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作协会员、宜昌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张天一的散文集《随波听涛》由九州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的第二本散文集。
《随波听涛》 张天一 著
《随波听涛》共二十多万字,是作者近七年来的生活和思考的积累,共分“足迹留痕”、“绵绵情思”、“岁月之河”、“心灵鸡汤”、“人生感悟”五辑。他的散文大多是生活、行走和思考的记录,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有温度,有筋骨,充满着正能量。
文/
天一兄是宜昌市交通系统的县级干部,在文学艺术界也有很大影响?;蛐硪蛭救舜邮陆逃ぷ鞫嗄甑脑倒剩淮笤敢馔饨缃哟?,竟然不知天一兄,后经韩永强兄绍介,方才认识,没想到却一见如故。
天一兄为人直爽,坦荡磊落,不绕弯子,不打诳语,和他打交道,想啥说啥,无需戒备,每天厮混在一起,不觉厌烦,七八日不见,便有几分思念。
天一兄多才多艺,书法、绘画、篆刻、诗词皆有涉猎,相比之下,对他的散文创作了解更多一些。迄今为止,已发表散文一百多篇,其中,《船缘》入选《2010:我最喜爱的散文100篇》和《中国散文大系·抒情卷》,《情驻湘江》入选《中国散文大系·旅游卷》,《情寄巴彦浩特》获得2016年中国第三届徐霞客游记文学三等奖,《弯弯的河流》在“长江颂”游记散文中获优秀奖,收入了由高洪波主编、铁凝做序、王蒙题写书名、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长江颂”全国游记散文精品集》……散文随笔集《弯弯的河流》2000年由云南出版社出版以后,深受读者欢迎。
天一兄的散文感情真挚。他写人写景,都充满感情,但他绝不为文造情,没有虚情假意。对巴彦浩特的赞美,对油菜花的喜爱,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依依不舍,每一份情感都是那样真实,所以让我们感动。虽然感情是浓烈的,但是天一兄并不让感情在文章中肆意泛滥,他懂得节制,懂得以少胜多,寥寥几句,让读者体会到浓浓的情感。比如《情寄巴彦浩特》一文,通过对美丽的巴彦浩特景物的细致描绘,对沙漠冲浪的精彩展示,对诗会情景的着力渲染,对饯行宴会的生动表现,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情感的燃烧,但是作者仅仅用“情寄巴彦浩特,思念永无尽头”12个字结尾,这是情感的浓缩,是内心波涛被克制的轻微澎湃,以少胜多,以约胜博,言已尽而意无穷。跟很多高手一样,天一兄的散文很少直接抒情,他把深深的情感掩藏在字里行间,有时把抒情的表现方式寄寓在别的表现方式里,比如在《脚东港情思》一文中,作者写外婆时写道:
当年母亲在脚东小学任教,我就在脚东小学接受启蒙教育,母亲吃住在学校,我跟着外婆一起生活,街坊邻居都非常朴素可亲,也很喜欢我这个张姓外孙,含在口里怕化哒了,同时还有几个姨舅呵护着,可谓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这是一段叙述,但是却洋溢着浓浓的情感。这样带着浓烈感情的叙述,在《脚东港情思》一文中随处可见。
天一兄的散文意境悠远。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散文和诗歌创作都讲究意境的营造。天一兄作为多年写散文的老手,自然懂得这个道理。在《蝉声阵阵》中,作者写道:
山坡上的灌木很茂盛,少人为破坏痕迹,于是成为夏蝉的重要栖身之地。山坡上有几处典型传统农舍,掩映于树木之间,白墙黛瓦,不时炊烟袅袅,已有“白云生出有人家”之意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相得益彰,然我等久居闹市者羡慕不已。
这既是景物的描写,又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向往,对蝉声的喜爱的情感,真可谓情景交融。在《哦,那金灿灿的花儿》一文中作者写道:
本人多年在乡村生活的缘故,岁月里常?;匚镀鹉且馊缡廊缁奶镌胺绻狻T谒募痉置鞯某そ饔?,特别是丘陵和平原地带,我认为一年中最美的景观是初春时期,杨柳青青,桃红柳绿,生机盎然,然而最让人兴奋的就是那一望无际金灿灿地油菜花,让人激情飞扬!让人流连忘返!让人如痴如醉!让人百看不厌!
这里既是景物描写,后面四个“让人”的排比句,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形成了悠远的意境。这里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故道寻梦》中,因为人为改变漳河河道后作者回到故乡,“老天爷似乎理解我的心情,平原上刮的北风格外有寒气,树叶尽落,不是有寒鸦树枝间飞鸣而过,原野里呈现出的是一片枯黄衰败冷落萧条景象。”这一段景物描写,营造出来的意境显得很有力度。
天一兄的散文富有思辨。散文,不是一个说理的文体,它是以抒发作者真情实感见长的文学样式,但它同样传达出作者对世界的看法,传达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作者的看法和感悟大多是隐藏在字里行间,并不需要“特别指出来”的,但有时,作者兴之所至,也会特别说明,这往往会是点睛之笔。比如《蝉声阵阵》中,作者写道:
听蝉声,悟禅意。我感到“蝉”即“禅”,都是遵循着上帝的旨意。那么,如果我们还有一颗宁静的心,方质朴无瑕,回归大自然,返璞归真,淡化功名,一切随缘,这便是参透人生,这大概就是我心中的的禅意吧!
这里,作者从“蝉”过渡到“禅”,丰富了散文的意蕴,深化了散文的主旨,提升了散文的思想价值,这都是思辨带来的深度。
而在《故道寻梦》中,作者写了漳河被人为改道的事,此类事在许多年前很多地方都发生过,违背自然规律,自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作者写道:
我沿着河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一段,断流后的河道,尚不见良田再造,整个儿一潭死水,杂草丛生,倒是活跃着一些养鸭养鹅的专业户,置身乱石遍地的故道河床,到处是鸭喊鹅叫,嘈杂声不绝于耳,湾湾死水中,漂浮着羽毛和杂物,当年清清的河流再也见不到了,甜甜的河水再也尝不到了,日渐干涸的河床到处是鸭屎鹅屎,远远都是弥散着刺鼻的腥臭味……
在以上景物描写的基础上,作者接着写道:
面对目中所见,我陷入深深地思索之中,令我痛心不已……再也享受不到当年跃入清清河流那种天然浴场的惬意快感了,再也见不到渔夫们一边划着小船,一边撒网一边吆喝着鱼鹰捕鱼的欢快场景了……
写这篇文章只是记述我个人的心境而已,没有设想由此带来的生态平衡方面的文题……
作者在这里批判了违背自然规律,改到河流的瞎指挥的现象,让读者感受到了思辨的力量。
天一兄的散文语言优美。散文和诗歌一样,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优美是散文的特点之一。天一兄的散文也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在《情寄巴彦浩特》中,作者写沙漠冲浪的一段很是精彩:
沙漠冲浪高潮迭起,近两小时的冲浪体验有惊无险,让我们这些来自内陆省份的人、体验到国内第四大沙漠里冲浪的极大快感。越野车一路吼叫着,时而爬上高高的沙峰,我们还没有缓过神来,瞬间又顺势迭入陡峭的沙谷,令我们猝不及防,我们在车上被颠簸的前倾后仰左右摇晃,似鱼跃于惊涛骇浪之上……随车美女们尖叫声此起彼伏,我也顿感刺激过瘾。在冲浪途中,面对一望无际的茫茫沙海,心胸似有大海般开阔,索性来一次彻底放松自己,吐故纳新,涤荡尘埃,畅快极了。我们多次下车亲近沙漠,留下一道道清晰的沙漠印痕。大家在沙漠里欢呼雀跃,坐卧翻滚,拍照留念,千姿百态,似回到了孩提时代,都说,这是一次从未有过的沙海忘情冲浪……
这是多么生动的描写,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这就是优美的语言的力量。
同样在这片文章里,写巴彦浩特夜景的一段也很精彩:
置身其境,大出我预料之外!夜景设计巧夺天工,似人间银河,天上人间,五彩绚烂,音乐喷泉,亦梦亦幻,优雅的蒙古长调旋律响彻夜空,极富民族特色,观景处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名不虚传,令人信服!成为每个到巴彦浩特必看的免费景观,也是全国同类城市不可多得的特色夜景。
这里,长短句结合,不仅很好地表现了巴彦浩特的夜景之美,还体现了语音的错落美,参差美。
天一兄初中毕业就已辍学,通过自学,不仅在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做出了骄人的成绩,走上了领导岗位,同时在文学艺术上颇多建树,令人仰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一兄即将退休,退休后会有相对充裕的时间,相信天一兄会利用好时间,多读书,多锤炼,多琢磨,一定会把散文写得更精粹、更精致、更精彩,攀登上散文创作的新高峰。
?。ㄗ髡呦狄瞬猩⑽难Щ峄岢ぃ?br />
张天一
张天一,笔名耕夫,工作之余,醉心于书法和写作,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敞开心扉写春秋(后记)
文/ 张天一
那么7年一晃而过,年龄也不饶人,岁月将人生带入了金秋,也属于人生的收获期。
人生犹如四季,自然界的晚秋景色是绚丽多彩的,人生也有春华秋实之说,那么人生的晚秋也属于收获人生、总结人生的特殊时期,本职工作方面进入一个市管干部行列。如今我尚在工作岗位上,依然忙于日常事物,还在履行担负的职责。
7年来,社会方方面面正本清源,意识形态里激浊扬清,深感各方面的要求更高更严了,谨小慎微,循规蹈矩,遵纪守法,旨在为人生画个圆满的句号。同时在工作之余,一如既往地继续我的翰墨人生和编织我钟爱的散文写作梦想。
7年来,回首一望,似乎又存积了一些日常随笔、游记及相关的文稿,翻阅这些文稿,有主动创作的,有应约创作的,有的发表了,有的没有发表,但与《弯弯的河流》有着明显的区别,时间跨度比过去小多了,但视野似乎比过去要开阔,题材也明显比过去宽泛,涉及的面也大多了,时而还掺杂几句打油诗,以增强散文的诗情画意,甚至跃跃欲试地想从事小说创作,可一想,那是需要大块时间作支撑的,待退休后再动笔吧。
7年来,因为出版《弯弯的河流》,特别是宜昌市散文学会的成立,本人实现了由一个游兵散勇到回归组织的跨越,先后加入宜昌市作家协会和湖北省作家协会,并被有关的刊物和组织聘用为会员或签约作家,特别是被我市散文学会推举为副会长兼秘书长之职,成为湖北省交通历史文化学会惟一地市州交通单位的副秘书长,深感来自不易。本人也非常珍惜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深感舞台更宽了,肩上的责任也加重了,散文创作的氛围更浓了,信心也更足了。
7年来,本人坚持用心观察生活,用情抒写每一篇文章,虽然无缘出国出境欣赏异域风情,但足迹也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南到阳春东莞,北至内蒙阿拉善盟,领略祖国的名山大川,用文字和图片记录我的一路所思、所想、所感,部分文章还荣幸载入了史册,体验到了收获的乐趣。
记述内蒙阿拉善思念之行的散文《情寄巴彦浩特》2016年荣获中国第三届徐霞客游记文学三等奖;
描写普通平凡的油菜花的《哦,那金灿灿的花儿》2014年荣获全国最美油菜花海征文优秀奖,入编《散文宜昌》(2014)之中;
描写与“知了”特殊情结的《蝉声阵阵》2014年荣获了全国“天人生态杯”、“啄木鸟”系列生态文学虫子的故事优秀奖,并被多家媒体选用并编入作品集;
还有《闲话拜年文学》2013年3月刊发在中国文化报,本人提出了“拜年文学”一说,引发新华网、文化网等全国数十家官方网站的转载;
散文《重拾画笔记》刊发2017年第二期《湖北文化》,文中本人提出了“院墙文化”……
散文《向往观音山》2014年9月发表于台湾《台湾好报》,作为观音山文学社一级会员待遇,得到了观音山文学社的配套稿费奖;
还要特别感谢市作协副主席、西陵区文联主席阎刚在《西陵文艺》(2015春季刊)作为“散文小辑”形式,集中编发本人散文10篇,明显扩大了本人散文在本地的影响。
这次特别选入了2012年上半年曾经在湖北作家网“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为主题的诗歌征文活动的入围诗歌。这是从全国参赛作品1100余首里,本人应征创作的自由体诗《十赞长江》荣幸入围80首之列,虽然未能进入终评获奖30首,但却引发了我对诗歌创作的跃跃欲试。
……
近年来,在市散文学会的统一策划下,参与本市范围的各种类型的采风笔会活动日渐多了,接触的范围更加广泛,创作素材也更加丰富,加速了认真研读本地文化特色的主动性和紧迫感。这次选编的70篇散文随笔概括为,足迹留痕、绵绵情思、岁月之河、心灵鸡汤、人生感悟五大类。
7年中,经历了失去母亲的痛楚,还有熟悉的亲友,因此文集里追思亲情的份量有些重,特别设置了专门的一个栏目……
过去的岁月里,本人有一句从人生经历感悟的话语:人生输在起跑线,一生都在追赶中,不敢懈怠,不敢停留。成为激励自己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编辑本集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对自己工作期间的业余爱好作一个小结,对自己所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散文实践方面也作一个小结,还可以作为告别工作岗位、转向人生新天地及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当然从翰墨人生的角度也会逐一小结)。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集子自定名为《随波听涛》,寓意自己是航行于弯弯河流中的一叶小舟,在漫漫人生的岁月之河里,很不起眼的自由流淌,在大风大浪和波峰浪谷里漂浮着,风平浪静时,时而眺望人世间的风景,时而静听航程中的涛声,时而仰望蓝天白云和五彩云霞,时而欣赏着空中盘旋的雄鹰;在狂风暴雨来临之际,时而承受着暴风骤雨和电闪雷鸣,时而又欣赏着风雨过后的绚丽彩虹和多情的夜色;每当白雪皑皑冰天雪地之际,除了欣赏独特的风景,也要独自承受着人间的冷酷……这么多年来,就这么风雨兼程,顶风冒雪,劈波斩浪,顽强奋进……
这些年的工作之余,坚持孜孜不倦地、竭尽全力地揣摩了两个字:一是“文”,一是“字”,这“文、字”二字,可谓穷尽我业余生活所有的心血和精力。
综上所述,本集主要记述个人在散文海洋里遨游的一些心得。深感宜昌散文实力强名家多,长期耳濡目染,可谓受益多多,此集也是向社会作个汇报。
今后我将继续向市内的散文名家大家符号、李华章、温新阶、甘茂华、谭岩、韩永强等老师学习,根植于宜昌散文的沃土,不断吸取丰厚的营养,努力创作出人们愿意看、接地气、有思辨或有新意的散文……
本集虽然属于第二本个人散文随笔小辑,深知其写作水平和认知水准以及艺术表现形式,仍然不太成熟,甚至有些谬误,诚望大家不吝赐教。
最后真诚感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宜昌市散文学会会长温新阶老师欣然为拙著热情作序和鞭策鼓励!
文/图:冯汉斌 编辑:冯潇
(点击左上方“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