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笔名力人,1966年生,湖北枝江人。毕业于三峡大学中文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宜昌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1990年开始文学创作。师从著名作家刘不朽、符号先生。起步始于杂文和散文,后习小说,兼写艺术评论。至21世纪最初10年,共有文字作品100余万字问世,散见国内各级各地报刊、杂志、出版社及网络等其他媒体。
1996-1997年,在《三峡希望报》青年特刊(周刊)开辟个人专栏“巴楚文人”,历时两年,发稿100余篇30余万字。以民间视角,用散文笔调,对当代巴楚地域文学艺术界的知名人士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与评介,真实、真情地记录了宜昌文艺家的艺术之旅与奋斗人生。2000年6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将“巴楚文人”专栏文章结集出版。随后,各级各类媒体对此报道,并在宜昌引发了对该书的热烈讨论。2002年7月,《力人茶坊》(杂文集)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全书五辑计81篇文章,用独特的文化眼光,对三峡宜昌地区的主要景观、世态与人生、焦点与热点等进行了倾情描写和评说。力人另在《金穗文萃》、《三峡文学》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代表作有《神鼠》、《“宝元堂”轶事》、《牛年的爱情》等。
顾家店,那是一个有故事的温暖地方
力人
掐指算来,我走出顾家店,已经有34个年头了。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顾家店度过的。记得刚离开家乡那年月,家乡的名字还叫枝江县五合公社。30多年以来,家乡的名字五易其名,先后被人称呼过:枝江县顾家店公社、顾家店区、顾家店乡、顾家店镇,以及枝江市顾家店镇。但不管名称怎么变,那片土地的本色没有变、温度没有变,家乡人说话有点“冲”的乡音没有变、神态没有变,心中时刻挂念乡亲的心情没有变、感觉没有变。
我的家乡顾家店,虽可称为平原,但严格的说,那也只是平原与丘陵的过渡地带。多少年来,偏僻、寂寞、穷困、落后,这些词语,总是和顾家店联系在一起。少不更事最轻狂、最无聊,但也最困惑、最烦恼。在逝去的岁月里,有很长一段时间,当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时,我常常羞于启口,我不敢说出“顾家店”这三个理应最生动、最亲切、最熟悉的汉字。这就仿佛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当你面对一个腰缠万贯的大亨时,你往往不愿和人家讨论自家的财富多寡一个模样。
岁月很残酷,也很神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真的慢慢想到家乡的好来了。打开地图,哪怕是一幅世界地图,抑或是面对一尊地球仪,只要你把目光投向亚欧大陆长江中上游的结合部,你就会很容易找到顾家店的影子,那个西、南、东边三个方向都被长江缠绕,江中的船舶时而南下、时而东流、时而北上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枝江顾家店。准确的说,应该是顾家店半岛,一个巴在长江边上,不大不小,百八十平方公里面积的独特半岛。
顾家店,她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半岛,她还是一个有故事的半岛。在清代,因有顾姓人家在此开店而得名,但在今天的顾家店,你却再也找不到了顾姓人的踪影。我们都知道,在祖国宝岛台湾,有一条浊水溪、一个阿里山;但在我们的顾家店,是有一条清水溪和一个青龙山。顾家店是一个半岛,半岛就天生具备半岛的特质与担当。因为那个山脉就像脊梁那样支撑着半岛,便让这方水土即使地势偏僻,但也清幽自在。在枝城长江大桥还没有建成以前的那些日子里,三面环水的江北顾家店,简直就是一个人间秘境、世外桃源。那真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千百年来,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虽然会令人穷困,但却也能给人以智慧与力量。耕读传家、勤俭为本,几乎就是顾家店人几千年来的真实生活写照。穷不丢猪、富不丢书的“半岛文化”沿袭了不知多少年。如今,这样的历史惯性,还在不断地发酵、延续……
顾家店,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在这里,诞生过中共地下县委的第一个党支部。在顾家店,张瓉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令倭寇闻风丧胆,他最后血洒疆场、以身殉国。在顾家店的土地上,发生过很多关于革命的故事,今天的人们还在传说,这里曾经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在顾家店的故事长河里,有一个特别响亮的名字一直在闪烁,那个名字叫“曹廷杰”。曹廷杰,谱名楚训,字彝卿,号廷杰,亦名亚东平情人。在我们家乡人的历史记忆里,那个清朝官人就是曹家湾的“曹家三老爷”。1850年8月30日,就在高殿寺的曹家老屋里,曹廷杰来到了人间。其父绪光,耕读为业,精于地理,母裴氏,自小训子甚严,茶饭常从窗口递入书房。廷杰10岁那年,入宜都城关就读,与杨守敬以同乡之谊,于金石地理之学精研甚密,多有切磋。1870年,曹廷杰参加县考、府考,中秀才,并在宜都县城设馆授徒,此年成为禀贡生。1874年,曹廷杰到了北京,经人荐举,入国史馆担任汉文眷录。因工作出色,赐为“进士”出身。
1883年,时年33岁的曹廷杰以候选州判的身份,被派到吉林。将军派他到珲春靖边后路营办理边务文案。沙俄侵华的历史,激发了曹廷杰对侵略者的仇恨,促使他留心边事,研究边疆沿革,关心军事,地理形势。他利用工作之便,到吉林、奉天、黑龙江各地进行实地调查,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这就是他写《东北边防辑要》一书的开始。正如他自己所说成书过程:“公余假日留心边事,凡东三省地理险要与夫古人用兵成迹,有关今日边防者皆不揣简陋,荟萃成书。”《东北边防辑要》约二万字,上下卷。
1884年,曹廷杰由伯都纳(今吉林扶余县)到边陲重镇三姓(今黑龙江依兰县)。此处是一个集贸中心,往来商贾云集。他从商人王守礼口中,得知黑龙江下游俄占区特林地方有两块明代永宁寺碑。三姓商人王氏兄弟“亲至碑所,思拓碑文,因被俄夷禁阻未果。”曹廷杰询问之后,决意相机往俄占境拓此碑文。
1885年,根据清政府军机处和吉林将军要选拔人员侦察中俄边界防务的要求,曹廷杰绘制了《东三省舆地险要图》。他绘出草图,连同《东北边防辑要》一起,呈报给希元将军。希元即“密伤候选州判曹廷杰轻骑简从,改装易服前往俄界侦探。”曹廷杰带上士兵两人,化装成商人模样,从三姓起程,顺松花江而下入黑龙江,至徐尔固(今俄罗斯列宁斯科耶城城东北)进入俄界,沿黑龙江至东北???,在俄界129天,往返16000余里,历尽艰辛。在特林(今蒂尔),曹廷杰冒着“凡中国人有拓碑文者,格杀勿论”的危险,在悬崖荆棘中,拓下两块永宁寺碑碑文,曹所拓碑文,后人称为价值连城的国宝。此碑是古代中国东北疆域的铁证,证明中国东北疆域远至库页岛(今萨哈林岛)。曹廷杰不仅拓下碑文,还记下碑址周围的详情,后来连同释文和研究论文公诸于世,成为“震惊学术界的一大贡献”。
曹廷杰在侦察俄境的四个多月中,坚持写日记。在侦察中,他对古人用兵陈迹,俄侵略军据点、各处的兵数、地理险要、道路出入、屯占人口总数,土产赋税、贸易往来、民族风俗等一一笔录,整理成《旅俄日记》。十一月,他将确凿可证边界的资料、绘图、论文汇成《西伯利东偏纪要》一书。学术界论定该书“为研究东北亚洲历史、地理、民族、国际关系所必备”。
1886年2月,吉林将军希元将《西伯利东偏纪要》摘出一百一十八条,连同八幅地图报军机处呈上。5月,曹廷杰以探俄有功,被光绪皇帝召见。他上《条陈十六事》,结合历史考证和地理考订,根据当时形势,主张军事上备战,政治上稳定内政,经济上开发边疆,外交上阻俄扩张,而后始可言抗俄。在中朝关系上,要支援朝鲜,唇齿相依。《条陈十六事》对形势的分析和主张都是正确的,这反映了曹庭杰这位学者型政治家的敏锐思想和爱国情怀。
1895年,曹庭杰再次奉调去吉林,以五常厅同知衔与俄方官员交涉修筑铁路勘测事宜。曹庭杰奉命一面与沙俄人员周旋,不让俄侵犯我国主权;一方面自行勘测?;竦迷际?,为我方自行修路作准备。曹廷杰亲自绘制了《东三省铁路总图》,并且写了一篇上报朝廷的文章《查看俄员勘办铁路禀》,他建议国内集资,学习“各国致富自强之术”自行开办铁路。“审今日俄情,切将来之杞忧”俄在东三省修铁路,意在侵略东三省,“三省大局”将“尽入囊中”。
1896年,曹廷杰调任呼兰木税局任总理。曹在证据确凿的前提下,强令外国人照章纳税,切实维护了国家权利。
1902年,曹廷杰注释《万国公法》一书。他研究国际公法,列举沙俄侵略军的侵略、抢掠、烧杀的事实,对照《万国公法》证明沙俄违反国际公法。他呼吁国际,希望各大国主持公道,对沙俄侵略者绳之以法。他还主张对中国读书人要考试“律法公法”,这样“有益内治”;“抑且知公法当重,无损外交”。
1912年,辛亥革命,民国初兴。他感到“今共和告成,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自由之幸福”,于是于1913年辞去劝业道道台职务,回湖北老家,专心著述。他的作品除历史地理代表著作外,还撰有《论语类篆》、《孟子类篆》、《论孟类篆举要》、并整理出版了《时务一班》及其父遗著《元空妙诀》。他著《原教浅说》,考证“儒、释、道、天主、耶稣、回回为地球六大教,支派虽多,本源止此六门,各有正经。除此,无论是何教名,凡炫奇矜异,聚徒惑众者,皆非正教。”“凡假托妖书,散步妖言,妄谈祸福,自命仙佛,煽动民情者,均应送官惩办,按律究办。”
1916年7月15日,曹廷杰从家乡重赴吉林,取道上海,因患脑溢血于上海辞世,享年66岁(并非讹传1926年76岁辞世)。其灵柩由沪轮运归故里,葬于其生前自选墓地湖北松滋五家口。今年7月,正遇上我们杰出的乡贤曹廷杰老前辈仙逝100周年的日子。
记录历史的文字,有时是晦涩的、冰冷的,但历史故事却是有温度、温暖的。顾家店,一个有着耕读传家遗风的长江半岛,一个正在经历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耕文明博弈的乡间小镇,一个永远令我魂牵梦绕的心灵港湾,因为曾经一位名叫“曹廷杰”的先贤来过,而令我无比自豪、无限骄傲、无上光荣。
宜昌拥有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和杨守敬故里,这无疑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同样不能遗忘,今后将会让更多人们去关注的曹廷杰故里,就在顾家店镇曹家老屋的那片土地上,正等待着我们去寻访。
顾家店,一个生我养我的温暖地方,那里正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廉吏、地理学者曹廷杰的故乡。
2016年4月13日凌晨2时18分
力人草于夷陵耕夫村