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能够打动人心、传唱久远、载入史册的经典音乐作品,无不是以其作品歌词的穿透力与旋律感染力珠联璧合、交相辉映为前提的。这应该是一条颠扑不破的艺术规律。
如果用这样的认知与视角,来欣赏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会歌《我能 我能》,我们就会从这件作品中感受到周立荣歌词的力量之美,欣赏到方石曲谱的旋律之魅。
周立荣是在三峡腹地鄂西山脉中喝清江水、吃土家饭长大的大山之子、艺术信徒。独特的社会文化成长环境,赋予了周立荣的文化情怀与艺术天赋?!段夷?我能》,虽然只是周立荣众多音乐作品中的一个代表,但我们依然可以“管中窥豹”,从中感受到周立荣的艺术思维方式与艺术表达特色。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等等,这些关键词,是作品展开叙述画卷的主要时空场景;华夏文明、巴山楚水、屈原昭君故里、千年《楚辞》、竞技精神,这些符号的丰富内涵,是作品艺术魅力得以尽情释放的文化底色。周立荣之所以能够为我们挥洒出这一“神来之笔”,我以为,原因就在于他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将这些元素与符号进行深刻的把握、高度的概括和精准的表达。周立荣式的天问“谁能拦腰抱起长江”,他自己用“中国力量”进行了回答,并向世界进行了“展示”。他将母亲河幻化成了“一江春水”,他要把这“春水”点燃,他要“把一百年的梦想”照亮。这种穿透历史、虚实照应的表达技巧,强化了体育精神的艺术张力。梦里的诗和远方,唯有千年《楚辞》可以担当。回到省级运动会的叙述主题,周立荣巧借雄鹰的视野与理想,将每一寸千年不息的巴山楚水 “赛场”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天人感应、时空交错的美妙心境。只有在这样的心境中,“我能、我能”才能发出撼动人心、沁人心脾、催人奋进的时代强音。
听着三峡的号子声长大的作品作曲方石,与周立荣有过多年的合作。他的作品大气、乐观、向上,富有张力,充满激情,并勇于创新。他对宏大音乐题材的开掘、把握,尤具心得。他在调性、节奏、演唱样式上具有独特个性,善于将学院派的专业作曲技法与大众欣赏相结合,同时继承、弘扬民族性、地域性的音调基因,运用融合的手法体现歌曲的艺术价值和艺术个性。哪怕面对严肃的题材,方石也能赋予其朴实、真诚的心境,以分享到民化的视角让人产生共鸣。在《我能 我能》作品中,方石对周立荣的文字进行了尽情阐释、演绎和渲染,因而让受众从中充分感受到了这件优秀音乐作品的力量之美与旋律之魅。
?。ㄗ髡呦狄瞬形囊掌缆奂倚岢N窀敝飨婷厥槌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