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第十六届体育运动会在宜昌隆重开幕,这是一场令荆楚瞩目神州翘首的盛会。
在省运会开幕之前,有幸欣赏到有周立荣作词,方石作曲,祝家家、袁玉华演唱的湖北省第十六届体育运动会的会歌《我能我能》,欣喜和感动不言而喻。
周立荣是著名的词作家,他早年的歌词偏重于宏大叙事,抒发的多是集体的大情感,后来转向民众视角,展示普通人的生活场景,深度挖掘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情感体验,他的很多歌直击人的内心,获得了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共同的情感认同。
作为运动会会歌,有着自身的要求,它应该是一种集体情感的抒发,它似乎更契合周主席早年的创作经验。一个人,前进了,是不会倒回去的,在这首会歌的创作中,周主席一方面打开了宏大叙事的开关,另一方面,又规避了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叙述,用一个又一个具体而生动的意象来支撑宏大的主题。以歌词第一段为例:
“谁能拦腰抱起长江,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谁能点燃一江春水,把一百年的梦想照亮。”
这是宏大的,又是具体的。拦腰抱起、点燃这些具象的动作,很好地支撑了中国力量,百年梦想这些廓大的意象,用具体的支点托举了恢弘的气势。宜昌两次将长江拦腰抱起,修建了葛洲坝电站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力量,正因为有这两座大型水电站,让水能变成电能,所以说,点燃一江春水,照亮了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在三峡修建电站的百年梦想。
这一段,有两个词用得特别好,一是“抱起”,长江是不能被抱起的,正是这拟人的形象的写法,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力量。二是“点燃”江水这种新颖的动宾搭配,江水是不能点燃的,因为我们修起了水电站,用水来发电,如同点燃了江水。
周立荣近年歌词创作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文化的观照,他从古诗词和现代诗中吸取营养,视野更加开阔,词汇更加丰富,他的歌词文化色彩更浓,歌词的第二段写道:
“谁是梦里诗和远方,让一部《楚辞》千年传唱。”
宜昌是屈原故里,屈原创造了以《离骚》为代表的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跟《诗经》形成双峰并峙,两星同辉的艺术格局,这两句歌词凸显了宜昌作为“诗歌之城”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十六届省运会,既是宜昌的,更是体育的,周立荣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如今我来到你的身旁,忍不住心中热血激荡。我要变成一只雄鹰,在你的怀中展翅飞翔。”
这一段,站在运动员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描述了运动健儿走进壮美三峡的激动心情,彰显了他们要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的雄心壮志。第一人称“我”显得真实自然亲切,也便于更直接地表达运动员的内心向往,没有隔膜感。
歌词最后深情颂扬:“如今我就是你的模样,每一寸土地都是赛场。我能跑出你的步伐,让中国精神四海飘扬。”这是对本次运动会的礼赞,是运动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完美契合,是全体运动健儿的誓言,也是荆楚儿女共同的心声。“我能、我能”的重复,强化了体育精神,给人以无限的力量。
作为体育运动会的会歌,《我能我能》音乐的律动感很强,同时又不是声嘶力竭的呼号,没有震耳欲聋的配器,节奏鲜明又悠扬婉转,阳刚和阴柔完美结合,高山和碧水彼此成全。两位歌手的演唱情感把握到位,既充满深情,又不过分宣泄,情感的节制更显出内在的力量。一些乐音的处理显示了歌者对词曲的准确把握,同时也展示了再创作的实践能力,“谁”后面恰到好处的延长音,宣示了主语的语法地位,“我能我能”的多次反复中声调的变化,把人带到了悠远深邃的意境之中。
《我能我能》既是体育的礼赞,也是宜昌的颂歌,它的艺术感染力绝不会随着运动会的闭幕而凋萎,而会一直萦绕在很多人的心头!
?。ㄗ髡呦抵泄餍嵩薄⒁瞬猩⑽难Щ峄岢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