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
张同,女,1967年出生,宜昌枝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同(张艳平),女,1967年10月出生。枝江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枝江酒业报总编、宣传部长。
从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有诗歌、散文、评论作品近百万字刊发于《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副刊以及《散文》、《长江文艺》、《中国作家-纪实》,《芳草-潮》、《长江丛刊》等。散文作品被《散文海外版》转载,有中篇小说在报纸副刊连载。出版有散文集《孤洲心语》、《E-mail里的乡愁》、长篇小说《蔓藤的春天》、《素袖红妆》,与人合著报告文学《日月生香》。作品先后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对台宣传特等奖、中国人口文化奖、屈原文艺创作奖和湖北新闻奖;个人获得宜昌市第六届三峡文艺明星奖、湖北省学雷锋岗位标兵和枝江市道德模范称号。
2018年,创作的中篇报告文学《绿色钥匙》刊发在《生态文化》上,受到中国林业生态作协及广大读者的高度肯定和广泛关注。著名作家李青松评论这篇报告文学对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很有意义。评论家王宏波、刘志刚称这篇报告文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镜像”,这是其在创作报告文学《棉田映晚霞》之后的又一新成果。文学评论《论赵瑜报告文学中的读者位置》入选 《湖北作家作品选2016—2017评论卷》,文学评论《言万物成理于幽微中》、《书写卑微人群中的善良》、《黄冈秘卷中的筋骨》、《值得回味的童年》、《讲中药故事,写本草华章》、《文学铺垫的人生底色》等30多篇分别刊发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文学与教育》等刊物。有诗歌入选《新诗百年爱情诗选粹》,散文入选《美丽乡村行》。
张同代表作
引 言
张同
《冲天的蔓藤》以一个民营白酒企业为场景,讲述了一群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员工一起成长的故事。供职于吉庆酒业的员工周玉禾因失眠而请假到三亚旅游,邂逅了天源集团老总于天源,彼此之间共生好感,让周玉禾没有想到时的是于天源与她所供职的吉庆酒业的董事长陈佳先是商界好友,陈佳先为了吉庆酒业永续发展,主动将辛苦积累的股份卖给天源集团,从而使资金实力雄厚的天源集团在吉庆的决策权更集中。在出售股份的过程中,当初与陈佳先一起创业的刘志武坚决反对,不肯把吉庆这么好的平台拱手让人,他出言不逊,处处设障,与天源集团派来的职业经理人为敌。于天源因为操劳过度,心脏病突发而离开人世,而他在锦昌市投资的几个大项目,可以解决多数锦昌人在家门口就近就业。一向蛮横霸道又十分喜欢显摆的刘志武从人们对于天源的敬佩中,反省自己,约了高中同学回到家乡投资,立志改变家乡面貌。有人说,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员工,就是“农民工”的代名词,就像漫山遍野的绿草,可以妆扮四季,却不像被种植的庄稼如小麦、棉花、大豆、高粱等那样受到重视。同样是植物,受到的关注不一样。犹如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别。在改革越来越明朗化的今天,有的民营企业员工的收入超过了国有企业员工的收入,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在经历两种不同角色的转变。小说以周玉禾这样的民营企业员工为代表,写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成长,他们的点点滴滴,虽有困惑、有压力、有不可理喻的处事方式,但无不透露出顽强,犹如野外的蔓藤,在民营企业的树林里生长,最终,企业因他们而荣,虽然他们原本没有冲天的志向。但毕竟,因为民营企业蓬勃发展,而让一批又一批社会精英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一棵草,一滴露水。这是天源集团老总于天源对打工者周玉禾的鼓励,也是整个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已经融入其中,不能自拔。也许,小说还可以写得更好看一些,但生活的经历告诉我,有些想象是不能实现的。我又何必挖空心思去做那样的技巧构思。实实在在地记录反而更贴近。这部作品中,有两种文化的碰撞,有企业内部的矛盾,有模糊情爱的思考,有何去何从的困惑,有官商之间的微妙,有握手言和的感动。小说中的陈佳先是个处事谨慎稳重又很开明的民营企业老总。为了吉庆的后续发展,他果断决策,将吉庆的大部分股权转让给了上市公司天源集团。他不仅看好天源集团的资金实力和管理理念,还因为与于天源是多年的商界朋友,十分信赖于天源。但因为资本的重组,伤及了刘志武等人的利益,因此遭到一起创业时的伙伴刘志武等人的误解。引进了天源集团到锦昌发展,又因两种文化最初的不融入而在企业内部产生了许多矛盾,许多的不和谐因素纠集在一起,碰撞在一起,陈佳先在这个过渡时期忍辱负重,默默地承受了许多的委屈与无奈。但他始终坚信明天的美好,坚信吉庆酒业的未来。于天源是天源集团的老总,是吉庆酒业的合作伙伴,他善用资源,始终坚持人本理念,注重细节,在企业家群体中,他是一面具有中国儒商文化代表性的旗帜,值得学习。
2007年,因工作上一次小小的调整,让我有机会换一下视角看问题,写东西。也因为对民营企业体制问题的多向度思考,触发了我想写一部关于民营企业话题小说的愿望。然而,只是一个想法而已,一直没有时间去完成。其实,没有时间也只是一个自我懒散的借口。白天在工作上是不能打折扣的,下班之后,匆匆忙忙回家,做家务,读报纸(家里订有《参考消息》、《三峡晚报》),晚上和舞伴们在一起。想静下心来写作,几乎成了一种奢侈。学跳舞也是从2007年开始的,在枝江五柳公园的树林里,教跳舞的老师说:“你个儿高,就学男步,如何?”我平时就羡慕人家跳男步的,有这样的机会,当然更好。那时候每天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步行到五柳公园,跟着老师学交谊舞的套路,8点以前又准时赶到办公室上班,日子似乎也算充实。在学跳舞的过程中,先后有十几个大姐成为我的搭档。有时候自个儿“忙”不过来,跟这个姐姐跳了,没跟那个跳,人家心里就有想法,她们把我当成了学舞场上的“白马王子”?;褂幸桓隽嗨甑拇蠼悖谖倚诺氖焙蛞乙黄鹛剿?,我正流着汗呢,人家好意相邀,就站起来准备去跳,我的另一个同伴说,她跳累了,让她歇一会儿,那个六十多岁的大姐却说:“哪个要她这么年轻呢,跳死她!哈哈哈……我好长时间没跟她一起跳舞了,做梦都在想。”在六十多岁的人眼里,我们这些四十多岁的人还算年轻,她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其实很喜欢跟她们在一起。在大概半年时间,我们一起学会了“北京平四”、“三步踩”、“伦巴”、“恰恰”、“桑巴舞”等十多个舞种。每天晚上的跳舞,跳得大汗淋漓,成为我这些年来的主要业余爱好。当然,读书始终伴随左右,只是写作,也像那位大姐渴盼和我跳舞一样成为梦想中的事情。
日子一天天过去,想完成关于民营企业话题小说的愿望在某一个清晨又一次从脑海中蹦出来。“不思量,自难忘”,虽然没有刻意去实现这个愿望,我知道这个想法一旦萌生,就会像种子一样发芽,然后生长。只是长的速度稍慢了些?;蛘咚?,我一直在心里酝酿和构思。这几年春节放假之后,我断断续续写了几个章节。随着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我们自身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员工,已经渐从心理上摆脱了民企和国企的概念。在这种开放的视野中,再来审视企业发展走过的历程,会收获许多感慨,也有许多的经验和教训。于是,我觉得现实的变化给予了我创作上的诸多收获。孙红雷在给枝江酒代言时,说过一句广告词:“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人生比戏更精彩!”生活本身所赋予的戏剧性有时比小说创作更精彩。为了向读者讲述发生在民营企业中的诸多故事,我所想写的小说中的人物在我心中明朗起来,鲜活起来,也有趣起来,于是,有了这部《冲天的蔓藤》。读者若有兴趣,请接着向后看吧。
小说主要人物:
于天源:天源集团老总
陈佳先:吉庆酒业董事长
刘志武:吉庆酒业副总经理
柳绿春:天源集团派往吉庆的总经理(职业经理人)
周顺明:天源集团派往吉庆的第二任总经理(职业经理人)
田忠:清玖公司总经理
于天清:于天源的二弟
朱军旺:吉庆酒业党委书记
林帆:吉庆酒业工会主席
周玉禾:吉庆酒业市场总监
冯国:锦昌市公务员、周玉禾的老公
冯天乐:周玉禾之子
田寸:田忠之女
曹先兵:吉庆酒业销售公司办公室主任
樊刚:吉庆酒业销售公司业务员
谭明高:吉庆酒业员工
左玉林:吉庆酒业员工
王小军:吉庆酒业广告中心负责人
查亮:吉庆酒业原广告部部长
曾必树:陈佳先的司机
付振吉:吉庆酒业原办公室主任
齐小乔:刘志武的老婆
黄阳:原锦昌市委书记
李少华:现任锦昌市委书记
田玄:天源集团危机公关负责人
刘风玲:吉庆酒业员工、柳绿春的情人
周丽水:吉庆酒业员工
刘君玉:地震灾区来的员工
秦伟:锦昌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
秦昭:北京某媒体记者
冯宝:冯国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