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届奥运会和亚运会,留下过无数经典主题歌曲传唱至今。这是听众的幸运,但对于在这之后的运动会主题曲创作者来说,无疑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在“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开幕式的主题歌曲中,《我能我能》显然另辟蹊径,找到了更为独特的视角。该首歌的歌词由全国文化名家、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周立荣创作。初听此歌,会将它定义为慷慨激昂、鼓舞人心的励志歌曲,但细细品味,它的魅力远不止于此。作为一名生长于清江流域的土家族词作家,周立荣不但有着宏大辽阔的视野,同时又兼有从小浸润巴楚文化所特有的细腻柔软。这份细腻柔软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在作品中饱含着对生命、人性的观照和体察。
歌词通常是理解乐曲、演唱、表演的前提,对整个作品的处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谁能拦腰抱起长江,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谁能点燃一江春水,把一百年的梦想照亮。”前两句一开篇,就奠定了整首歌曲的基调。眼前不免呈现出这样的景象:波澜壮阔的长江水滚滚向前,三峡大坝附着其中,成为它的美丽注脚。这是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的有力体现,是对“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的百年梦想”的最好诠释。“谁是梦里诗和远方,让一部楚辞千年传唱;谁是心中那片花海,让巴山楚水四季春光。”诗画般的意境里,“屈原故里”和“诗歌之城”所承载的文化积蕴自然流淌,“绿水青山、感恩奋进”的新发展格局徐徐展开。
整首歌词传递出一种沉稳磅礴、热情昂扬的气质,在表达上又极为克制内敛,避开了直接生硬的“灌输式”输出,而是处处留有诗意和想象空间,给人更加丰富的感受——既因中国精神、运动精神备受鼓舞,也有因宜昌这片土地激发出的浓浓乡愁。这是很多口水歌所不能企及的美学享受。
作为谱曲,著名作曲家方石和宜昌有着深深的情缘,他在《我能我能》的创作中再一次贡献了过人的才华。通过节奏明快、高昂酣畅的曲调展现运动健儿的风采和激情,也将《我能我能》的中国精神、中国速度的主题发挥到了极致。歌如其名,《我能我能》既表达了一个国家永不妥协、拼搏向上的决心,也鼓励着每一个普通人要永葆信心,勇敢地追求梦想。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三峡文学》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