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有着“中华诗祖”之称的宜昌老乡——屈原,就写下了兼具理性探索精神与文学情思的长诗《天问》。而今,在“英雄湖北 活力宜昌”,我们同样可以在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会歌《我能 我能》中,听到深情发问、自信回答与昂扬的时代之音。
发问,或者说好奇,往往是梦想的开始。“谁能拦腰抱起长江/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谁能点燃一江春水/把一百年的梦想照亮”,随着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男女声二重唱发问开篇,巴山楚水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画卷也徐徐展开。拦腰抱起长江的不仅仅是三峡大坝,点燃一江春水的也不只是两岸璀璨的灯火,还是在宜昌这片热土为梦想而求索、奋斗的一个个小“我”,更是以大国重器、绿水青山的崭新风貌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的大“我”。甫一开篇,就将听众们带入了一曲水与火之歌的动感乐章。
“谁是梦里诗和远方/让一部《楚辞》千年传唱/谁是心中那片花海/让巴山楚水四季春光”。这种浪漫情怀与豪迈气概来源于宜昌作为屈原故里和诗歌之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新时代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三峡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责任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赓续过往的传统与荣光,我们怀揣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踔厉奋发。
伴随歌曲节奏的持续推进和视角转换,“我要变成一只雄鹰”的愿望与呼喊,将听众带回到省运会的叙述主题上来。运动健儿们走进壮美三峡,恰似一只只雄鹰,滚烫着激荡的热血在赛场上尽情驰骋翱翔。最激昂是少年志,最闪耀是追梦人。“如今我就是你的模样/每一寸土地都是赛场/我能跑出你的步伐/让中国精神四海飘扬”。此时,“我”就不单是在赛场上挥洒青春热血的运动健儿了。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还是“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汇聚平凡之“我”闪耀出璀璨星空,结集普通之“我”涌动出磅礴伟力——有梦想谁都可以了不起。在这样的热血与情绪感染之下,自然生发出反复哼唱的“我能 我能”,体现出“我”宽广的胸怀、卓绝的能力、有为的担当和高度的自信。
对于歌曲《我能 我能》词作者周立荣先生的歌词创作,评论家刘波先生在《以真性情为巴土文化立传——谈周立荣的歌词创作》(《长江文艺评论》2019年第5期)中有过这样的评价,他认为其歌词创作虽建基于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但并未损害歌词的文学性与诗意特征,反而呈现出一种现代性与古典感交融下的中国风。“这种中国风的书写,不能完全依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它的放达与神秘,其实也是作者人文修养和历史风度在文字中的体现。”这样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歌词,辅之以优美的旋律、青春的梦想与拼搏的力量,动人心扉,也催人奋进。
?。ㄗ髡呦等看笱难в氪窖г貉芯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