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锋,女,笔名舞月,七十年代出生于美人之乡昭君故里。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协、书协会员。宜昌市青年书协、女子书协副主席。兴山县文联副主席、书协主席、昭君研究会常务理事。现供职于兴山县供电公司。出版有散文集《暗香浮动》。散文屡次入选全国权威性的选集和获奖。
新书介绍:《最美遇见》、《墨上香溪》,一为散文集,一为书法集。两本书均围绕昭君文化、香溪为主旋律,表达了对故土的无限深情,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浓厚的昭君情结。散文集分为《他乡故乡》、《佳话书话》、《且行且远》、《心灵心事》四个版块20余万字;书法集分为《墨上古风》、《墨外佳人》、《墨中清韵》、《墨边玫瑰》四个版块76幅作品。作为昭君故里兴山的女儿,她将自己的成长与美丽的兴山风情结合,图文并叙,既讲述了她的成长,又将兴山的美丽风景,淳朴民风呈现给读者。该书取兴山景、引香溪水、借昭君灵气……独具匠心的文思如香溪源流,将昭君后裔的情愫细腻叙述:奇异炫目的高山杜鹃、美轮美奂的桃花鱼等。柔美煽情的民族汉字为您描绘风情万种的神秘兴山;荡气回肠的香溪回响向您倾诉如泣如诉的昭君往事。
温新阶老师在为其散文集序《香溪的喧响》中,开篇是这么两句:王锋是那种第一次见面就叫人眼前一亮的女子。 王锋是那种一见面就叫人不能忘却的女子。
周德聪主席对其书法作品集的评价:根植传统,具有师古而不泥古、范今而不流俗的品格。用笔沉雄劲健、涩而不滞;结字张弛有度、法意互渗;章法聚散开合、气息流贯;墨色浓重深沉、枯润交织,在辩证中探寻艺术的语言,在表现中呈现理性的哲思。
香溪的喧响 (温新阶)
王锋是那种第一次见面就叫人眼前一亮的女子。
王锋是那种一见面就叫人不能忘却的女子。
不过,我这个人记人的能力很差,在许多聚餐的场合,开始之前,主人一一介绍了来宾的姓名和职务,但等到敬酒时,我往往忘记了别人姓甚名谁,官居何位,难免有些尴尬。
第一次见王锋,是在曹向阳开的小餐馆里,也是他自作主张召集的一干女作者,王锋就在其中。我下次去兴山,把她的名字记成了王红,发短信给简冰,问王红的电话,简冰正在下乡,不但很快发来了她的电话,还纠正了她的姓名。
从此,这个名字就不能忘却。
兴山县城的精致美丽在全国都是排得上号的,地方小,人很和睦,左邻右舍,走动得勤,我每次去兴山,和教育界的朋友们相聚,他们问我,还有谁可以叫过来的,我说:学元和王锋吧!张学元后来做了县政协副主席,公干很多,常常不能赴约,倒是王锋每请必到,对她的情况了解就多。
王锋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她在电力公司上班,写材料,搞活动,风风火火,是单位的台柱子,作为县文联副主席、书协主席,为县上的文学艺术活动特别是书协的活动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秭归、巴东书协搞联展、搞交流,从联系展厅到来宾接待事无巨细她都亲自去办,每年春节前,她组织书协会员们为农民义务写春联,成为兴山的一道风景。每年还为和内蒙联袂举办的昭君高峰论坛花去不少精力。
王锋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她写散文,看的散文书籍不少,她练书法,更是舍得下功夫,去市里、省里、北京参加培训,观摩展出,聆听讲座,占去了许多的双休,经常是坐夜车去,坐夜车回,这几年,她的书法水平可以说是产生了一个飞跃,在业内得到了一致好评。
王锋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同别的女同胞一样,有时间,她也去逛商场,去喝咖啡,只要不离开兴山,每晚她都要去昭君广场跳舞,佳木斯、拉丁舞、探戈……她都能得心应手,算得上一个舞林高手。
七年前,王锋出版了书名叫《暗香浮动》的散文集,那本集子里的每篇文章我几乎都读过,也写过读后感,现在,她又准备出版第二本散文集《最美遇见》,作为宜昌市散文学会的会长,曾经对她书法上的长足进步多少有些嫉妒,觉得她在散文写作上下的功夫不如书法的功夫大,因而进步也没有书法明显,当我读了收进《最美遇见》集子中的部分篇章时,我的这种想法立刻烟消云散了。
王锋的散文取材比过去更广泛了。在她眼中,家乡的一景一物,他乡的一山一水,练习书法的心得,生活中的瞬间感悟,朋友间的信任交往的琐事,都可以成为散文写作的素材,她赋予这些以美感,她寄予这些以深情,写成了一篇又一篇美文。所以。她的散文不同于很多女作者的散文,从厨房写到产房,从一个异性的一次偶然回眸到月下孤独的倒影,表现的都是自己内心那一片狭小的世界,而她的散文题材广阔,眼界宽广。
正因了这个特点,王锋的散文往往营造的是比较阔达的意境,比较粗粝的情感,她的世界,没有性别,既可以有女性的细腻和阴柔,又有着男性的粗犷和阳刚,并且往往更偏向后者。正如她的为人,没有甜言蜜语,甚至没有柔声细语,总是用她钟情的兴山方言(我以为兴山方言力量强大,当年昭君就是用这种婉转柔美的语言,不仅征服了汉人,而且征服了胡人)向你介绍她的书法活动,她的昭君研究,她参加书法魔鬼训练的艰辛与快乐,你永远是一个听众,是她信任的忠实的倾诉对象,甚至像是分管她工作的一个领导,此时此刻,你完全忘却了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个美女,完全沉浸在她成功的喜悦之中。
进入新时期,小说和诗歌都有较快发展,有一批数得上来的作家和作品,而散文似乎比较平淡,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不多,究其原因应当很多,既有外界的,也有散文内在的。主要还是我们的散文作者缺乏变革,缺乏创新,缺乏自我境界的修养和提升,缺乏哲学的引领,而在写作实践中又缺乏定力和律己的操守,把一些末流的东西拿出去发表,坏了读者的胃口。面对这种状况,很多人开出了药方,比如大散文,比如非虚构,比如跨文体,比如文化散文等等。王锋似乎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单从篇幅来讲,他没有写出余秋雨、李存葆、祝勇那样的大散文,但从取材上,她已经在向大散文迈进,同时她的散文基本上属于非虚构,非但是文字上,甚至情感上都是非虚构,不过是她没有切入重大事件,所以,不可能引起太多的关注。
王锋对昭君、对香溪倾注了她几乎全部的情感,她的书法作品也好,散文作品也好,大都取材于昭君和香溪,从这本即将出版的散文集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凡是涉及昭君和香溪的篇章,情感都特别真挚,文字也最感人,是最耀眼的珍珠。
读着这本散文集,我们仿佛看到了昭君亭亭玉立的容姿,仿佛听到了香溪的喧响。
前不久,省作协组织一批散文作家到辽宁和吉林学习交流,分别和辽宁作协以及延边作协就地域文化和散文创作进行了座谈,在今天民族大融合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文化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进而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毫不夸张地说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延边座谈的时候,一位朝鲜族作家坚持用母语发言,起初,我们以为她不会讲汉语,吃饭时发觉她的汉语说的非常流利。她说,之所以坚持用朝鲜语发言,就是要提醒我们,也提醒她自己,捍卫民族文化已经刻不容缓,所以,王锋坚持写昭君,写香溪,坚持展示本土的地域文化,难能可贵,当然,写本土文化,写地域文化,同时也需要我们走出去,用更宽泛更高远的目光来回望反观我们的本土文化和地域文化,也许那样,我们会写得更深刻、更丰满、更富有情感,更接近人类的普遍意识。
期待王锋以及王锋们的努力!
期待香溪的喧响更富有诗意!
《墨上香溪》序 (周德聪)
王锋,昭君故里的一位美女作家。她的出道,是因了文学的梦想。省内外的文学杂志及其报刊上常常有她的散文随笔,不仅语言精妙,且亦情思绵邈。七年前,在市文联的工作会上,蒙赠《暗香浮动》文集,点缀其间的书法,更让我眼前一亮。大胆的用笔和率性的结字之中,已然流泻出非同一般的艺术才情。随即说道:“如若习书,定当不俗”。从此,她便在为文的同时,兼修书法。青灯黄卷,与古为徒,临摹经典,乐在其中。功夫不负,不久她便当选为兴山县文联副主席、书协主席。职务带来的不仅是一种个人的荣誉,更是一种社会的责任。省内外的书法培训,只要可能,她总是克服诸多困难参加学习。宜昌市书协151人才培训,她不仅身体力行,更是带领兴山书协的一批学员,每期必至。其精其诚,无不感动所有师生。
学习书法,不仅需要天赋才情的支撑,更需要深入传统的修为。前者可使其枝繁叶茂,后者可使其根深坚固。王锋有文学的才情、有丰富的想象、有艺术的灵性,然而,在书法上,尽管已经表现出书写的才华,但尚需接受传统经典的规范。在寻师访友与专业培训的过程中,她渐渐懂得了临摹经典的重要。从集中的《墨上古风》篇不仅可以看出,她深入传统的勇气与功力,还可以窥见其书法风格追求的大致方向。晋宋的意趣、明清的浪漫,在她的笔下都似乎有着别样的表达。即如二王的风韵、米芾的欹侧、瑞图的拗峭、王铎的跌宕,随着理解的深入与浅出,都会自
然地流露于笔端。无论是她忠实于古人的临摹,还是对经典作品的写意化诠释,在一定程度上,亦打上了“王锋意味”,这是十分可贵的!
她的创作,由最初的任情恣性慢慢向古代经典靠拢,由惯性的书写渐趋智性的营构本身,即很好地证明了她已在书法的道路上登堂入室。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师古而不泥古、范今而不流俗的品格。用笔沉雄劲健、涩而不滞;结字张弛有度、法意互渗;章法聚散开合、气息流贯;墨色浓重深沉、枯润交织,在辩证中探寻艺术的语言,在表现中呈现理性的哲思。
生长在昭君的故乡,笔下自然流淌着对香溪的眷顾与对美人的思慕之情,但凡见到讴歌香溪、咏颂昭君的词章,她总会带着浓浓的情愫,以一管柔毫去传达诗文特有的内涵与韵律?;虿握?、或赠人,她都以书法特有的形式,向世人推介美丽的兴山、多情的香溪、绝代的佳人。
中国书法的玄妙幽微不唯表现在技法的一端,即如精神层面:“书如其人”,也是耐人品咂的甘霖。塑造书品就是塑造人品!因此,古人谓:“立品乃第一要务”!王锋不仅性格豪爽,亦不乏内在婉约,故其文通透而有韵致,其书俊爽而有节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其书文并进的双向砥砺,她一定能通向“文以载道”、“书以达情”的康庄大道!
香溪红萼——读王锋散文 (谭岩)
记得有一次听陈应松老师讲课——他的课历来是严肃认真又深刻,但那次在课间讲了一句话,却让男作家们相顾一笑,女作家们低头不语。事隔多年,记不起原文了,大意是,从事文学创作的女人,大多是长相悲壮的。
但是这个观点如果碰到了也是走文学道路的王锋,恐怕是要撞得一个趔趄。
多前年,闫刚组织了一个笔会,从神农架返回时,善于突发奇想和热情交朋结友的此老兄,大约是留连于车窗外兴山的美丽山水,当即提议在兴山打一站,见见几个朋友。车内众人早为单调的旅途,为客车马达刺耳的嗡嗡声所寂寞,所困苦,所索然无味,突然蹦来一个让人心情舒畅的好消息,车内打着瞌睡的人一下睁大了眼睛,带着怪异的叫声一呼百应。沉闷的车厢一下变得很热闹,很兴奋,兴奋地说着即将要见到兴山的朋友,相互数说着掌故趣闻。只有本人一脸惘然,多年内自甘井底之蛙,大家热衷的名家大家,最多也只词语上的概念。
打过电话,很快到了相约的地方。那是一个路边的小镇,镇前有一座桥,桥上停有一辆小车,车旁边站着几个人,似在等人。
是的,是在等一行不速之客。
闫刚一见,指着车窗外大声说,那那那,他们在那等我们!
领头迎接的是兴山的作协张主席,还有一位戴着墨镜的女子,在那迎接的人群中分外注目。端正大方,仪态万方。如同一朵红花,盛开在灰尘暗淡的车道旁。她就是大家刚才在车上提到的文友之一,王锋。
那个时候,也只是听大家介绍,说她如何也写散文,还写书法,还是县作协、书协的负责人之一。见大家都在说,也只是点头听听而已,心想应松先生讲了,长相悲壮的女人才从事这些寂寞的活儿,如花似玉,容华艳艳欲将燃的女子天天众星捧月,如何静得下心来抽得出空来鼓捣那些寂寞的文字?附庸风雅而已吧。
可是不久,收到了她一本散文集;一本散文集还没来得及认真看完,她的第二本散文集又即将出版。同时将出版的,还有一本书法作品;原来,这还真是一个认真对待文字的人。
先前在县里做杂志时,编发过她的两篇散文,这次,又读到了她洋洋二十余万言的散文随笔。
读她的散文随笔,感觉文中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浓厚情节,那就是对昭君,对昭君文化的追念,思考,也许是这片养育千古美人的地方,同样蘊育了王锋的才气、情思。对昭君的反复咏唱,是弥漫于这本散文集的主旋律,也是它别具匠心的特色。
王锋的众多散文,大多是真率写情,独抒性灵,不管是香溪这块土地上的人伦日用,还是鸟兽草木,都汇入笔端,于平淡中荡漾着韵味,让人神往亲近。如“云吻着山,山恋着水,山水相依偎。山上的鸽子花,水里的桃花鱼,园里的柑橘树,坡上的白鹤茶……都因香溪的润泽而暗香浮动!——《昭君故里早、香、美的中国故事》”,山,水,花,草,鱼都在作者的视野;“新县城可媲美欧洲小城,清新、风情、浪漫,跻身于寥若星辰的“中国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之列。它的版块儿三横四纵,小巧而精致,呈鲲鹏展翅的姿态。它透新地绿、满目的靓、周身地爽。如果把它比作新娘,那么香溪就是它的飘带;如果把它比成花蕊,那么四周环拥的群山就是层层叠叠的花瓣;如果把它比作天宫,那么这里居住的人们就是圣男仙女。——《门前有条芳香的河》”,看了这些描写,顿时让人心生两翼,飘然神驰。
她的散文朴实无华,见真见性,或吟咏情性,即目所见,具有“自然英旨”之“真美”,或“信心而言,寄口于腕”,以陶性灵,发幽思,让人扼腕。其文笔大多自然清新,具有平易流畅之美,如香溪的红萼,自然花开,清香怡人。如“水是清冽冽的,凉丝丝的,水草横卧水底雍容华贵,似孔雀的尾巴,似锦鸡的羽毛,似美人鱼的形体,柔柔的,媚媚的,或纹丝不动,或微微摇浮。——《让我慢慢地靠近你》”,文笔如香溪河水般清澈;“二十来岁的时候,有人猜我三十多岁,现在四十岁啦,有人猜我三十挂零,如果这样逻辑下去,当然是越活越年轻啊。阿弥陀佛,但愿鱼尾纹和凤毛麟角的白发不要靠近我,不要亲热我。——《这两年,致自己》”,言为心声,毫无造作之气。
她的这些散文,让我们看到性灵派的传承、痕迹,具有性灵派的“风流自然”的优点的同时,也透出一些局限。正如袁枚所言,“明珠非白,精金非黄,美人当前,烂如朝阳。虽抱仙骨,亦由严妆,匪沐何洁,非熏何香。西施蓬发,终竟不臧。若非华羽,曷别凤皇。”所谓的平淡自然必须是由功力、磨炼而达到的平淡、自然,必须是“大巧之朴”,“浓后之澹”,但愿作者在剪材,结构上更上层楼,写出更优秀的作品。
?。ㄗ髡呦抵泄餍嵩薄ⅰ逗蔽幕分葱兄鞅?)
舞月者,王锋也 (罗海东)
王锋的网名叫舞月,这名字配上她,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舞月,是要有气魄的,量小的人怎敢舞月呢?王锋就是那种有量的人,大气,洒脱,活跃??此?,热情温润宽厚善良;看她处事,雷厉风行干脆利落;看她写字,不拘小节笔势翻飞;看她作文,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至于喝酒,真诚豪爽来者不拒,好多男人都不曾是她的对手哩。
而她终究舞的是月亮,月亮是阴柔的,明净的,婉约的,浪漫的。所以,决不要因为她有气魄,便想当然地把她看成那种剑拔弩张、有勇无谋式的女汉子,其实,她的细腻她的敏锐她的多情她的浪漫,一不小心就会超出你的想象,这在她的书法作品和抒情散文中,在她组织活动和朋友交游中,尤其在她的昭君情结中,实在而又自在地蔓延着。
王锋最令我称许的,是她作为当代社会一位漂亮可人且有才气胆识的女性,无论为人处事写字作文,既不畏手畏脚能放得开,也不拿腔拿调能亲近人,更没有丝毫妖冶狐媚的邪气,难能可贵。
王锋书法集《墨上香溪》出版在即,邀我写几句话助兴,便以我对她的理解,不假思索,信手草成。接触过她的人读后,当会心一笑罢。
?。ㄗ髡呦等看笱Ц苯淌凇⑺妒可际?,宜昌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宜昌市市青年书协主席)
多思出新意博采风姿生 (李珂)
夫自古之善书者,女性书家代不乏人,出生于昭君故里的王锋不仅是一位工于行草、驰誉书坛的优秀女性书法家,又是一位才华横溢、善于诗词散文的美女作家。
2013年9月,在“峡风羲韵”—周口·宜昌书法联展上,我曾拜读过她的作品,当时对她并不了解。2014年春,湖北宜昌书法家代表团周德聪先生一行来周口采风,有幸与王锋相识。随后,作为同道常有联系,逐渐由书友成为挚友,我们常常交流体会,谈艺论道。她每每创作的作品总是让我先睹观摩,谦虚地让我给她提意见,情深意切,让我感动。而我每次都能从她创作的新作中兴奋和激动着。她勤奋执着,几乎无时无刻不匐伏案头或吟诗作文,或含毫命素,夜深人静之时她徜徉于翰墨砚田,读帖临池,进入忘我之境,无一日之废。常常不知东方之既白。她时常将临帖中悟得的体会告知于我,我也常常分享着创作带给她的快乐。
南朝时王僧虔曾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当代著名书法家王学岭先生也曾提出:“以学养书”,可见学养对一个书法家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书法家,不光要把字写好,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学养作支撑。否则,没有学养的书法家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写字匠而已。废笔成家,池水尽墨,不如读万卷书??晌绞橐晕南裕囊允榇?。
王锋自幼爱好文学,曾多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诗词散文,几年前又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暗香浮动》,名噪当地,在业界引起轰动,使得有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这位才女。
正是因为王锋具有扎实深厚的文学功底,才得以滋润她的书法,使得她在学书的道路上一日千里,常写常新,总给人一种新的面目,耐人品味。
近几年,她临习张瑞图和王铎的行书。张书风格方、硬、直、锐、利,具有鲜明的个性,给人以飞腾劲利、酣畅淋漓的感觉;而王氏书法,力追晋人阴柔的情致和韵味,汲取米芾“尚意“精神,作品奇崛雄放,浩瀚磅礴。王锋经过长期的刻苦临习和研究探索,巧妙地将二者书风有机结合,形成了奇斜错落、虚实浑然,燥润相宜的艺术风格,而自成家数。
值王锋《墨上香溪》付梓出版,聊赘数语,以示祝贺!祝王锋艺术之花???,艺术之树常青。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获第二届书法兰亭奖,河南周口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周口市博物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