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亚洲
1963年出生,湖北枝江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研修油画,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艺术与人文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宜昌市委会委员、民进三峡大学支部主委,宜昌市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美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宜昌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民盟中央美术院宜昌分院副院长。现任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与树为友,与山为邻
——田亚洲其人其画
文/ 颜铭
亚洲是个有足够趣味的人,跟他在一起玩耍很开心。好几年前,我经常与他等文艺界的兄弟们厮混一起,喝酒,讲段子,作方城之戏。他妙语如珠,追求完美,能整多大的和就整多大的和,又能控制局势,往往不觉就到天光大亮,总是他收了两三家。先邀受伤的兄弟们吃豪华早餐喝个早酒,再每人散张红票作车资,哈哈一笑,作鸟兽散。
又过几年,不年轻了,大概有不能蹉跎岁月的况味,聚会慢慢少了。有时候想起他,一个电话过去,好几次都带着学生在外采风,或者三两友人进山写生?;共欢峡吹蕉绦藕臀⑿牛嬷橹难?、协会的画展,以及他在北京或者美国、西班牙举办个人画展。
看来亚洲从粗犷、豪放、游戏与不羁的江湖豪客般的生活中回归了人生的另一面:作为艺术家的细腻、执着、认真、使命;作为一个副教授和副院长的责任。
忽然想到了从他的文章和闲聊中了解的他的过往:少年丧母,跟随当医生的父亲在长江中间一个叫百里洲的洲子上长大,孤独落寞,只有画画才快乐,那个年代的中国农村学校几乎谈不上美术的启蒙教育,自学考入黄冈师专美术系,毕业后回县师范教美术,搞装修公司,不是生意人的料,就扔了饭碗出去读书,下狠劲画,再然后回到老父认为的比较稳定的大学教书……现在看起来,他比较一根筋,折腾够了,也热闹够了,从城市喧嚣浮华的物质生活中退隐,在创作中寻找到了安宁,似乎到了一个爆发期。
对于美术尤其是油画我是门外汉,但我想,和文学、音乐、电影一样,真正的美术作品也应该是表现着人与世界的关系。色彩、结构、笔触、肌理,就是文字和音符,表达着一个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田亚洲不玩装置,不搞行为,不妄谈艺术,以“手艺人”自居,专注于绘画,钟情于山水。他与他热爱的风景画,既保持着距离又寻求着融合,既寻求着艺术的审美紧张又谨慎地寻求沟通和解之道,不希望控制,但又不妥协……这种内心的矛盾刺激着他,必须建设一种情怀与素养,才能获得灵感和力量,与他心里的风景共鸣。
我情愿这样理解,当他沉湎酒局牌局游戏人生之时,他的作品是困惑迷惘的、挣扎的;当他终于放下的俗世的负累,站在自然的面前,把自己的内心打开的时候,他看见的自己的路,自己的救赎之道。
当写实的西洋油画技法遭遇写意的中国画传统,特别是那种“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中国士大夫情怀,田亚洲似乎找到了融合消解之道——出生于长江之滨、平原水乡的他,笔触不是土地和河流,不是柔和慵懒的江南风景,他的风景中的主角,绝大多数是山和树,或者说是苍莽的山,孤独的树。山是硬而冷的山,原始而沧桑,树是热烈但寂寞的树,即使是树林,在冲突的背景下,也是寂寞的。
这似乎有点奇怪。但我情愿这样理解,树折射着他内心孤独的影像——在橙黄的原野背景下,枝条虬曲,叶片翻卷,红色的夕阳漫漶开来,像野性而孤独的舞者。树的“此在”,那即刻的时态,传达着生命的状态。一棵树和另一棵树、与一片树林是这么的不同,又是那么的相同;一棵树与一个人这么的相似,又那么的迥异。我想说的一个词是“理解”,理解了田亚洲笔下的树,就理解了田亚洲沉重的肉身。
是的,沉重的肉身,哲学家刘小枫说的,让人的灵魂无法轻盈。
田亚洲作品的另一个意象是山,大的如太行山,小的如甚至没有名字的小山包。关于山的主题,似乎是近几年比较多的。他笔下的山,与他笔下的树又是大异其趣,用概括而浓厚的色块,用冷峻而硬朗的轮廓,而细节处理甚至极简——在这么大而繁复的物象面前即兴写生,有的部分甚至保留着未完成痕迹,这样极简的把控和处理需要胸怀和气度。
如果说他的树就像是一个能反观自身、能寒夜把酒的朋友的话,他的山,更像是一个可以观摩的、可以信赖的、可以寻求帮助的、可以参照的近邻。我想说的一个词是“尊重”——对这个邻居,尊重他的存在方式,尊重他的喜好,尊重他的价值,尊重他的完美或不完美。
有了这个感觉,就更加觉得他所画的山朴素,甚至有一种纯稚感。满目的单纯明净,有亲近,有热情,又有距离,有克制,充满了信任。
他在这些时候,把绘画刻意转成返回的状态,进一步走向平面化和单纯化,这样就更有一种自由,可以率性而为,心随笔走,无需禁忌。
山是一种视野,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宗教意识。
站在这样的大山面前,那些城市的浮华、人事的无趣、名利的虚无、可疑的艺术潮流……似乎可以随着一份沉静、倔强、执拗而又有些陌生的力量一起消逝了。
这种简单朴素是对生命的情感。
朴素精神,说到底是一种人格。没有一个大格局的、放松的、悲悯的胸怀与情怀,就不可能具有朴素的精神。在形式大于内容的后现代艺术时代,技巧成为卖弄的技巧,没有朴素的自省,就等于自弃与自欺。
如今的田亚洲,担负着教学与管理,还有美协和民主党派中的职务,难得他还保持着与潮流的距离,保守着一颗不媚上、不媚俗的心,一次次从热闹中分裂,从名利场抽身而出,反观分属他的社会和自然。这是一种机缘与养分,也是一种考验和经验。
有这样丰厚的积淀和情怀,下一步,田亚洲会走向哪里?
?。ū疚淖髡呦抵泄缌ψ餍嵩?,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现供职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清江公司。)
田亚洲部分作品欣赏
童年秋梦
迷秋
(注:部分作品无名,待补)
阅读延展——
力人:艺术家田亚洲与他的作品《屈原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