续了中国文艺中的“诗乐”传统,同时也采用了交响乐这一音乐类型,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端阳”“吾乡”“吾爱”“吾志”“吾国”的篇章结构,融古今于一炉,汇家国于一体,既有一方水土的讴歌,更俱九州大地的颂赞,正可谓是“日月叠璧,山川焕绮”。
晚会以“吾乡”切入,用心深远,寄情深厚,因为“乡土”是每一个人内心的根柢,是人汲取养分、涵养性情的初始之地,这种本源性的体验对每个人而言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随着人的成长,心智打开之后,吾乡便不仅仅是初生初养之地,而是铺展开来,心之所寄是吾乡,力之所致亦是吾乡。《九章·橘颂》是《楚辞》中的清音,放耳去听,同样能听见《小雅·鹿鸣》的呦呦之声;柑橘院士邓秀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细品汁水甘甜的橙子,也能尝出陕西富平柿饼中的蜜;秭归薅草锣里的采茶农歌,何遽不是《乌苏里船歌》中的捕鱼号子?……凡此种种,各各唱“吾乡”、写“吾乡”、建“吾乡”,千万个“吾乡”归一处,便是吾土吾国。心系乡土而胸怀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家国天下的情怀,因为国人深念故园又能推己及人,使得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有着厚实的现实基础和牢固的情感纽带。每逢历史的关键时刻,每临国家民族的兴亡之际,华夏儿女的爱国之情总能瞬时爆发并席卷天下,特别是近代以来,“我是中国人”已越来越成为国民的文化身份和精神支柱。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诵屈子之诗而不忘来处;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奔走在王家河、许家冲而砥砺奋发;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内蕴。
长江水日夜奔涌而下,浩浩汤汤的江声里有历史,有当下,更有未来,因为华夏的文明薪火相传,必将在新时代奏响主旋律的最强音。
?。ㄗ髡呦等看笱难в氪窖г航淌凇⒁瞬形囊掌缆奂倚岣敝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