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杂文学会理事、作协会员胡佑祥的散文、杂文集《嗨歌的小草》2017年1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由《“8.16”,我的清纯记忆》《回想部队吃饺子》《冬天的故事》等64篇散文和《读书一得》《对岸山上没有松树》《对我国篮球运动水平之怪见》等37篇杂文组成,共计24万字。
胡佑祥,笔名幽谷听响,汉族,1951年9月出生,湖北公安人,现居宜昌市。电大学历,经济师。宜昌市杂文学会理事、作协会员。著有《品生录》和《百首人名藏头诗集》两本专著。
洞幽烛远,大器晚成
——读胡佑祥散文集《嗨歌的小草》
刘小平
胡佑祥兄此际同时有两件喜事来临,一是宜昌果园文学读书社换届,大家推选他出任新社长职务;二是他的散文集《嗨哥的小草》出版并进行首发和分享。这虽分别是两大喜事,却彼此有着必须的联系,他新当社长,新书展示他的实力,为他添彩,为他披挂;他出新书,“社长”职务为他提供新的平台,增加他的责任。那么作为同一个院里居住的居民,作为同在果园文学交往四年的文友,我应该当仁不让地为他的新书出版和职务履新而表示祝贺。
这里先说说对他的新书《嗨哥的小草》的整体印象。我用了“洞幽烛远,大器晚成”八个字。首先是一个“洞字”。胡佑祥兄这辈子与洞缘分可深了——他可以简称是一个“打洞的人”,他在洞里生存了将近二十年。当兵时,在川东某巨型核军工洞里四年,复员后安排到省某化学矿山公司,在几百米深的洞里当掘进工,十五年。加起来就是近二十年。他在洞中度过了他全部的青年时代,这让笔者发现了能够解读他的生命的一个独特的意象,这就是“洞”。洞中工作是危险的,他经历了较大的磨难与考验,也收获了很多。洞也是一个藏风纳气的地方,十分有利于精神的修炼,这也就是中国古代贤人们为什么都喜欢在洞中修炼的缘故吧,胡佑祥由着不可更改的命运安排而在洞中进行了长时间的修炼。洞还是一个能够有所感悟和发现的地方,如洞见、洞幽察微、脑洞大开、洞幽烛远等,都离不了一个“洞”字。再就是他大器晚成,这也是他的一个特点。正如他在《文学于我意味着什么》一文所解释的那样,工作期间,由于各种繁忙,他尽管喜爱读书写作,而且文字功底非常不错,但是却少有时间用来进行文学创作,正是退休后有了充裕的创作时间,这才接连出了三本书,而《嗨歌的小草》正是能够代表他的追求和实力的一部新作,所以,我认为他跟那些青年时代就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作家相比,则属于“大器晚成”。
关于《嗨歌的小草》,我认为是一部文学价值较高的散文集,不仅是胡佑祥个人的代表性作品,也是近年来宜昌散文界的重大收获,理应引起各方关注。首先,《嗨哥的小草》是一部真情真意的作品,而这与时下文坛太多的虚情假意、假模假式的作品相比,高下立判。“小草”书写的全部是胡佑祥真实的生活与感情。他很小就失去了父母,缺少父母之爱;他的父亲给他们姐弟三个孩子留下三口木箱子,让他们多读书;他在大饥饿年代,因吃了不能吃的东西而拉不出来,得由婆婆用小棍子把屎从他屁眼里拨拉出来;他当兵后,尽管十分优秀,各种出色,但是却因为叔叔是“现行反革命”而影响到他不能入党,更不能提干,对前途绝望;在矿山里遇到调工资名额有限时,领导特意地关照着他;遇到提拔的机会时,领导又“用人不疑”地破格提拔他……不必一一列举,书中我们看到的完全都是真情真意的内容,真实的细节和感情比比皆是。
其次,《嗨歌的小草》是一部正能量的作品,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要求。胡佑祥虽然饱经磨炼,也不乏有过绝望时刻,但他终其一生,却是昂扬向上、一身正气的。在最贫困的时刻(如大饥饿),他对未来充满梦想;在最绝望的时刻(如入党无望),他仍然坚持本分,认真出色地对待手上的工作;在成为县级领导后,他也没有骄奢淫逸的念头和作派,反而时刻念叨着他的“贵人”“恩人”;退休后,他仍然满怀正能量,比如当看到有人受到犯罪分子的围攻时,尽管一旁的妻子劝阻他,但他还是以一种老军人的姿态,奋不顾身的冲了上去,成功地解救了受害者……当他看到环卫工人扫走金黄美丽的银杏叶,他以“诗”劝阻;当他自己喜爱了一种名叫桂花大饼的宜昌美食,又忍不住向大家广而告之……这些细节和作品,生动地说明了他内心的诗情画意。种种看来,胡佑祥是可爱可亲的,不仅人如此,文亦如此。
第三,《嗨歌的小草》艺术性较强,可见胡佑祥不凡的文学功底。由于他多年从事办公室工作,对文字有较强驾驭能力,文字在他的手上仿佛很听话似的,文从字顺,生动活泼,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他注重生活细节和人物心理的刻划,这使他的文字富有生活的质感,能抵达人心的深处。他的作品用字节省,几乎没有废话,从而达到了短小精悍的效果。
第四,胡佑祥对文学有自己的深度思考?!蹲孕颉分校岢隽?ldquo;寄情感、托理想、泄愤懑、展才华、现生活、造价值”六句话的理念,这是他对散文和文学的一种理性概括。他还说,凡是叙事的,都是我亲历的真实的人和事;凡是论理的,全是我独立思考的见解和观点;凡是表情的,都是发自我内心的真情实感,是不吐不快的真情表达。全部文稿中绝无附势应景之作。完全属于我个人顺其自然“分娩”的“纯种”的原生胎。
在《嗨歌的小草》封底,有如此六句话:“一部散文大系,道尽人生经历。胜似处世宝典,堪比小说传奇。哲理道理伦理,方法无所不及。高人雅士之属,凡夫俗子皆宜。若感前途迷茫,读之即晓预期。偶然一册在手,应是终生受益。”这六句话,是出版者对本书特色的一个归纳描述,也是一种充分肯定,笔者深以为然。
最后说到胡佑祥出任宜昌果园文学社社长的事,我为他叫好。一是他有较高的写作才华,足以担当社长大任,《嗨歌的小草》即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二是他有理想有目标,这在他的新书中也有体现,他是一个把文学当生命,“作在其中,乐在其中,其乐无穷”的人。这样的人,正是能够带领文学社走向远方的人。三是他为人好,有正能量,乐于助人,善待文友,这就让大家信任和放心。四是他是一个有领导经验的人,他工作期间担任县级领导多年,现在来领导一个社区文学社应该是举重若轻。五是他虽然上了点年岁,但是他注重锻炼,身体健康,再加上对文学无限热爱,还可以好好的工作几年。在此,祝福他身体健康,祝福他所率领的果园文学能够开创一片新天地,也祝福他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创造更大的辉煌。
(刘小平,笔名羊角岩。中国作协会员,省文联中青年文艺人才库成员,现供职于宜昌市艺术研究所。)
疾风知劲草
——读胡佑祥老师《嗨歌的小草》
杨丽惠
四月,麻池采风。胡老师特意带上新作相赠。去年,胡老师也赠书《品生录》和《百首人名藏头诗集》。我的印象里,胡老师是一位爱好文学严肃耿直的退休干部,为什么会以《嗨歌的小草》给自己的文集命名呢?心里便有了无数问号。返程的车上,我好奇地翻开了胡老师的新书。一篇青春记忆尚未读完,我已是泪眼模糊。
从那天开始,胡老师的书便放在了我的包里。一篇一篇,我读得很慢很用心。很久没有认真地读过散文了。一直误以为现在的散文,太多家长里短风花雪月小资情调不着边际,我不会再被散文打动了??墒牵獗臼?,不知道多少次令我眼含热泪,不得不放下书本平静自己。在这个安静的午后,我终于读完了。掩卷沉思,我敲下了“疾风知劲草”。是的,从胡老师101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我读出了这五个字。那么朴实、那么坚韧、那么阳光、那么充满力量蓬勃向上的小草啊,在风雨中顽强地嗨歌,在苦难中乐观地嗨歌,在书籍与文字的滋养中欢欣鼓舞地嗨歌!
苦难是最好的学校。胡老师幼年失去双亲,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姐弟三人相依为命,艰难前行;参军时虽然才华出众将被提干却被社会关系连累而不得不选择复员;老来又痛失爱子,无疑经历了太多的生活磨难。虽然那些伤痛的日子里字字血泪,令人肠断;然而,正是这一切,铸就了胡老师不畏挫折逆境奋起的品格。
风雨总是暂时的,生活,大多数时候充满阳光,充满脉脉温情。于是,胡老师饱含深情的笔端,善良可亲的九幺婆,能干精明的生幺爹,如亲人一般的小P同学母子,改变胡老师命运的和蔼的军医,清廉不阿任人唯贤的罗老书记,甚至连掘进队里两位任劳任怨不怕吃苦的工班长……都像冬天里明媚的太阳,照亮温暖着那些坎坷艰辛的日子。胡老师追忆和感激着生命中的恩人、贵人,往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让我们回到了单纯朴实的年代,看到了惺惺相惜的真挚情谊。
我们常常在感叹,这个世界已经物欲横流,真诚不再??墒?,胡老师却将笔触深入到了我们麻木疏离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叩问自己的灵魂:我们在频频抱怨、无尽地需求与索取的同时,自身有没有在付出与奉献,有没有打量过我们身边的世界仍然存在着那么多不经意便被忽略的善意与美好?无论是织补女工与修鞋匠还是卖西瓜、桂花大饼的恩爱夫妻,无论是经营马桶的商家还是君子之交的好友……角角落落闪现的,都是人性深处最为动人的光辉。胡老师发现、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瞬间,更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自己对于社会对于他人的关爱:帮年迈的老人担菜,制止为非作歹的恶行,无私地捐助身患重疾的孩子……
透过胡老师的文字,我们看到了那个温馨苦难的家庭对于胡老师刻骨铭心:那个阴天的下午,那柄红雨伞,那本笔记本,那三口木箱,那一轮中秋的月亮,那些动物图案的包子……世事难料悲欢离合的惆怅渐行渐远,记忆中的父慈母爱天伦之乐浓浓的亲情宛在眼前。对亲朋故交的怀念感恩,对亲情友情的珍视珍惜,对底层大众生存状态的了解,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反复在胡老师的文字里得以体现;活着,就是意义,多么淳朴的真理。
胡老师热爱着这万丈红尘,无论他乡故乡,只要留下了胡老师的足迹,便会被由衷地喜爱与赞叹。即便是一树桂花梅花,一段运河一地银杏,都会牵动他的情思引发他的关注;更遑论代照师傅的工匠精神和桂花大饼的祖传绝技以及故乡公安令人忧虑的改变与现状。宝岛行、深圳行、世博行,我们又领略到了胡老师老年生活的平静闲适、壮怀豪情。
平平常常的日子里,胡老师也总会带给我们惊喜。偶然一次寻找松针不得却产生了深层次的哲学思考;从一日三餐衣食住行这些司空见惯的琐碎里去敏感地观照现实;甚至还有对于时尚美容的调侃以及看韩剧的感悟……书是铁定终生的伴侣,谈到读书、写作,胡老师自有一番不凡见解;特别是居然细致到发现了铁凝那处年代表述的笔误,胡老师读书之精深可见一斑。
喜欢胡老师的书,不仅仅是书中的价值观人生观开始影响到了我,胡老师朴实睿智而又生活化的语言也吸引了我,令我顿生亲近。我一直苦苦地希望自己能够提升表达技巧,却发现,胡老师天然无华的文字才是大巧藏于拙。“一年依法式,一年一刹时”“跑了的全是大的”“混出了个人模狗样儿”……这些传神的耳熟能详却被我们在表达时刻意抛弃的句子,胡老师信手拈来,文中比比皆是,令文章平添张力。
引述胡老师书中的文学观:“在遥远的山乡,在原始的村寨,在偏僻的矿山,在老奶奶的絮叨之中,在‘狼外婆’的传说里,在婴儿的摇篮边,在凡有男女爱恋的地方……文学的气息无时不发,文学的根茎无处不在。”这不正如“嗨歌的小草”是胡老师生命的写照么,根茎顽强生生不息,谦逊达观却又充满勃勃生机,即便风疾雨骤,即便烈焰焚烧,依然欣欣向荣地嗨歌生命!
文/图:胡佑祥 编辑:冯潇
(点击左上方“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