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昌作者杨丽慧长篇散文《天险乌江》由长江出版社出版。该书16.5万字,系《中华文化系大江》丛书第十八卷。作者历时四年多,前后四次深入乌江流域采访考察,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七易其稿,潜心创作而成。作品主要从自然、人文和发展的角度,透视和解读乌江流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力图多视角展现磅礴乌江奇险多姿的地脉、恢弘卓越的文脉和与时俱进的风采。
《天险乌江》 杨丽慧/编著
《天险乌江》共分五章十五节,前三章以时空为经纬,展示乌江流域的地理特征,从乌江源头、上游到中、下游的空间序列动态呈现乌江流域历史沿革、风土人情、民俗文化、风物特产等;后两章重在静态讲述当代乌江黄金河道开发,流域经济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的繁荣与传承。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全方位深刻了解到中华母亲河——长江流域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水网体系的存在,对于流域内生生不息的自然生灵以及博大深邃的中华文明,所具有的深远影响。尤其在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下,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系统完善地发掘江河文化底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杨丽慧,笔名若水。湖北省作协会员。宜昌市作协副秘书长。迄今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散文、小说约30万字。获第五届中国诗歌节最佳创作奖。
中华文化系大江(总后序)
《中华文化系大江》是《中华文化长江大系》的姊妹篇。本丛书主要从自然、人文和发展的视角,用生动精炼的史话文体,探寻和研究长江流域江河湖泊文化的发展脉络及审美价值,展示中国江河神奇多姿的地脉、恢宏卓越的文脉和与时俱进的风采。
本丛书在2014年启动之初,就确立了“精炼、精美、精品”的目标。几年来,各卷作者以理趣兼备,气韵生动,文采飞扬为己任,呕心沥血,实现了“三精”目标,奉献了经典文字。在此,向各卷作者及热心支持丛书编辑出版的各位专家同仁表示衷心感谢,向重肤交通大学湖北校友会表示诚挚谢意!
追溯本源,以开创未来;传承文化,以光耀中华。若有遗憾忌请方家指正。
总主编:黄强 王征平
2017年8月
我与乌江
文/若水
遇见一个人,因了缘份;同样,走近一条河,也是冥冥中的注定。在受命撰写《天险乌江》以前,乌江于我,只是西南一条陌生的大河。我的心里,有了家乡美丽的漳河和抬眼便望见、日日里亲近的澎湃长江,还能装得下其他的河流吗?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去描写一条河,并细读这条河的前世今生,从而深心里喜欢上并牵挂起这条河来。当我郑重决定的那一刻,我知道,乌江从此便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冬天,我背着行囊第一次走近了乌江。雨雪在乌江边与我不期而遇,冷冷的江风吹起我的长发,却没有挡住我探寻乌江的一腔热情。从涪陵溯源而上,一条险峻而神秘的河流,便在我的脚下蜿蜒开来。这是全然不同于漳河与长江的另一种河流,在西北高原的莾莾丛林里无羁无绊地纵横驰骋,野性而激越,神奇且旖旎。这条河滋润着西南起伏连绵的千山万壑,这条河养育着两岸彝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白族仡佬族等等勤劳智慧的各族儿女……这条河从远古流淌而来,串起无数动人的故事如同沉潜河底的砂石历历醒目。河水静穆,淘洗着苍凉往事;明月无声,映照着山河变迁。
无论是车在河畔山腰绕行,还是船行河中迎风而立,每处一闪即逝的景致,都能唤起我对乌江如同故人一般的记忆和情感。我看见,我从书籍中,从网络上所了解到的乌江,就那么真切的呈现着;许许多多关于乌江的文字记载,就在我的身影倒映于江水的那一刻,融入心间,复活在眼前,鲜活动人,栩栩如生。我想,我的生命中,经过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河流,而乌江,也许是宿命中重要的一次邂逅。那么,我的上一世,是乌江河底的一条游鱼?是江面低飞的白鸟?还是河岸深情守望的大树?抑或河壁斑驳古朴的岩石?总之,没有三生三世的牵念,便不会有这一番重逢。
在彭水,拜访了八十四岁高龄的“乌江活字典”蔡盛炽老先生。走进蔡老四壁塞满文献资料与书稿的书房,聆听蔡老如数家珍般讲解关于乌江关于黔地的典故与见解,崇敬油然而生。蔡老一生致力于研究乌江文化,黔地志书编撰。潜心著述,著作等身。耄耄之年,依然在写作《黔中道》。正是有着许许多多蔡老这样虔诚的乌江文化守护者,珍贵的乌江文化才得以传承和发展。
到了夏天,再次探访乌江。走进涪陵博物馆,走进长江师院乌江陈列馆,耳濡目染到乌江流域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傍晚,在涪陵两江广场,看乌江与长江静静地交汇。乌江,从乌蒙高原流经黔贵大地抵达涪陵河口的样子,便丝丝缕缕地在眼前浮现。似乎,我便是浩荡碧波里的一滴水,自源头顺流而下,经历了一条河两千多里的运行轨迹,投入到一种更为壮阔的生命历程。
乌江源于北纬30度附近,云贵高原的群山万壑之间。灾难深重而又文明灿烂、神奇诡异的北纬30度,创造力、毁灭力与魔力不可思议地并存,派生出大西南雄奇秀丽、幽秘深藏的乌江。
乌江不仅是“贵州母亲河”,也是西南山地崛起的地理坐标、深山奔向文明的大通道和文化根脉。
一线江水奔腾于深谷,夹岸巨岭摩天,峭壁直立。江中礁石嵯峨,险滩密布,长河曲转峡中,势若奔龙,是为乌江天险。
源远流长的乌江是中国最具特质的江河之一。乌江两岸,犹如流动的文化廊道。孕育出多元民族原生态民俗文化,民歌、民戏、民舞、民居……异彩纷呈;夜郎文化,阳明文化,土家文化,傩堂戏文化,仡佬文化,红色文化、沙滩文化、中和文化、土司文化、码头文化……每一种文化形态,都能凝聚成一部沉甸甸的史书。
一江天籁,山高水长。因水而兴,因水而荣,得益于乌江舟楫之利,沿岸逐步催生了众多城邑:思南、德江,沿河、武隆、涪陵……这条逶迤于贵州高原的大河曾经涛声激荡、樯帆林立,横跨川、渝、黔、湘四省的盐油古道连系着贵州的千载兴衰。一千多年前,这条黄金水道开启了贵州经济文明的大门。明清时期,川盐入黔,乌江上更是舟楫往来,商贾云集……穿越时空的乌江号子诉说着乌江的沧桑过往,也憧憬着乌江的美好未来。
西南遥远的这条河流,盘旋在我的脑海里,令我敬畏与日俱增。一遍一遍地读着乌江,临到写毕,依然有无尽的惶恐。乌江,流淌着一河沉甸甸的历史文化,以我有限的认知,岂能一一尽述。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天险乌江》节?。?/p>
北源赫章 故都夜郎
江源远,万古流长;山河壮,盛景赫章。
韭菜坪,宛如仙乡;多省争,神秘夜郎。
“贵州屋脊,夜郎故里。”位于贵州西北部的赫章,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渡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一座山梁,成为乌江水系与金沙江水系的分水岭。乌江北源,发源于赫章县辅处乡兴旺村当地人称“龙井梁子”下的一处洞穴,同南源石缸洞一样,北源源头亦是从山腹里钻出的一股山泉,终年不绝,长盛不衰。
一圈简易的围栏,护持一方清澈的水潭,纯净而安祥。精心修建的水渠引流着源头活水,汩汩向前流淌。万古千秋,山高水长。多少生灵赖以生存,与之息息相关。任云贵高原云卷云舒,任乌蒙山麓草青草黄,亘古不变的是,这脉生命之源永不干涸。
兴旺村人是质朴的,世世代代围绕着这眼泉洞耕作淘洗,人畜共饮。在他们眼里,这口泉眼如自家后院斑驳的水井一般平淡无奇,如他们琐碎的日子一般深居简出。却不曾想到,这瘦瘦的山泉竟然会抵达万里长江的血脉,一路抒写和壮大中国河流的声威。
龙井溢出的细流涓涓成溪。一路经过一座座村庄山峦,沿岸注入无数的溪流,逐渐汇聚成乌江上游的一级支流——六冲河。
从一眼山泉到一江碧水,演绎的过程包含了多少波澜壮阔的传奇?且不说经过的村庄物是人非,且不说此去的岁月长歌当哭。站在赫章的高山之巅,远眺云贵大地的山川与河流,蓝天白云之下,皇天后土,风物鲜活。万卷山水如新,多少壮美的图景需要更多好奇的眼睛去触摸,描??;千年朝代沉睡,多少动人的故史在冥冥之中等待唤醒,发掘。
不到韭菜坪,枉看贵州山。
最长的水与最高的山缠绵在赫章,依依难舍。漫山遍野星光灿烂的韭菜花是彼此脉脉的情话;如兵如豆、形态多样、异彩纷呈的天上石林则是山与水之间最为坚定动人的盟誓。
如诗如画的韭菜坪,一望无际的天然牧场,空气清新得如同滤尽了杂质,草木碧绿的令人质疑失真。高原作物苦荞,燕麦等,成片成块,呈现出油画一般的古朴与冷艳;马刺,羊奶果以及蓝幽幽的勿忘我,则仿佛童话里的梦幻世界一般,令人着迷感叹。仰卧在草地上,看高天流云,听牛羊噬草,叫天子嗖地窜上云端,远远地牧歌天籁一般悠扬……
韭菜花开时节,彩毡如云,馨香遍野。天风浩荡,满山都是芳香,浪潮一般随风而动,波澜壮阔。巍巍古迹,隐隐仙踪,藏不尽乌蒙的怪石奇峰……美丽的彝族姑娘阿幼朵深情歌唱韭菜坪:
“有一片云的衣裳,
飘在阿西里西的山岗
那是姑娘织成的彩锦
点燃山村多情的目光
今夜蓝色的月光
恋着阿西里西的山梁
聆听菜花温婉的述说
爱情像花儿一样绽放
梦里花开韭菜坪
歌声飞过阿西里西
如诗如画惹人多情
守望成那千年的石林”
“人间罕见,天上方有”的洛布石林,分布在贵州的最高峰小韭菜坪,主峰海拔2900.6米,山顶石林密布,藤石相缠,充满了野性和灵气。流岚霞蔚,更显神秘。据民间传说,当年夜郎王吹响石海螺,向上天借天兵天将助战,因传错号令,军士们失去了反应能力,夜郎王便与士兵们幻化成了一片石头,遂成人间盛景——天上石林,永远保卫着这片热土。登上小韭菜坪,周围的赫章、威宁、水城、钟山区三县一区皆在眼底。当地民间又有流传说,大小韭菜坪本是一对情侣,小韭菜坪遍布石林,雄性苍劲,而大韭菜坪韭花鲜美,雌性柔顺,两者深情相望,相依相谐,站成乌江之源的忠诚守护神。
江河孕育文明。四大文明古国的兴盛也得益于四条伟大的江河。赫章,79.6%以上的县域面积属于乌江流域。赫章可乐,有一条可乐河注入乌江,有一座夜郎城埋在地下。“汉,孰与我大?”作古千秋的夜郎王当初自负而又困惑地向汉使发出惊天一问时,一定不会想到,夜郎古国消失了,夜郎传承却深深影响着西南大地,夜郎文化也留存在乌江流域;而一句“夜郎自大”更是家喻户晓,古往今来,令人疑窦丛生,众说纷纭。
唐蒙出使南越,枸酱美酒引出了牂牁江、夜郎国。唐蒙向汉武帝献策:“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牂牁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易甚。”夜郎的疆域何其辽阔,夜郎的国力何其强盛,由此可见一斑。据汉文献记载,赫章可乐位于“本夜郎国”之内;彝文献记载,可乐(彝语称为“柯洛倮姆”,意为中央大城)是夜郎的国都。所谓夜郎道,清代学者晏斯盛与今人田维华、肖忠明、刘渝安、秦礼显等考证认为:牂牁江,即乌江,“乌江即夜郎水”,夜郎故都在乌江流域。而赫章可乐,为夜郎古国迁徙时都城之一抑或一座重要城池。在赫章可乐的考古发掘中,出现了一种奇特的葬品“套头葬”。专家推定,它属于两千多年前当地的少数民族。由此,遥远的夜郎古国再一次浮出水面,如同它的悄然出现,又离奇消失一般,深深吸引着无数人为之痴迷。有人说,它如同一道闪电,在瞬间照亮整个西南地区之后,便消失在重重的历史飞沫之中。也有人表示质疑,它是否真的存在过。
“西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司马迁在《史记》中如此记载。无数的考古研究表明,夜郎古国,立国共三四百年,确是曾经伟大而客观的历史存在,并同大理古国、神秘的楼兰古国一起,丰富了绚丽中华的民族文化,并成为国人心里一块当仁不让的历史文化品牌。
耐人寻味的是,近20年来的夜郎学术研究史,几乎构成一部夜郎文化品牌争夺史。云南专家曾以出土的“辅汗王印”为据提出,夜郎国都在云南沾益;湖南学者以夜郎文化的核心是楚文化为由,认为其国都应在楚地;广西学者则认为,夜郎古国的活动中心在广西凌云;四川,重庆,贵州的六枝、桐梓、福泉、镇宁、水城等地也相继介入了纷争。一场类似于“香格里拉”的争论历时弥久,却又不了了之……“水声巫峡里,山色夜郎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神秘莫测的夜郎,究竟坐落何方,似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段历史文化将永远牵系起世世代代乌江人的夜郎情结。
可乐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填补了贵州史前考证的多项空白。夜郎的辉煌一如头顶的太阳,光芒万丈?;仆料鲁了思盖甑某痪媸?,便闯入了“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盛宴,被誉为“全国考古发掘的圣地,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成为插在乌蒙山脉上一面历史悠久的文化旗帜。那个盛产文物的神秘国度,所有的过程最终选择的结局,虽然是零星残缺的,但也是无处不在的。
穿透无边的岁月烟尘,夜郎故地,风中的屋舍苍茫孑立,炊烟漫过葱郁的森林。庄严肃穆的祭祀场面,号角声响彻山谷,祭文在神圣蔓延,无数虔诚的灵魂在信仰中得到慰藉,一声苍凉悲怆的呜咽融入可乐河深邃的涛声里。
层层梯田里的稻谷黄透夜郎的秋天,碳化的种子成为几千年后的植物标本,神秘的历史蛛丝马迹隐约可寻,映照可乐河河谷的日月随流水不朽经行……
可乐夜郎古城的繁荣已消失于赫章的天空,岁月的车轮推动着历史前行。如乌江之水,一往无前,永不回流。
乌江北源第一城——赫章,谱写了乌江流域一曲壮美的行歌。翻开赫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篇章,不难发现,赫章,已成为乌蒙山顶的聚宝盆,更是贵州高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赫章自然资源及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锗金属储量居亚洲第一。赫章被誉为天麻的故乡,各种特产畅销各地,赫章核桃、赫章半夏、赫章樱桃、毕节可乐猪、彝族绣花布鞋等深受欢迎,可乐猪享有“宣威火腿可乐猪”的美誉。
赫章境内,韭菜坪、洛布石林、阿西里西大草原、万亩林场、野马河田园风 光和大小天桥、峡谷溶洞、双龙飞瀑、可乐云海、乌江源头、夜郎森林公园等景观壮丽迷人。此外,古遗址、古建筑、古墓群、摩岩石刻,古彝文碑刻等古迹甚多。2001年,可乐遗址古墓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さノ弧?/p>
赫章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彝族的赛马和铃铛舞、敬酒舞、庆荞丰收舞、采杜鹃花舞、月琴舞等舞蹈多姿多彩,苗族的芦笙舞场面壮观;民族服饰精美鲜艳,璀璨夺目。
“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传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赋诗赞谈彝族砸酒:“万颗明珠个瓮收,王候到此也低头。五龙抱定擎天柱,吸得乌江水倒流。”
“远方的贵宾,四方的朋友,彝乡多美酒,美酒敬宾朋,请喝一碗酒。”当人们喝着转转酒、跳起铃铛舞,当撮泰吉原始古朴的旋律穿越时空呈现眼前,当嘹亮的彝歌响彻乌蒙高原、飘荡在韭菜坪的上空时,赫章,这座美丽的高原之城,将与威宁比肩,为乌江源头创造新的辉煌。
文/图:杨丽慧 编辑:冯潇
(点击左上方“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