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绪久《亲言且絮语》文评文论集出版
宜昌市委宣传部部长廖达凤(右)勉励作者:“关心文化,热爱文学,用心写作。”
《亲言且絮语》封面
吴绪久,男,中共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宜昌市屈原学会副主席?;惺Ψ洞笱Щ指锤呖己蟮谝唤旌河镅晕难ёㄒ当弦?。毕业时,成绩优秀,小说《夜香》由《芳草》发出;诗歌《岸边拾掇》由《艺丛》发出;散文《车辙》选入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读本(初三)》中;作文评改《“柳树的联想”和我的评改》由《语文教学与研究》发出;毕业论文《“诗中有画”论析》评为优秀论文,后由《江汉论坛》发出。
毕业后分配在宜昌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工作,任办公室主任;90年初提为副处级。95年调任宜昌工业学校副校长。后任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东校区总支书记,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总支书记兼主任。其间评为先进工作者标兵,十大教学名师之首。05年聘为教授,2011年底省人事厅审定批准为正高三级岗位,聘任手续已办理。
09年离岗后,学院继续委任为宜昌三峡人文研究所所长,湖北省社科院宜昌分院三峡人文所所长。省教育厅聘为高校教学巡视员。
社会兼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内蒙)专家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宜昌市政协文史编研员。历任宜昌市作协副主席,屈原诗词学会副主席,三峡诗词学会副主席等。现兼任宜昌市《天然塔》文艺主编,目前已出刊20期,每期约10万字)。
主要成果:
专著类(已出版):《九久诗稿》20万字;《走进三峡》24万字;《大三峡的儿子》25万字;《吴绪久三峡吟稿》28万字;《洒爱大渡河》28.5万字(该书为写于汶川地震一线的纪实文学?;窈笔〉诎私?ldquo;五个一工程奖”。另见资料《我奔震区写大爱》。)
主编类:《写意大三峡》散文集,50万字;《紫叶集》论文集,30万字;《三峡旅游文话集》文集,30万字;《记忆宜昌老工业》文史集,35万字;《宜昌山水新咏》诗词集,33万字。丛书两套:宜昌人文社科丛书第一辑,280万字、宜昌人文社科丛书第二辑,300万字。主编教材一部,《实用写作》。教育部基础课规划教材,后教育部行文确定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46万字。
近些年另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等报刊发文若干。
绪兮情系故土江河 久哉爱凝诗赋文章
——倾听吴绪久《亲言且絮语》
刘不朽
人入老境,心如止水。终日唯知养身养性,而少见少闻当今宜昌文坛之喧闹与繁华。然而,隆冬时节,吴绪久的一番亲言絮语,恰似风乍,掀起我心底之涟漪。面对“对话文学,感知文心”之呐喊:难得默然,唯简言拙具。
秋收冬藏。一部厚重的文集摆在我眼前,读之诵之,万千感慨。我始解读“亲言且絮语”之意涵,吴绪久将他笔耕三十余载所感、所思、所悟而写作之各种形式文学作品(除诗词、散文外)一一裸呈在我们眼前,让人们倾听他那富有创见、富有哲理而又富有情趣的心声;倾听他连绵不绝地唠叨着宜昌文坛之老人新人、佳作新作、文品文风 ……一一皆出自肺腑之亲言,毫无唠唠叨叨之感。
文章编辑颇费心机,四辑皆用“有”字连缀。卷首之《品读有声》,可用评论称之,亦即评说宜昌作家作品之书评。评论之难,在于真知卓见,见人之未见,言人之未言,切忌套话空话。本辑中之文绝少泛泛而谈,而是认真剖析、解读,敏锐地捕捉其作品思想意境与艺术特色,有褒有贬,公正公允?!端堑拿纸蟹上琛房伤愦思兄碜鳌K惹楣刈?0年代以来我区相继崛起的一批年轻的文学新秀:朱朝敏、王铃、张同、陈刚……等等人之文学成果与成长历程,对他们成功之秘诀予以整体审视与探讨,指出源于生活、热爱家园、关注自然、善于学习与借鉴等为“飞翔”的四个“基点”,而真情与哲思则是他们借以“飞翔”之翅膀。他亲言:喜爱倾听他们作品中那如铃声般之“娓娓的浅唱”,更期望为他们未来“更加弘恢的声响而击节”!这是对时代主旋律作品的期待。
诗人评诗,如入诗心。在品读程建学《望潮集》时,他用“严肃”、“严实”、“严谨”、“严密”来评价其诗品与人品,道出了诗如其人,其人如诗这般文学境界之辨证关系。其实,严肃、认真也正是他的治学精神。拙作《三峡探奥》开研讨会时,有数十位名家口头和书面发言。但泛泛赞扬者众,认真阅读而有所发现者稀。吴绪久便是其中之稀者。我对三峡地区有关地理文化、民族民俗等方面与众不同之解读——为其发现,诚乃难得之知音。
古往今来,文人相惜,且多以文结缘?!缎蛑杏性怠范辔胨杏言?、文缘的作者所题之书序。序者,今皆列书卷之首,形似次序之排列。实则承担全书评介之大任,写作之难可以想见。好在他熟悉作者其人其事,行文有如对话,谈心,少见官腔、套话,读之有亲切自然之感。
中国梦孕育着中国众多青少年文学之梦。已经圆梦之老一辈作家,扶植指导有着文学梦想的青少年义不容辞。在《年少有梦》这辑中,作为“过来人”的“大作家”吴绪久以自己亲身之感受与经验,亲切地同“小作家”们交流做人做文之道,培土浇花,扶苗助长,其功德可歌可颂。
仁者乐山,志者乐水。山水吟而为诗,山水描而入画,诗与画之渊源,东坡居士早有精辟之论。吴绪久文集中之《山水有话》,看似同山水对话,实则论述诗画同自然山水之相互交融、交相呼应之依存关系。其《诗中有画论析》、《例说诗词对仗之异同》两文当属此辑中之我之最爱。论文推陈出新,深入浅出,举例论证,多有独见新解。吴绪久自幼即喜爱古典诗词,因酷爱而研读,因研读而吟之咏之。他出版之作品就有两部厚重的诗词集,人称他为作家教授,我谓他更堪称诗人。宋代禅风甚盛,诗人视学诗如参禅,一旦参悟禅机,便可“信手拈出皆文章”。吴绪久经数十载磨砺耕耘,终悟文之禅机,于是文思泉涌,诗词、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乃之书法,皆获丰硕成果。人成于恒志,信焉!
长江长流,峡水易逝。我与吴绪久相识相知三十余载,结缘于诗,因诗成友,可算作淡如水之君子之交。相识时他在经委工作,乃位居于领导左右之“笔杆子”,故我有“半作诗文半作官”诗赠之。在组建地区文联时,曾力邀他辅助,惜无缘共事。世间万物万变不离其宗,他随后转战教育战线,走上领导岗位,但退休后仍转入文坛,可谓痴心难改,缘定终身。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何须他人评说?又岂在意他人评说?应约写序,乃借序以叙诗情友情,借写序言以一吐心头之快意!
2015年元月小寒节后于寒舍匆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