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青年作者文冰创作的诗集《红尘墨路》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诗集收录文冰的诗歌140首,共分五辑:滚滚红尘-我的情;沧海一粟-我的梦;风雨无阻-我的路;浅唱低呤-我的悟;叶落归根-我的乡。以诗歌为载体,通过对过往经历的提纯,文冰多维度、多层面地表达了她对生活、情感、理想、人性、乃至生命意义的领悟与思考。
文冰诗集《红尘墨路》
文冰,本名向慧琼,土家族,湖北长阳人。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三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坚持诗歌创作多年。闲暇之余,文冰将所想所感写成诗歌,发表在网络上。此次出版的《红尘墨路》正是她的第一本诗集。
诗集首发式
知名学者文成国在诗集首发式上说:“《红尘墨路》诗集的出版发行,是宜昌文坛的盛事,这本诗集的特点,就是有创新、不落俗套。没有公式,能表达思想,就是好诗。希望文冰不断创作新的作品,围绕清江写出新的诗篇。”
中国作协会员、三峡晚报副刊主编冯汉斌点评:“文冰的诗歌,一是语言朴素而有力,有着内在的节奏感,和随时打动人心的力量,清新得就像山野外盛开的一朵朵春花;二是感情真挚,既有着生活的质感,也有女性特有的诉诸内心的感染力。文冰不管是写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那么见性见情,读来如倾如诉;三是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感。文冰的诗歌,虽然都是线性的叙述方式,读来不做作,有着传统诗歌的深沉之力,又不拒绝对现代主义的运用,语句和思想时有跳跃,给人以灵动之感。”
序
红尘墨路 故土新人
文 / 文成国
长阳是我的家乡,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一山一石、一畦一垄、一抔土、一棵苗、一根树,都浸润着悠久悠扬的民族文化。如果从车水马龙的都市来到风景秀丽的长阳,只要深吸一口气,就似乎闻到蜂蜜的味道,那是因为清江和她两岸的山山岭岭上空,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文化养分——令你不得不感叹道:文化的味道是甜蜜的呀!
就在这悠悠的清江岸边,神秘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吮吸、沐浴着长阳文化空气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她就是文冰!
今年10月,我的同学刘洪进邀我回长阳看看几个文化村落。在古朴宁静的香花岭,他介绍我认识了秀气文静的文冰。因我早期任职于家乡,她也常听老人说到我,记忆中并不陌生,她让我看看她的诗集打印稿。我翻着翻着,竟让思绪进入了她波澜涌动的心灵空间,心随诗文的潮涨潮落起伏跌宕。
并不会写诗的我,矇眬中对诗有了些领悟:什么是好诗?
就像开关一样,打开读者感情的闸门,让人的内心汹涌澎湃,激情四射,就是最好的诗;
就像引擎一样,点燃读者心灵的能量,让人内心的向往冲破包装的束缚,绽放出光彩夺目的焰花和震天动地的鸣响,就是最好的诗;
就像酵母一样,让人的感知进入理性思考,催发升华成为更新更纯的智慧结晶,使人的行为脱离野蛮而迈向文明进步,就是最好的诗。
根据我自己的定义,文冰的很多作品,都是好诗!
像我这样少小离家老不回的游子,很多时候,说忠孝两全,那是在忽悠人。我一直对过世多年的父母愧疚无比。我随手翻到《 祭父 》:
“深夜的暗寂里/独听窗外风雨/我想到了你/业已衰老的你/在斜风细雨中悠悠地投食喂鱼/像极了传说中的仙翁/冷雨浸湿衣衫/你全然不觉/就像自己还是少年/铁体钢躯……”
“到后来医院的一纸癌症判决恍若晴天霹雳/刻意隐瞒真相但浑身肌体的疼痛如何自骗自欺/聪明如你不明言又怎会真的不明就里/日日捱着痛轻声笑语配合我们演戏……”
读着读着,我觉得脸上沾了什么似的有不适之感,用手一摸,湿的,是泪水!文冰写父母深情的诗,重重的触碰了我那本来比较沉寂的泪腺,让我好长时间不能从哀愁与思念中走出来。
我放下她的诗集,擦干眼泪,轻轻的哼起了崔京浩的《父亲》:“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读着文冰的诗,哼着崔京浩的歌,那种对父母的思念与忏悔、让父母放心和欣慰的心意更精进几分!
能激活人的泪腺,重塑人意志的作品,当然是好作品!
为缓解我的窘境,转移我的情绪,文冰和我们聊了一些她早年间的困囧经历。她说她曾经漫无目的的来到大都市武汉找工作,下了火车后,住的房间门锁是坏的,1米2宽的小床上躺着一床又薄又黑的被子,狭窄的走道通向又脏又臭的公用卫生间。
那一晚,她抱着布背包,半梦半醒迷迷糊糊的过了几个小时。第二天穿过人流,躲过车流,大街小巷看广告、问门卫、见经理。
找工作的那份无奈、那份艰辛、那份忧愁,现在怎么也无法安放在眼前这位文静雅致的诗人身上。但当年天幕映照记录下的那个惶恐茫然的女孩,确实就是文冰。
在武汉打拼了两年,勤奋的土家女已经适应了通过竞聘接手的财务工作和节奏匆匆的都市生活。但只要一静下来,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那静静的江水,悠悠的小船,水映着月,山浮于水,白鹤翻飞,鱼翔浅底,山水交融,一河芳菲,总把人心陶醉!
她忽然感觉到,原来家乡人一直生活在一幅如梦似幻的山水画中,那一腔萦绕于怀的山水情思自己又如何能真的割舍!“我对于武汉只是匆匆过客,故乡才有我的根!我的生活怎么能远离父母孩子,远离生我养我、爱恋百转千回的故乡呢!”她一咬牙,辞掉工作惜别同事,打点行装又回到了朝思暮念的家乡长阳。
在家乡,她凭着打工两年积累的见识与技能,选择了一个比较前沿的谋生门路,平静的循环着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同时却又选择了一个海阔天空的创作空间,进入了诗的自由王国。
我的同学刘洪进很了解她,他接着告诉我,文冰一开始就明白,写诗来不得半点浮躁。几年来,她不攀附权贵,不迷信大腕,不进官府,不拜大家,就扎根在清江边,看水涨水落,赏叶绿叶红,把一天天的日子变成采风,把一年年的生活当成作品。久而久之,咏叹出动人心魄的清江情思。
正如她无意中流露出来的一句话:青山绿水才是我们的家与情!一个渔家女出生的诗人对一江清水的情怀,有多宽、有多深?一般人是难以想象的。只有细读她的诗,才能了解她的境界!
如果说凤凰涅槃有点儿重了,说“脚踏实地出好诗”,虽然平实,却也贴切!她用诗佐证了自己:“一个人在地上走,他的脚印必须在地上”,是的,她的脚印在地上!难怪她的诗有文气、接地气、富人气、长正气!
诗言志,这是古典文学中就有的一个命题,最早可追溯到诗经作品的涵义,多少年来文学界对它的解释版本众多。我更倾向的是:“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载体,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读了文冰的作品后,我对这个解读有了更完整的认同。
文冰是秀女,但更是新时代的热血青年。她的志,体现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奋斗,对新思想新理念的认同与践行,对传统产业方式的革命与创新。
清江网箱养鱼,从上世纪90年代受到推崇以来,确实给不少清江儿女带来机遇和利益,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江水与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显露,人们对此有了新的认知与抉择,当然,也包括渔民群体。拆除网箱,还清江一河清澈明净,势在必行。当政府一声号召,他们在留恋与服从面前,选择了服从;在坚守与放弃面前,选择了放弃;在金钱与环境面前,选择了环境。
这些,说起来容易,但对于以此为生的渔民来说,摔掉饭碗另寻出路,该是要有多么勇敢无畏的牺牲精神!文冰曾经是渔家女,清江拆箱当然触及她的利益,她用诗抒发了自己的疼痛和大义。
《再见 清江网箱》中对这种情怀,有着令人抛泪的呈现:
“再见 /清江网箱 /再见/水上板房/这是最后一次的挥手/这是最为干净彻底的诀别”
“你得感谢那些在水上的日子/此生所历皆为一尾尾的清鱼//纯粹 纯净 纯真 纯情/今生今世它们都将把你照耀照亮/清江是你与大地母亲的一条脐带/滋润你 供养你/让你一生心存敬畏与慈悲”
“清江啊/是一生的烙印/清江啊/是一世的情长/怀抱清江/作别清江/管它天涯路远/管它雨骤风狂/山复水复/重新出发吧/想起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想到你依然年轻/青山未老/绿水当长流/你笑了……”
这一落笔,没有埋怨,没有惆怅,没有迷茫,只有情怀与向往!两个字:漂亮!
现在都讲正能量,正能量不光在讲台上,它必须渗透到影响人的各种方式与各个环节,包括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的正能量,靠作家艺术家的良知良能和责任感生成。
说句不怕文冰多心的话,刚拿到她的诗集打印本,我心想,作为一位青年作家,该不会急于求成,模仿什么“星”,又写出个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干点啥之类的作品吧?因为这样写容易走红??!
翻完作品,我对自己骂道:“老眼也看人低”!她的作品,有仁有义,有情有爱,但表现形式非常健康,毫无那些博人眼球的低俗描写。诗集有十多篇是描写爱情的,让人看了心中升起一缕缕纯真与美好。
《情怀》一诗,也许是写给她爱过或者爱过她或者就是写给她的先生的:
“如果你是深山/我就是那亭亭的一株幽兰/不需要多么热烈的表白/静静地存在/安然独守那份默默的情怀/多好啊/你我/遥相呼应/互为风景”。
我读了这一篇觉得,年轻人闯荡世界,难免碰到“说得到一起”的朋友,即使有几分心仪,但她的态度是“安然独守”、“互为风景”、“默默的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人们正确对待情感,持守健康、负责的人生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评价,文冰的作品,当然是正品!
公安派“三袁”之一的袁宏道,其文学主张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文学要表现个性,道出真情,完全从自己胸中流出,随着时代前进,不断出新。
我极尊崇袁老先生的观点,而文冰很好地践行了袁老先生的说文论道精神。情感真实,表现务实,是文冰的作品又一个特点。读完她的诗集,丝毫不给人以矫揉造作的感觉,不在文字上做游戏,不是把白话文简单分行对付读者,不仅让人一看就懂,而且让人一看就真,在文学的浮躁之风盛行之时,能做到这样,不简单。
文品即人品,从诗看得出,作者是一个诚实可靠的人!从我同学和其他熟人口中得知,加上我与作者的接触,我自信地以为我不是冒昧评价!
当然,她作为文学新人,创作的路还很长很长。对她的作品存在的不足,是必须指出的。文冰的诗,还要从语言的提炼上再下功夫。长阳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语言瑰宝的采集应用还要加强。
她生长于清江,创业于清江,非常热爱清江,我希望有一天她能出一部“清江之歌”之类的文集或者诗歌集。
当然,一部作品也好,对一位作家的建议和期盼也好,百人评说百种意见,这意见那意见,关键是自己有主见!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我曾经做过宜昌市宣传文化工作的主管负责人,后来奉调到省里,也参与了对全省宣传文化工作的管理,工作经历让我对文学艺术事业有割舍不下的感情。多年来接触作家艺术家,使我对文化人也有厚重深沉的情愫,对文学艺术的新人更是高看一眼??戳宋难滦愕淖髌?,一激动就说了这么长。我说得不一定对,您还是看看《红尘墨路》这本诗集吧!
文/图:文冰 编辑:冯潇
?。ǖ慊髯笊戏?ldquo;首页”进入宜昌文艺网,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