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绪旋,湖北兴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儿童文学工作委员会主任。代表作品有《三峡小移民》等。曾获中国人口文化奖、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湖北少儿金蕾奖、楚天蒲公英奖、宜昌市屈原文艺创作奖等奖项?!度啃∫泼瘛繁环氤扇瘴脑谌毡境霭娣⑿?,一批民间文学作品被选入《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冯绪旋 《三峡小移民》获中国人口文化奖(2004)
作品简介: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三峡工程,从而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建设的壮阔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女孩王争艳一家开始了移民生活,而王争艳则在这一生活历程中成长起来。《三峡小移民》以诗情画意的笔调描述王争艳的成长历程和家庭的新生活,就像是一首诗一幅画,然而,透过它我们却可以看到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壮阔历史画卷?!度啃∫泼瘛肥侵泄酥潦澜缢泼袷飞系谝徊孔判葱∫泼竦奈难ё髌罚虼顺晌匦缘牡谝焕?。
冯绪旋报告文学《三峡小移民》节选
一束野花
一周以后,王争艳听到一个惊人的坏消息:在一周前的那场狂风暴雨中,她的好朋友——刚刚从秭归搬来不久的胡旭敏,被倒下来的窝棚砸折了左臂。当时人们都在抢救窝棚,谁也没有注意到胡旭敏受的伤会有那样严重。后来,胡旭敏的左臂越肿越厉害,她爸爸妈妈把她送到医院里,才发现她的左臂骨折了。
王争艳和妈妈去医院看望胡旭敏。
途中,王争艳看见路边开满了好看的野花,便采了一束,准备送给胡旭敏。
她们来到医院,看见胡旭敏躺在病床上,左臂耷拉着,肿得像一根棒锤一样,因为剧烈疼痛,她脸色像纸一样惨白,可是她不哭,她还笑着呢!
王争艳的妈妈问胡旭敏的妈妈:
“医生怎么说哇?”
胡旭敏的妈妈抹着眼泪说:
“医生说由于拖延了治疗时间,断了的骨头已经长得连着了。问题是,骨头没有归位,长定型了就实际上成了残疾。医生提出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在骨头上上钢板拧镙丝,逐步使骨头归位。这需要一大笔钱??墒俏颐窍衷诹薹孔佣纪A?,哪里有钱?第二种就是用土办法:把已经长得连着了的骨头重新拉断,然后把骨头弄归位。这个法子省钱些,可是孩子怎么受得了?我们提出给孩子用麻药,,医生说不能够用麻药,因为骨折的地方,还附着一根神经,麻药会破坏神经。孩子的爸爸现在找别人借钱去了。”
胡旭敏听了,说:
“我选择第二种治疗方法。”
“孩子,爸爸也许借得到钱。”胡旭敏的妈妈说。
“借到钱了也不要用第一种。用第二种吧,我能够忍受的。”
胡旭敏的爸爸回来了。他把胡旭敏的妈妈叫到外面,嘀咕着,不时叹一声气。胡旭敏已经猜到爸爸没有借到钱了,叫着:
“爸爸!妈妈!求求你们用第二种方法治疗好吗?”
她笑着说:
“我很坚强的。”
胡旭敏的爸爸妈妈别无选择,只好同意。
医生把胡旭敏结结实实地捆绑在一根柱头上,喊来一些身强力壮的人,叫那些人听他的号令,他一发号令,就一起用力拔胡旭敏的左臂。王争艳被这场面吓坏了,躲在妈妈身后。
胡旭敏却仍然笑着。她对王争艳说:
“你那束野花是给我的吗?请你站到我面前来。我看着花,我就不怕疼。”
王争艳就手捧那束野花站到胡旭敏面前。
医生喊:“预备——开始!”
那些人就突然猛烈地用力拔胡旭敏的左臂。胡旭敏起初还看着王争艳捧着的花,后来把脸扭到一边,牙关紧咬,眼泪滚滚地直掉。突然,随着“咔嚓!”的响声,胡旭敏左臂的骨头完全变成两节--那根已经长得连住的骨头,被拔断了。她终于撕心裂肺地喊一声:“妈妈呀!”就昏过去了。医生迅速地把她的断骨整合归位,给她上夹板。
在回家路上,王争艳的妈妈感慨不已:
“移民难哇!听说那孩子和你们一样,刚刚搬来哩,却赶上了这么一场灾祸。”
王争艳的结论与妈妈又稍稍不同。她觉得胡旭敏真坚强勇敢。她心里想:不管生活有多么艰难,我一定要像胡旭敏那样,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在风雨里飞翔的鸟儿才是坚强勇敢的,顶着困难与挫折往前跑的人才是有出息的。”这天晚上,王争艳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原来他们是三峡的孩子
清晨,明媚的阳光把王争艳从梦中唤醒。她掀开被子,一骨碌下床。
今天是她和弟弟回故乡的日子!
妈妈在为他们准备着早饭。她笑嘻嘻地对王争艳说:
“今天高兴吧?”
“当然高兴呀!”王争艳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她脸蛋儿都泛红了。
“美美地吃上一顿早饭吧!”妈妈笑得更甜了。“要吃得饱饱的,不然路上会饿的。”
王争艳只吃一口饭就放碗了。她心里面就像是闯进了一只兔子似的扑通扑通猛跳,这影响了她吃饭。
然后,她和弟弟出发了。
很多小伙伴已经在车站等他们了。他们蹦蹦跳跳的,就像是一群要相约回巢的鸟儿。
然后,他们一窝蜂似的上了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走了约莫两小时,长江出现了。长江被裹在重重叠叠的大峡谷里,奔腾向前。又走了一小时左右,进入西陵峡大峡谷,长江就在他们的脚下了。
坐在王争艳旁边的是一个戴眼镜的叔叔,他不时把头探出窗外,欣赏峡江景色。他看见他们的车走的公路窄窄的,右侧是悬崖峭壁,左侧是惊涛骇浪,不禁惊呼:
“多么危险的路??!”
王争艳在心里一笑:在他们三峡,这样的路是最好的哩!她说:
“叔叔,最危险的路,是大江两岸的栈道。”
“是吗?看得到吗?”眼镜叔叔说。
“看得到呀!那些挂在悬崖上、峭壁中的像羊肠似的东西就是。”王争艳说。
“听说那些都是人工开凿的?”
“是呀。我听爷爷说,我爷爷的爷爷就曾经修这栈道。”
又行一程,其中一段栈道便清晰可见了。他们甚至看清了狭窄陡峭的栈道上一道道深入岩壁光可鉴人的嵌痕。王争艳顿时激动起来。她告诉眼镜叔叔,她爷爷早年是纤夫,曾经赤一双脚,把纤绳背在背上,无数次走过这一段路。爷爷告诉她:拉纤,一条是生路,一条是死路,这峡江吞噬了多少纤夫的生命??!然而,正是纤夫们的纤绳,在打磨出峡江两岸千道万道嵌痕的同时,拉出了长江沿岸的码头、闹市和繁华。那一道道嵌痕,其实就是一部悲壮的水运史??!
接下来就到轮渡口了。因为峡江险要,公路在遇到无法开辟的岩壁的时候,转向往江对岸延伸,又没有力量架桥,就用渡船渡汽车过江。
在汽车上渡船以后,他们下到渡船上。王争艳看着江里的浪花,不禁想:哪一朵浪花是从故乡香溪流下来的呢?她就趴到船沿上看浪。突然一个大浪袭来,足足有两米高的浪头,把她浇成了一朵“出水芙蓉”。小伙伴们无不哈哈大笑。
过罢轮渡汽车继续行驶。这时候他们看见江边的一个村口,平阔的沙滩上,几个农家孩子牵着牛在水边嬉戏。他们都一丝不挂。啊!这种景观,在王争艳的故乡是多么常见??!王争艳和小伙伴们对那些农家孩子大声呼喊着。那些农家孩子纷纷扎到水里去,为他们做精彩表演。
汽车进入西陵峡深处。只见两岸山山相连,头顶的天空变得狭窄。刚才还高高地挂着的太阳现在不见了,惟遥远的江面还有阳光斜落。王争艳不由得想起郦道元写的《三峡》,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小伙伴们立即响应。他们的朗诵整齐而又响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车上的乘客们都为他们的情绪感染,气氛变得异?;钤尽?/p>
他们又热烈地讨论起三峡来。
有的说:三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长江的标识地段,是华夏中国地质演变的一部史书。
有的说:三峡是华夏文明的一处摇篮,作为人类发祥地之一,这里哺育过巴、越、秦、楚文化,又是沟通西南中国和东中部中国的文明走廊,遗存着大量已知未知、已解未解的文明之珍、文明之谜。
有的说:三峡又是中国历史的走廊,从先秦、两汉、三国,一直到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三峡值得说的故事和人物真多哩!
有的说:三峡还是诗歌的走廊。从屈原、宋玉,到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再到欧阳修、三苏父子、黄庭坚、陆游,中国文学史上的文豪巨匠都与三峡结缘,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瑰丽的诗篇。
眼镜叔叔和车上很多人都参加到了这场讨论中。后来,王争艳问眼镜叔叔:
“你们是到三峡来旅游的吗?”
眼镜叔叔回答说:“我们是来三峡工作的。”
他接着介绍车上的人,谁谁是地质学家,谁谁是考古学家,谁谁是历史学家,谁谁是诗人。王争艳和小伙伴们听了都被吓得直伸舌头:“我们真的是在\'班门弄斧\'呀!”然而他们说:
“你们对三峡知道得真多呀!”
“我们是三峡人?。?rdquo;王争艳不好意思地说,“不过我们现在已经从三峡搬出来了,我们是移民。”
“原来你们是移民??!”他们的目光顿时都齐刷刷地落在这群孩子身上。
“难怪他们那样熟悉和了解三峡,原来他们是三峡的孩子;难怪他们那样热爱和依恋三峡,原来他们已经离开了他们曾经生息的热土——三峡,他们是移民……”眼镜叔叔大声朗诵他即兴创作的诗歌。
汽车到香溪镇的时候,王争艳和小伙伴们下了车。他们和眼镜叔叔一行分别了,往向家店村走去。从香溪镇到向家店村,原来是通车的,但因为处在淹没区,公路没有维修,便不能通车了。他们只得步行。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来到了向家店村口,在朦胧的月光里,看见了久违的香溪、香溪上的小吊桥、小吊桥那边掩映在橙子林里的村子。村子的半山腰以下,昔日曾经是千家灯火,现在却无一点儿亮光,月光里能见的是一片片废墟,一片苍凉感袭上他们的心头。他们流下了热泪:故乡啊,故乡!我们终于回到了你的怀抱!
他们从小吊桥上跑过去,上了橙林间的小路。
接着,大家分了手,各自向自己的亲人或好朋友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