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书协秘书长、青书协主席罗海东书法集《跬步集》近日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分“墨象·书为心画”和“文选·言为心声”两大部分,精选书法作品57幅,书论13篇幅。周德聪(宜昌市文联前任主席)先生为其作序——《文象合缀 技道并臻》。
周德聪为《跬步集》题签
罗海东
六尺草书组合“唐诗六首” 获第五届湖北书法黄鹤奖(2012年)
文象合缀 技道并臻
——写在罗海东《跬步集》出版之际
周德聪
我与海东有过二十多年的交往,从相与切磋书艺到他读我的硕士研究生,目睹他从一名印刷厂技术员成长为大学副教授,自认为对他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然而,当他将准备结集出版的六十余件书法作品及十多篇书法文章传至我的邮箱,并嘱为其书法集写点文字时,披览之际,既惊且喜。
一个七十年代后期出生、从鄂西南山沟沟里走出来的年轻人,凭着对书法的满腔热忱,几乎将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都交给了书法这个“恋人”。无论是在印刷厂做技术员,学术交流中心当副总经理,成教学院从事招生工作,还是担任文学院办公室主任、科技处人文社科办主任,海东对书法的学习丝毫没有因为工作的变易而稍有懈怠,相反,正是在这一过程当中,他的人生阅历不断丰富,他的书法创作在省、市书法展览中频频折桂??晒蟮氖?,在涉足书法创作的同时,他还阅读了大量有关书法史学、书法美学、书法技法、书法创作的书籍,并有幸在文学院工作期间考取汉语言文字学古文字与书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浓厚的人文氛围,使他得以在书法之外受到更多有关史学、文学、文字学和文艺理论方面的熏陶,弥补了他基础学养之不足。他的毕业论文《存在与艺术:楚简书法的二度空间特性研究》,以其立论允当、论证严密且具有思辨色彩,赢得答辩老师们的好评并被评为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读研期间,他在理论研究与书法创作方面齐头并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毕业后,根据工作需要,他调入艺术学院成为一名专职书法教师。在高校教师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海东很快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站稳了脚根,不仅先后拿到了大学、省厅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而且在教学上也有不俗的表现,独立承担了面向全??璧氖榉ɑ ⑹榉涂纬桃约耙帐跹г焊髅攀榉ㄗㄒ悼?,不仅如此,他还出色地完成了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书法基础》第六讲《草书基础》的讲授任务,受到广大师生及教育部专家的好评。他的理论成果荣获宜昌市人民政府人文社科奖一等奖、湖北省文艺评论奖优秀奖,书法创作先后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六届楹联展、第十届全国展、第三届青年展、第二届册页展、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展,并获得湖北省第六届书法展优秀作品奖(不分等级)、第七届书法展一等奖、第五届湖北书法黄鹤奖•创作奖……一串串骄人的业绩,着实令人称羡与惊讶!
海东的书法,始于自学与同道交流,见贤思齐、拜师学艺、参观展览成为常态。读研之后,感性创作与理性思考互为生发,读书明理与临摹实践相互促进。他深知一个业余书法爱好者和一个专业书法家在知识结构与临摹创作上的不同要求,他更明白一个高校书法教师除了应有的学识之外,其艺术创作的高度对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过去作为工作之余的爱好,可以随心所欲,五体之中独擅其一可也,而作为专业的高校书法教师,必须有兼擅的能力,因此,他对古代经典的研习就并非是简单的一碑一帖而已,而是徜徉于书法史的长河,撷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书体、不同风格流派的朵朵浪花,或目取,或泛摹,或精临,或意涉,皆自成趣。
他习篆书,不仅在文字学意义上弄通字理,更于龟甲、钟鼎、石刻等经典遗存中研习笔法。其临摹往往遗貌取神,有着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深刻理解并诉诸笔墨的个性化言说。他借用篆字之形创作的作品,不再是锲刻、模铸与石刻的既定程式,而是饱含着深情的笔墨在时空中流走与定格的鲜活存在,更兼他对楚简帛的研究,将一种楚骚之浪漫熔冶于篆书之中,别有一番滋味。
他的隶书,精神上溯源于汉,于《好大王》用功尤勤。其笔法胎息篆籀的圆浑,泯却了隶书特征的“蚕头雁尾”,厚重沉雄,古拙朴茂,结字方峻正大,中空周严,很好地体现了“大道至简”的美学精神。
他的楷书,颜鲁公立基,上溯北魏摩崖墓志,化裁褚遂良笔意,写来既见整肃,又见空灵。点画藏露互补,中侧并施,提按相辅,于篆隶的笔法体势之外,增益了更多的用笔动作,令“楷法”尽显丰富之妙,使其本为静态的正体具有了内在的某种律动。
海东用功最勤、成果最丰的当是其行草。一个人的才情、学养及其笔墨功夫,惟有借助行草方可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真正的书家,或曰充满激情的书家,都会在行草上一展风流。行草分而论之,有行书与草书之别,其实真正的行书似乎没有,一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书体”,道尽了个中骑墙性格,它的一端可以伸向楷书,或可称之为行楷;而它的另一端则又通往草书,亦可谓之行草。它可以尽情地在极正(楷书)与极草(狂草)之间获取最佳状态,以显示书家驾驭书体及转换节律的能力。由于海东具有多种书体的技法语言作为支撑,因此他的行书,一极通向碑学的厚重质朴,另一极又通向帖学的婉媚秀韵,两相融通,使他的行书既具有二王“尽精微”的意趣,亦不乏对民间书法、碑体行书雅化之后“致广大”的气度。在一种悠哉游哉的氛围里,享用着行书带来的快乐。
他的草书,以《十七帖》、《书谱》为圭臬,尤其是对字法的悉心揣度与研习,使其草法暗合规矩。为了增加草书的“狂放”与“雅逸”,他不仅吸收了明清浪漫书风如杨维桢、徐渭的“老笔纷披”、“点画狼藉”,而且在“颠张醉素”及黄庭坚的狂草中领悟其精神,由是,他的草书便具有了纵横潇洒、奔突狂逸的品格。他的用笔既具有稳、准、狠的坚实与沉雄,又具有疾涩、快慢、收放的节奏,时而振迅墨花四溢,时而舒缓线条曼舞,将速度、力度、粗细与墨色的变化在瞬间构成交响,往往令赏读者击节赞叹。狂草之难,不在速度的快捷,也不在用笔的大胆,而在于线形、线质、线律、线构于瞬息万变之中既合乎字法、又合乎章法节律与空间构成的要求,它的轻重提按与粗细变幻,它的浓淡枯润与时空变幻,它的疏密对比与节奏变幻,在感性的趋使之下暗合于理性的推敲,将书者的笔墨功夫与审美修养?;谇樾麂中沟南咛踔枥铮霉壅咚嫫浔始;乖檎咴诔〉那樽矗云谇楦械纳疃忍逖橛肴诤?。
海东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经过反复打磨之后的结晶,偶存即兴留下的妙迹。有时候为了创作一件作品、实现心中的理想,不知东方之既白者有之,数日寝食难安者有之。悉心的读者会发现,他的作品于笔法、字法乃至章法的构成上,都试图皈依古代经典的某一范式,同时又企图表达他对这一范式的些许突围以适应展示的需要,其间的“加减乘除”虽不可准确计量,但是能够被人们真切地感知。
书法已由古人的生活化书写演变为今人的艺术化创作,古代文人墨客的书斋雅玩变成了以展览、悬挂为主的交流方式,过去钟情于书写之中心性的自然流露演变为一种外形式的媚惑与视觉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当今书法的所谓“展览体”便渐渐盛行开来,追逐“形式至上”,做旧染色,拼接组合,多体混杂,海东也免不了受到影响。从积极的方面看,任何艺术都必须依靠某种形式,而形式对内容的提携是每一个艺术家都乐于接受的;从另一方面看,当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表现时,它就成了喧宾夺主的“利器”了,尤其是某一种范式的普遍性陈述,会给人们带来审美疲劳,以至泯灭书写的心性,这就值得警省了。海东在创作中十分注意每一件作品的独立性品格,从创作的唯一性而言,这是必要的,但从风格的形成上看,语言的逻辑性应当具有内在的前后关联性,不管什么书体,其不变者,用笔而已。这就犹如画家的用笔,无论是表现客观世界的万物,还是表现抽象文字的书法,在笔墨语言上终归趋于一致,并由此形成既来自于古人、又区别于时人的风格。海东尚在路上,书写处于变中,只是这种变化的轨迹应导向于风格的明朗。
海东在书法上的突出表现,不惟创作一端,他对书法的理性思考,常以论文的形式见诸报刊,或以课题的方式作系统研究。如他对“荆楚书道”中最具核心价值的楚简书法的研究,不仅从历史上论证楚系文字尤其是楚简书法在文字学及书法学的历史意义,而且还从“断裂•承续•衍变”的三维存在方式上,探究其渊源与流变,并直指当下书法创作借鉴楚简的现实意义。如此还原楚简书法的本来面目,对人们认识当代书法创作与未来书法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海东执教于杨守敬的故乡宜昌,自然关注本土历史上的著名学者杨守敬,并以《学界通人 书坛巨擘 文化使者——杨守敬》为题,全面论述杨守敬在金石文字学、历史地理学、版本目录学、书法学诸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令人信服“学界通人”的允当概括;而作为清末民初书法的伟大实践者,杨守敬不仅留下了大量书法钜迹,并在其中努力践行其碑帖互补与融通的理性思考,《平碑记》、《平帖记》、《楷法溯源》、《学书迩言》等著作集中体现了杨守敬的书学思想及其对中国书法发展的认识。海东以理论与实践两条线索,展现了杨守敬作为“书坛巨擘”的形象;以“文化使者”这一称号概括了出使日本的杨守敬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尤其是传播中国书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杨守敬以自身的研究与实践影响了日本学术界与书法界,被日本人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论文从三个方面凸显了杨守敬的伟大成就,立论高远,论述精当,为近年来研究杨守敬不可多得的好文。海东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题为《民族学视阈下的中国书法文化研究》,从中可以洞见他尝试站在民族的高度研究书法文化?!吨泄榉ǎ褐谢褡寰竦南笳鳌芬晃目梢允游每翁獾母怕坌运伎肌O嘈藕6谡庖涣煊蚪蟹崴兜难芯砍晒媸?。
海东未届不惑,即在书法创作、书法研究与书法教育方面做出了同辈人难以企及的成绩,凭着他的天赋、他的刻苦、他的善思、他的博学以及他的谦逊与务实,不远的将来,他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在他以文象合缀的方式出版《跬步集》之际,略陈数语,以示祝贺与期许!
2014年11月15日
《跬步集》部分作品欣赏——
拟《姨母帖》三帧
《世说新语三则》六尺草书组合
“三径初成”隶书小品
唐人五绝十二首草书册页
拟《好大王碑》
“于是”行书小品
“出新意”六尺草书条幅
“天高池小”六尺隶书对联
“铜琶月明”六尺行书对联
“张长史怀素”六尺草书条幅
“缺月挂疏桐”四尺行书斗方
“江汉曾为客”六尺草书条幅
“戴安道”四尺草书斗方
“望龙居”四尺行书横批
《跬步集》后记——
2015于我是个特殊的年份——满39岁正式进入不惑之年,同时也是我参加工作20周年。
我起点不高,一路走来,全藉贵人提携襄助。感谢恩师周德聪教授的言传身教,深情厚谊,无以言表。感谢历任领导和老师的栽培以及亲友的鼓励,我们之间的点滴交往,也许您没太在意,但我会铭记于心,感恩终生。感谢现任领导搭建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的平台,并将拙作纳入出版计划予以资助。感谢湖北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是你们耐心细致的工作,助这本小书问世且没有留下什么遗憾。感谢家人多年来精心的呵护与默默的支持,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能做多大的事业很难说,能拥有和谐美满的家庭即是了不起的成就。
我坚信,多做事、做好事、能吃亏,终归是有意义的。我工作的部门较多,亦非书法科班出身,但或许正是这些复杂的经历和不一样的知识结构,养成了今天小小的我。
我深知,中国书法玄妙精深,无论胸中学养还是眼中见识抑或手上功夫,我都差得太远太远。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一如既往,跬步前行。
这是我首次公开出版书法集,故收入作品不分新旧,稚嫩也好、丑陋也罢,都是成长的印迹。于作品之外,另选了十余篇关于书法史论批评的文章,以为“艺舟双楫”。
前些天,应邀参加了研究生的一个社团活动,在学生自作诗的朗诵中,有一组句子让我感动:“有那么一刻,我相信这世上一定有神灵的存在,否则,卑微如我,如何能遇见高贵的你?”(摘自刘闯《蒲公英的约定》)是啊,中国书法,还有那些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倘若没有神灵的庇佑,卑微如我,如何能遇见高贵的你?
谨以此书献给培养我的三峡大学和关心、帮助过我的人们,并致海东终将逝去的青春。
长阳后学 罗海东
乙未孟冬于夷陵茶庵子
作者简介
罗海东 男,1976年生,湖北长阳人,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书法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成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湖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书法院创作员,宜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宜昌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宜昌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宜昌市青联委员。
书法创作 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展”、第三届“青年展”、第二届“册页展”、第六届“楹联展”、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展等国家级书法展览,获第五届湖北书法黄鹤奖•创作奖(湖北书法最高奖)、第六届湖北省展优秀作品(不分等级)、第七届湖北省展一等奖、第二届湖北省“青年展”优秀作品(不分等级)、第十四届湖北楚天群星奖、第八届湖北产(行)业文艺楚天奖、第五届三峡文艺明星奖(宜昌文艺最高奖)。
书法理论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学视阈下的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楚简书法及其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研究》,参与国家级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三项,在《中国书法》、《湖北大学学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等刊物发表文章近二十篇,曾获湖北省第六届文艺评论奖优秀奖、宜昌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峡大学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书法教育 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书法基础》第六讲《草书基础》主讲人,2010年起为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讲授书法课程,曾获三峡大学第七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和参与教研项目多项,参编教材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